淩寧幫太子解決滴血認親的危機,是為了不讓他倒台。但不會幫他化解流言蜚語的傷害,畢竟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淩寧。
所以麵對太子希冀的眼神,淩寧雙肩一聳,表示自己無能為力。
太子有些失落,任憑流言蜚語大肆傳播,敗壞的是他的名聲,堂堂儲君,名聲儘失,將失去威信。
而燕王則在一旁幸災樂禍。
就在這時,魏皇突然說道:“任憑謠言肆虐,恐損皇家顏麵。但眼下百姓議論紛紛,不可威懾,以免弄巧成拙。而眼下最快的辦法,就是用另一個大事轉移百姓的注意力。”
此話一出,太子眼前一亮,立即說道:“父皇高見。”
淩寧撇了一下嘴,心想這算什麼高見,很簡單的道理而已。不過用什麼事情就值得推敲了,一般的事情,很難有這個效果,所以淩寧有些期待魏皇的辦法。
這時候,燕王替淩寧問出了心中的疑惑:“不知父皇想用什麼大事轉移百姓的注意力?”
魏皇沉吟道:“當今天下歌舞升平,百姓安居樂業,一片安定祥和,所以這件大事,應該是鼓舞百姓,讓大魏更加繁榮昌盛的大事,而不是不好的大事,諸位愛卿,你們覺得朕說得對不對?”
“陛下言之有理!當用造福社稷的大事。”中書令齊雲山率先讚同道,如果是用影響不好的事情,他會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微臣附議。”
“微臣附議。”
一眾官員連忙讚同,燕王也是點頭。而且他想不出來有這方麵的大事,既然想不出來,那就不存在。
而就在眾人讚同的時候,淩寧心中咯噔一下,他的內心突然生出一種奇特的感覺,那就是陛下不是在利用大事遮掩太子的醜聞,還是在利用太子的醜聞,宣揚他口中說的這件大事。
按理說不可能,因為整件事是淩寧暗中推波助瀾,魏皇並不知曉,他隻能在知曉後將計就計。
真正厲害的謀士,可以利用任何的機會達成自己的目的。
當然,也有可能是淩寧猜錯了。
但是淩寧覺得自己沒有猜錯。
而在眾臣附議後,魏皇說道:“朕想起一件事,即能造福社稷,服務百姓,又能將百姓的注意力轉移走。而這件大事,和上年推行的兩稅法有關。”
此話一出,在場的眾臣皆是一愣。
淩寧則麵露興奮,因為自己猜得沒錯。
這時候,魏皇繼續道:“兩稅法推行了大半年,稅賦征收了兩次,過程中還有很多不全麵和繁瑣的地方。百姓非常支持兩稅法的推行,既然如此,那朕和朝廷,就該繼續優化兩稅法,讓百姓獲得更大的便利。而百姓富裕了,朝廷自然也就有錢了。”
“所以朕說的大事,就是下一道詔書,對兩稅法進行調整。朕決定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彙總為一條,合並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諸位愛卿,你們覺得如何啊?”
說罷,魏皇麵露笑意,掃視眾臣。
眾臣瞬間懵了,他們都是來對付太子的,怎麼變成稅法改革了?
兩稅法的推行,已經侵犯世家門閥官紳的利益,他們對朝廷、對魏皇有極大的意見,但是現在呢,兩稅法推行不到一年,竟然又開始了調整。
於是乎,他們細細品味陛下提出的調整,這一品,發現經過調整的稅法大大簡化,而且還使得地方官員更難以作弊。
當然了,稅法前後的變化不僅僅於此。
調整前,兩稅法依然分為戶稅和地稅,但調整後,直接取消了力役。
調整前是以錢計算稅值,再折交實物。而調整後,由實物改為征銀,簡化了征稅方式。
另外,調整後,使長期以來因徭役製度對百姓造成的人身奴役關係有所削弱,百姓可以獲得更多的自由。
當百姓有了自由,對商品生產、手工業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當然了,不是說調整後的兩稅法就是非常完美,它依然有缺點,甚至將來可能造成銀貴穀賤的情況。
但是以現在的情況來看,稅法改革是利大於弊。
既然利大於弊,就應該支持,但是在場的官員們都沒有說話,因為他們代表的階級和百姓不同,甚至是對立的,百姓如果獲利,他們就會吃虧。
而此刻的淩寧覺得腦袋嗡嗡。
他聽完魏皇提出的稅法調整後,腦海裡立即跳出一個名字:“一條鞭法”!
一條鞭法乃是前世明朝張居正推行的稅法製度,而魏皇的稅改竟然和一條鞭法如出一轍。
另外,一條鞭法又被稱為上承兩稅法,下啟攤丁入畝。
難不成魏皇最終的目標是攤丁入畝?
淩寧猛地一激靈,覺得全身打個冷戰,一股子涼意從後背上竄至後腦勺,心中駭然。
兩稅法、一條鞭法,甚至是將來很可能出現的攤丁入畝,難不成當今陛下也是穿越者?
如果魏皇真是穿越者,那提純白酒、肥皂、香水的出現,豈不是告訴他自己也是一名穿越者。
不過很快,淩寧覺得不可能。
就像淩寧自己,作為穿越者,他的所作所為,在不經意間,都會流露出穿越者的特性。
但是魏皇沒有這種特性的流露。
如果隻是因為兩稅法和一條鞭法就認為魏皇是穿越者,就有些片麵了,因為曆史是相似的,魏皇有雄才大略,所以才想出的兩稅法和一條鞭法。
想到這兒,淩寧隻能將心中的懷疑隱藏起來,並提高警覺。
而這個時候,魏皇掃視殿內不說話的朝臣,於是笑著說道:
“諸位愛卿都不說話,看來是不反對朕的決定。齊愛卿,由你將稅法調整細節整理一下,明日早朝,與百官通個氣,直接推行天下。相信此詔令推行天下後,百姓便顧不得討論那些流言蜚語了。”
朝臣不說話,那是沉默的反抗。
但是當今魏皇可不是傀儡皇帝,相反,他是一言九鼎的皇帝,他都說了是決定,誰又敢反對呢。
大魏以仁孝治理,而仁孝二字的後麵,其實是另外一行文字,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扒開字裡行間,會看到規矩二字。
滿朝文武看似是為魏皇治理天下的得力助手,實際上都是魏皇的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