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1978合成係文豪 > 第438章 馬桶給我快感!

第438章 馬桶給我快感!(1 / 1)

推荐阅读:

十年的時間,對國內的新聞出版行業是個極其沉重的打擊。

機構萎縮、骨乾隊伍流失、新生力量得不到補充,新聞報道和言論遭到禁錮。

不過隨著思想漸漸開放,國內的新聞行業終於衝破禁區,迎來了新聞工作的春天,各地新創辦的報紙、雜誌也如雨後春筍一般誕生。

《八小時以外》便是在這樣背景下於1980年正式創辦的一本刊物。

這是一位天津的刊物,它的卷首語是:“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娛樂八小時。”

從這裡就能看得出來,這份雜誌和市麵上的刊物想表達的信息都不一樣。

這句卷首語,和某位同誌的話對應:“我們要爭取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另外的八小時留給我們自己。”

所以刊名所謂的“八小時”,指的明顯就是工作的時間。

那麼“八小時以外”,不就是休息和我們自己的時間嗎?

這個時間是什麼呢?

娛樂時間嘛!

《八小時以外》對外宣稱的是:我們極具生命關愛意識,刊發的都是社會案件,婚姻、家庭、情愛故事,總而言之,雅俗共賞,巴拉巴拉。

其實仔細一琢磨,就類似於《知音》的雜誌嘛,專注於情感故事,經常發一些吸引人眼球的文章。

比如說,在交誼舞最時興的時候,這刊物會發表一篇《話說跳舞和舞會》,看似很正經,是在科普一些關於舞會的知識,其實則是用“舞會”二字吸引人的眼球,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宣傳,用後世的話說,就是“打擦邊”。

彆看《八小時以外》在後世的名聲不顯,這本刊物自創辦以來,廣受讀者們的歡迎,在全國範圍內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的讀者,巔峰時發行量甚至能達到140餘萬冊。

動輒上百萬份的發行量,在這個年代,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著極大的名氣。

此刻,編輯部裡。

總編找到了副總編,一臉擔憂,“老李,這文章寫的這麼粗俗,又涉及到了真實的人,這能通過麼?可彆因為這文章發出去,造成什麼不良影響,咱們擔待不起。”

“能造成什麼不良影響?”

副總編倒是不太在意,“這人現在就是隻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咱們發這個,誰能說咱們下作?上麵估摸著還樂得這樣的文章發表呢,讓老百姓看了,能出一大口惡氣呢!”

“我覺得還是要再斟酌斟酌”

“您就放心吧,我心裡有數,這作者可是許非,這人神通廣大,成天懟天懟地,從沒出過事兒,咱們就把心放寬吧,這期發出去肯定得賣瘋嘍!”

現在她所期望的,就是事情被壓下去,讓她趕緊回到她朝思暮想的美國。

就在陳衝準備返回美國的時候,《八小時以外》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在我們美國,我刷馬桶都能刷出快感》的文章,迅速引起了廣大讀者們的注意。

如今沒有八卦雜誌,《八小時以外》雖然號稱是集紀實性和趣味性於一身,但在某種意義上,這就相當於是這個時代的八卦雜誌,隻是尺度沒有後世那麼大而已。

這篇《在我們美國,我刷馬桶都能刷出快感》是一篇長達八千餘字的長文,文章以揭秘的角度,講述了“影後”陳衝在美國的日常生活以及種種細節。

其實這文章拿給後世的人,一看就懂,這不就標準“知音體”麼?

《知音》這雜誌之所以爆火,一個大規模殺傷武器就是“明星故事”,還經常是“獨家專訪”。

像是揭秘“王家衛不肯摘眼鏡”:

“有一天,陳以靳看到王家衛因為拚命熬夜,眼睛都熬紅了,就買了一副rayban的墨鏡送給他,心疼地說:‘自己的身體自己要愛惜。’

一句話,說得王家衛流下了眼淚。

那一瞬間,他緊緊抱住陳以靳:‘我以後永遠都戴你送給我的墨鏡。’”

這故事廣為流傳,直到若乾年後,網上還在流傳為愛不摘眼鏡的說法。

也不想想,什麼墨鏡的質量能好到戴一輩子?

其實拍《一代宗師》的時候,人王家衛就自己說過,一直以來戴墨鏡是因為長期高強度工作,用眼過度,導致眼睛對燈光很敏感。

除了這種揭秘,還有大量的明星“同人文”,什麼《文章和馬伊琍的兩年之約》,還有《車禍過後胡歌薛佳凝伴愛歸來:春風吻上了你的臉》:

“‘不要麻煩朋友,如果有可能,我隻想見見佳凝的笑臉。’薛佳凝輕輕拉過胡歌的手,貼在自己臉上,溫柔地說:‘我是佳凝,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就相信你的感覺。’

薛佳凝一字一句地對胡歌說道:‘愛是沒有理由的,我就是愛你,不管你是什麼模樣,這輩子我跟定你了。’”

連周傑倫也沒法幸免:

“帶著失落的情緒,侯佩岑和朋友到酒吧去玩到很晚才回家。

剛到家門口,周傑倫氣急敗壞地竄到她麵前:‘你去哪裡了?電話你也不接,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擔心你啊?’

一連串的提問把侯佩岑嚇愣了,委屈的眼淚撲簌簌地掉了下來。

這一下,周傑倫手忙腳亂了,一個勁問她怎麼了,被誰欺負了。

‘就是你,你永遠是屬於屏幕的,屬於你的歌迷的。’

周傑倫明白了,他一把將侯佩岑抱進懷中,讓她的腦袋貼著自己的胸口:

‘小傻瓜,對媒體的話怎麼當真啊?你聽聽我的心在說什麼,它在說: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

天知道《知音》都是從哪兒視奸來的這些明星生活,真實的就跟在他們家裡裝了攝像頭似得。

總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老百姓們看的是津津有味,並對此深信不疑。

而此次《八小時以外》上的這篇《在我們美國,我刷馬桶都能刷出快感》,便是以這樣的春秋筆法,寫下了陳衝在美國的生活。

文章內容非常詳實,從陳衝還沒成名的童年講起,說她是怎麼懷揣著對表演的熱愛,勇敢地踏上了大熒幕,19歲一舉斬獲百花影後,成為了影壇最耀眼的新星。

然後又講陳衝的在美生活,讀起來有種公主落難記的既視感,說她窮的吃不起飯,為了維持生計,支付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不得不放下身段,乾各種粗活累活,當過餐廳服務員,在油膩的後廚洗過盤子,在街頭發過傳單,被路人冷漠對待,還掃過廁所

知道她明星身份的餐廳老板,甚至把她當成招攬顧客的噱頭,向客人炫耀:“嗨!夥計!這位美麗的小姐是從內地來的影後!”

文章一會是第三人稱視角,一會又跳躍至陳衝的主觀視角,就跟真在采訪她似得。

“我在刷馬桶的時候,我沒有半點自殘形愧,我知道我總有一天會屬於這個地方的,因此我做這種事的時候非常拚命。”

“做就要做到最好,尤其是刷馬桶的時候。”

“我刷的馬桶比所有刷馬桶的人刷的都乾淨!”

“真的,刷得比臉盤子都乾淨!”

“你甚至都可以在那洗臉做飯!”

“”

陳衝看著這篇文章,氣的手都在抖。

如果你長得帥,彆人罵你醜,那你是不會生氣的,因為你知道他說的是假的。

如果你長得醜,彆人罵你醜,那你一定會火冒三丈。

陳衝現在就是這樣,她破防了。

因為文章裡寫的這些東西,都是真的,是她在美國真實經曆的事情。

人,越是沒什麼,越要裝作有什麼。

陳衝這次回國,之所以在春晚上惺惺作態,從頭到腳的優越感,以及滿眼對老家人的看不起,就是想包裝的她好像在美國過得特彆光鮮亮麗。

為啥呢?

自尊心作祟麼!

這心態就相當於一個小城市的孩子跑去大城市裡當牛馬,看到了大城市的熱鬨,可自己的生活跟這熱鬨壓根就不搭調。

等過年回到家裡,就裝的跟上流社會似得開始顯擺,說自己今年又談了多少多少項目,認識了多少多少牛人,現在在某個大公司裡擔任adc。

陳衝也是如此心態。

要是讓國內人知道自己放棄國內的大好前程,結果在美國是洗盤子、刷馬桶。

那她不成了笑話麼?

她小心翼翼的遮遮掩掩,哪怕頂上“數典忘祖”的罵名,也不願意暴露自己的狼狽。

結果現在《八小時以外》上的一紙文章,就給她精心編織的歸國精英人設直接撕了個粉碎。

她在美國的生活,就這麼被扒出來,赤裸裸的暴露在公眾麵前。

尤其是陳衝最不願意提起的,自己被兩名校醫欺辱的事兒。

陳衝也不知道這作者怎麼知道的,連這事兒都給她寫了出來。

真是把底褲都給她扒了個乾淨。

她哪還能不破防?

“我要告他!”

“我要告他們!”

陳衝身體顫抖著,臉都氣的煞白。

可惜這年頭,媒體話語權哪是個人可以輕易挑戰的。

陳衝雖然是影後,可是去了美國那麼多年,國內的人脈沒了經營,早已經斷掉了,如今想找個幫她的人都找不著。

更何況,這個時候,也沒人敢站出來給她說話。

無奈之下,陳衝隻好自己寫信給《八小時以外》,要求他們撤掉這篇文章,並和這篇文章的作者一起公開給她道歉。

在對外的態度上,《八小時以外》表現得非常強硬,給她的回複是:

你說的情況我們知道了,我們會調查,希望你指出哪裡有錯誤之處,方便我們處理這件事

陳衝又氣個半死。

是,這事兒是沒寫錯一件,可是你們能這麼給我扒出來麼?

那邊兒又回複:

既然沒問題,內容都是實事求是的,那我們憑什麼道歉?

言下之意就是,你陳衝如今人人喊打那都是自己咎由自取,彆找我們的茬,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陳衝鬱悶的想吐血。

可如今她又能找誰去伸冤呢?

再往上鬨?你猜上麵是支持天津文聯主辦的《八小時以外》,還是她這個一句話惹怒全國人民的女星。

就在陳衝和《八小時以外》交涉的日子裡,這篇揭秘的文章已經成了爆款,火遍全國,影響力越來越大。

文裡所寫的陳衝刷馬桶的事兒,也成了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一樁趣談。

陳衝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都是醫學專業人士。

可最近,倆人那叫一個抬不起頭。

一下班就縮在家裡,都不樂意出門,每次回家路上,街坊們的目光,都讓他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在單位的時候更狼狽。

時不時有人會過來跟他們求證,你們女兒在美國刷馬桶是真的麼?

即便臉皮再厚如城牆,聽著這麼一個問題,也要忍不住的紅溫。

工人階級的王德發,三十晚上,因為陳衝那一通話,氣的好些天愣是沒吃下飯,一個年愣是沒過好。

他年紀大了,家裡人生怕給他氣出什麼毛病,卻也不知道該怎麼勸。

直到這天,他兒子捧著一冊《八小時以外》回到家裡。

“爸,你看這個!”

“什麼玩意兒?”

“說陳衝的,哎呀,您拿著,您看看。”

王德發這會兒聽著陳衝這個名字,太陽穴就一陣突突。

“說她啥了?”

“您看看,看看就知道了。”

“賣啥關子。”

帶著幾分疑惑,王德發從他兒子手上接過這份雜誌。

“噝。”

王德發讀了一遍,樂了。

或者說他釋懷了。

用後世的話描述就是:“她都那樣了,你還跟她生啥氣啊?”

王德發輕舒猿臂,眉宇間一掃往日的陰霾。

“讓你媽弄口吃的給我。”

“餓了!”

江弦籌備著《芙蓉鎮》首映式的事兒。

至於《八小時以外》上的那篇爆款文章。

沒錯,當然是出自他之手。

對此,江弦並無什麼心理負擔。

戳人傷疤的事情雖然下作,但是對付下作的人,也隻能用下作的手段。

在原定的曆史軌跡上,陳衝裝死一陣兒,就又跑回她的美國了,最後讓春晚扛了大部分火力。

可這一次,既然江弦來了。

那當然不會輕饒過她。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