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1978合成係文豪 > 第333章 “超度他們到極樂世界去吧!”

第333章 “超度他們到極樂世界去吧!”(1 / 1)

推荐阅读:

河南那邊。

這會兒還沒有“旅遊搭台,經濟唱戲”之類的說法。

不過河南當地的領導,以及登封縣的主政張耀庭,已經嗅到了少林寺這座千年古刹對發展當地經濟的意義。

張耀庭根據上方指示,馬上接續起少林寺的香火:

首先,給堅守的僧人,每人每月發放20元生活費和26斤糧票。

然後,向省交通廳申請13萬,修建少林寺有史以來第一條通向外界的公路。

最後,指定文化局、廣電局搜集少林寺資料,對少林拳法進行專題研究。

一時間,登封真成了一塊人人向往的武林聖地。

《少林寺》上映一個月後,熱浪持續走高,全國各地的電影院使勁兒排片。

這可把送拷貝的同誌給忙活暈了。

騎摩托車送的還好,騎自行車的可受罪了。

一份拷貝大盤子好十幾公斤重。

這年代拷貝有限,大夥忙活的在各個影院來回送,這一下子給累倒一大片,沒累倒的看見這情形,也趕緊撂挑子不乾了。

這還送啥?

再送得把他們送拷貝這些人給送走!

人又不是美團小哥,沒人願意賣這個命。

反正影院是公家單位,個個都有編在身,我哪怕不送,那工資你還不是照樣得發我?

這一撂挑子,電影院急了。

廣州,新星電影院。

經理看著外麵快把售票亭給拆了的觀眾,腦袋後麵蹭蹭冒汗。

“這怎麼辦?”

“片子都播不出來,我去哪裡給他們弄票。”

他們電影院,幾個送片員已經撂挑子了,《少林寺》的電影處於一個播出不了的狀態。

所以影院外麵的觀眾現在買不著票,一個比一個急。

彆說外麵了,影院裡觀眾們也等著呢。

大冬天,南方也沒暖氣,觀眾們一個個坐在影廳裡,嗬著氣跺著腳,守著銀屏上麵“拷貝尚未送到”的字樣。

等候的耐心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點的消失,各種難聽的罵聲不斷在觀影廳內部回蕩。

“小劉!”

“小劉!”

影院經理沒了辦法,親自跑去送片員的家裡。

“小劉啊,身體怎麼樣呢?觀眾們都等著看電影呢,你可不能不去拿啊。”影院的經理連說帶勸,語氣那叫一個卑微。

送片員小劉反倒一臉領導模樣。

任經理好說歹說,毫不在意。

甚至忍不住道:

“領導,真不是我說,這麼火的片子,你們上麵這些人為什麼就不能多訂一點拷貝?

是,你們是省了錢了,創收了,可是我們下麵這些送片的呢?

我倆腿都快跑出火星子來了!

你們是完全不考慮我們的死活。

非要我們這些下麵的人跑斷腿。”

送片員小劉宣泄一通,最後臉一扭,“現在這個情況,反正我是不乾了,這比《廬山戀》那會兒都累。”

“拿出一點服務群眾的精神嘛。”

影院經理強顏歡笑著求他,不時用手絹擦擦腦袋,大冬天給他急的滿頭大汗。

“再說了,訂購的事兒那也不是我定下來的,小劉,你要知道,我也就是咱們影院的經理,哪有這個資格決定拷貝訂購數量,那是更上麵的領導算出來的。”

說起這個事,就彆說小劉了,影院經理現在也是一肚子氣。

“上麵那幫人係唔係癡線嘅?”(上麵那幫人是不是腦子有病?)

他忍不住要破口大罵。

《少林寺》這樣一看就會熱播的電影,怎麼才買這麼少的拷貝?

夠誰看?

就不能多買點拷貝?

類似於新星電影院的問題,如今在廣州許許多多的電影院和城市發生著。

大家的矛盾都需要一個宣泄口。

為什麼《少林寺》的播出會這麼緊張?

一討論,最後這個問題有了一個共同的罪魁禍首

——廣東影院代表。

要是你當初多訂購一點,哪怕多一盤拷貝,我們下麵這些人也不至於累成這樣!

世上當然沒有不透風的牆。

這樣的罵聲、指責聲,很快就傳到了廣東影院代表的耳朵裡。

他聽完也是一陣委屈。

媽的,我當初都那麼大方的寫了個34了,除了遼寧,也就他寫的最多。

結果呢,他想到《少林寺》會火,卻完全沒預料到這部功夫片能火成這樣。

他看著那些滿紙指責聲的來信,坐不住了,踱了三圈,最後一頓。

“進京!”

坐著當天的票,他風塵仆仆趕到京城,趕到中影公司。

卻剛好碰上好幾張熟悉的麵孔。

像是浙江的代表、江蘇的代表還有遼寧的代表。

大家的來意,不用問,幾乎是默契的統一:

加訂拷貝!

“你們遼寧買了那麼多還不夠看?”有人問。

“不夠呐,下麵的影院都鬨騰,說拷貝太少,乾不下去。媽呀,你都不知道俺們那噶嗒,多少小夥這會兒就迷這個《少林寺》,一天看一遍都不膩。”

其他代表同時歎一口氣。

怎麼不知道?

都是一樣的情況。

河南的代表這時候也發言了,他們那是少林寺的所在省份,也是《少林寺》的觀影重災區,因為他們人多。

“一票難求啊!”

“我們那兒現在有種渠道:磚頭換票,一塊兒磚頭換一張《少林寺》的電影票。”

“結果為了看這片子,有家影院附近的公廁,沒幾分鐘就被影迷給拆光了,磚頭都拿去換了票。”

河南代表說的那叫一個痛心疾首。

其他省的代表,一尋思,這要有個人正蹲在裡頭拉屎可完了。

設身處地的想想,自己蹲在坑上,手裡攥著紙,露著腚,使著勁兒。

這時候影迷們衝過來把廁所一拆。

眨眼間,周圍全空了。

這特麼得對人家造成多大的精神傷害?

一邊說著,一群代表衝進中影,找著中影的負責人。

對方也愣住了。

這是諸侯勤王?

還是你們要反了我們中影?

好在代表們馬上說明來意。

“我們要加拷貝!”

“加拷貝?”

中影的人愣了幾秒,“什麼片子?加多少拷貝?”

這時候國企工作效率低就體現出來了,《少林寺》火成這樣,中影的人都意識不到各地代表要加印哪部影片。

“《少林寺》!我們河南加5個,不,7個,不10個!”

“我們也加購10個!要快!今天就帶走!”

“”

代表們菜市場買菜似得,亂成一團。

中影的人急了,擺擺手。

“我們也沒那麼多啊,一時間我們哪能弄這麼多拷貝出來?”

“再說了,你們想加購就加購啊?”

“還得電影局的領導簽字呢。”

事情鬨到電影局,電影局的領導也懵了。

這會兒不看票房,看拷貝數量,一般來講,賣100個拷貝這電影算保本,賣200個拷貝這電影算小爆,賣300個拷貝這電影就是大火,賣400個拷貝,那就是值得反複紀念和研究的神作。

當初《少林寺》的拷貝訂購數一共是299個,後來加了一個湊了300。

電影局本來都覺得這成績已經很不錯了,給香港和內地的合拍電影事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如今再一看,加印的話,那就是絕對超過400的拷貝銷售數量。

這是,名垂青史啊!

《少林寺》拷貝加班加點的往出印,電影在院線熱度繼續高漲。

而隨著《少林寺》的熱映,河南登封的嵩山少林寺,從無人問津,一下子躍居為了人人都要觀摩一番的聖地。

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做夢都想看上少林寺一眼。

這時候比較流行離家出走。

學校裡頭經常會聽說,初三四班的王小波跑了,一班的劉小文也跑了。

不出半個月,這些人又都回來了,在前往河南嵩山的路上被中途攔截。

到了這個時候,家長和老師都摸準了這些孩子出走的規律。

不用問,絕對是往河南去的,直接去路上截。

1982年第11期的《大眾電影》上刊登了一封中學生的來信:

這半個月時間裡,我們學校出走了15個學生,都是去少林寺學武藝的。

可惜出走的15人當中,居然沒有一個家夥能夠親眼看到少林寺的山門。

惟一的例外是初三六班的李梅。

這是一個我們認為有點缺心眼的大塊頭的‘野味’,她因為早戀問題和媽媽大吵一架,席卷了鈔票細軟,從我們學校蒸發了。

家長和老師都懵了。

她媽媽找了算命的,據說是南下了,便一路追下去,居然忘記了在通往少林寺的路上灑下天羅地網。

不過李梅已經昂首挺胸地回來了。

她說她去了少林寺。

不但看到了寺門上金碧輝煌的匾額,還同白胡子方丈喝過茶。

隻是礙於性彆,方丈大人沒傳授她幾手絕技,我們對她頗為敬仰。

她透露了一個令人沮喪的消息,現在當和尚必須考試,必須有大學文憑。

建議大家目前還是先好好學習”

之所以受到這樣的熱捧,隻因《少林寺》這電影裡堪稱經典的鏡頭太多了!

除了吃狗肉那段,電影裡還有太多顛覆大家對和尚、對傳統影片觀念的劇情。

像是隋軍血洗少林那段。

方丈身處大火中,勸慰弟子。

“不能殺生、不能殺生!”

白無瑕他爹曇宗和尚,一臉憤慨的抬起手中的月牙鏟:

“方丈,善心勸不了惡魔,還得憑這個!”

其他弟子也端出刀槍棍棒,齊聲呐喊:

“降妖伏魔,立地成佛!”

方丈見狀,雙手合十。

在大火中閉上雙目:

“超度他們到極樂世界去吧!”

怎麼說呢。

這鏡頭哪怕放到後世,一幫沙雕網友都覺得特有意思。

一點都不聖母。

這殺戒該破就破。

特彆顛覆以往對少林和電影的刻板印象。

而且後世那些片子,因為旋律問題,有太多的吃餃子類型。

做了壞事就必須被懲罰,好人絕對不能做壞事。

每個人的下場從電影一開始就能猜到。

太無聊了。

這再一看《少林寺》。

媽的,一幫和尚搞這麼帥,該出手時就出手,那叫一個殺伐果決,又爽又好笑。

這誰能不愛看?

在80年代,武打片製作的一點都不少,加上香港那邊,《少林寺》之前大概有300多部武打片,其實也是個爛大街題材。

但是《少林寺》就憑著這種顛覆,讓人們一改對以往武打片的刻板印象,順利的脫穎而出。

隨著電影的熱映,電影評論界的各種聲音也開始湧現,有讚揚聲,亦有批判聲。

有人說了,你們這講的什麼亂七八糟的,封建大毒草。

還有電影裡,和尚居然娶妻生子?這也太大逆不道了!

電影界毫不留情的對江弦這名編劇進行批判,“年輕編劇脫離實際,對過去、對現實的認知一片蒼白,隻靠想象力和噱頭來創作作品,完全不符合現實主義”

這算是好聽的了,不好聽的更多。

我們當然尊重電影評論家,但是不妨礙這樣的隊伍中有人濫竽充數,也不妨礙有人的意識形態固化太嚴重,完全阻礙電影事業的發展。

不過這樣批判的聲音,沒幾天就被收拾了個乾淨。

文化界那邊純看熱鬨。

你們電影界是沒吃過打,沒長過記性,不知道什麼人能惹、什麼人不能惹。

也不打聽打聽,前些日子,那些批判《紅高粱》的,還不是一個個都被收拾掉了。

不過這些人被收拾的事情,其實江弦是純白撿便宜。

恰巧今年,也就是1982年,一部日本的電影在我們國內的電視上轉播,名字叫《姿三四郎》。

黑澤明執導,這是他的處女作,講的是柔道。

當時管這種電視上播的電影叫電視片。

前半年,《姿三四郎》這部電視片播的很火,觀眾們看的津津有味。

結果就停播了。

理由是節目過於暴力。

因為這事兒,電視台都快被觀眾們罵翻了。

但隨著《少林寺》播出,《姿三四郎》停播的怨氣被漸漸平息,這一點,明顯是意識形態管理層樂意看到的。

此外,《人民x報》也發了一篇文章,《要珍愛“國寶”——從看日本電視片‘姿三四郎’談起》

“世界上任何民族,都以其獨有的文化引以自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華民族,難道不應當為自己的武術而自豪嗎?”

文章從日本柔道的角度,談到了中國的傳統武術,呼籲將中國的武術推向世界。

而《少林寺》的出現,恰巧為這場意識形態的運動推波助瀾。

這時候有人出來唱反調。

這不是找死來了?

每個時代的現象級事件背後,都離不開一雙無形大手的操控。

時代成就電影。

江弦隻要跟對形勢。

那麼這雙大手就能幫他排除萬難。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