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1978合成係文豪 > 第301章 前方後方,兩個世界

第301章 前方後方,兩個世界(1 / 1)

推荐阅读:

“這一趟雲南之行,你辛苦了。”陳荒煤說。

他帶著江弦進到那間位於門口的狹窄臥室兼書房,給他沏上杯茶。

“不辛苦,我還年輕,就應該多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行了,又不是彙報工作,說話彆老端著。”陳荒煤快言快語道。

“真不算辛苦,彭荊風同誌向軍區彙報給我配了專車,到哪都是車接車送,去雲南的這一趟,比我自個兒在京城裡溜達還方便。”

陳荒煤笑了笑,問起江弦《高山下的花環》拍攝的事情。

江弦就把彭荊風的安排,以及軍區那邊給予的支持都給陳荒煤講了出來,提到謝震華同誌的時候,陳荒煤眼中浮現出回憶之色。

“老謝啊,他是老同誌了,湘江、遵義、四渡赤水、強渡金沙江、兩萬五千裡長征路,解放以後,還參加了抗美援朝,對我們的貢獻卓著呐。”

陳荒煤也是部隊出身的作家,曾擔任中南x區的文化x長,對謝震華並不陌生。

江弦聽這經曆聽的那叫個瑟瑟發抖。

這到底是個人經曆還是曆史書?

“這一次《花環》能得到他的全力支持,拍攝的事情我就不擔心了。”

陳荒煤一臉輕鬆道:“說起來還要感謝你啊,江弦同誌。”

“您謝我?您謝我什麼?”江弦奇怪道。

“感謝你為將士們、為人民群眾寫出了《高山下的花環》這麼好的。”陳荒煤認真的說。

這一句來自文壇執牛耳者的誇獎,無疑是對任何一名文藝工作者最好的嘉獎。

不過江弦表現的就比較淡定。

“您太客氣了,我作為文聯的專業作家,寫出優秀的文學作品是我應該做的本職工作。”

見江弦表現得不驕不躁,陳荒煤便又對他多了幾分欣賞。

陳荒煤是13年生人,而今已是近70歲的高齡,馬上步入古稀之年。

在文學這條道路上,陳荒煤一生中見過太多才華橫溢的作者,然而這些人大多都是驚鴻一瞥、曇花一現,綻放出令人驚歎的光輝以後便迅速黯淡下去。

究其原因,陳荒煤認為一個是他們的思想覺悟不夠,一個是他們嶄露頭角以後便無法再平靜下自己的內心,失去了本心匠心,就很可能走下坡路。

寫作本身十分複雜,和天分、運氣,知識積累,甚至是某一特定時刻息息相關。

總說成名要趁早,這當然很重要,但成名早往往也意味著容易走向曇花一現,造成更深的失敗。

然而在陳荒煤看來,江弦是極少數的那種作家,而且是優秀的青年作家。

他能耐得住寂寞,從不被鮮花和掌聲迷惑,也不被各種獎項征服,隻靜靜地感受和觀察巨變中的複雜時代。

這便決定了他的創作未來極具多元化和可能性。

“您看看我這篇稿子怎麼樣。”江弦把《理解萬歲》的報告交到了陳荒煤的手上。

陳荒煤戴好老花鏡,捧著這一遝稿子閱讀起來。

稿子總體分兩個部分,一個部分介紹前線的情況,另一個部分介紹戰士們的喜怒哀樂。

這年頭信息不發達,彆說對前線的情況,就連前線的位置國內很多人都不大清楚。

所以說前後方的反差太大了。

這也是陳荒煤希望江弦撰寫這篇報告的原因。

他希望江弦能夠把在前線感受和體會在社會上作些介紹,對社會風氣的好轉和振奮人們精神起到一點促進的作用。

陳荒煤在這篇報告裡,看到最多的並不是將士們的英雄事跡,而是他們的訴求。

這一刻,將士們不再是銅澆鐵鑄的士兵,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掙紮和抱怨的真實的人。

陳荒煤立刻肯定了江弦的這種寫法。

除了他也沒人敢寫這種東西了!

正是江弦將將士們真實的一麵刻畫了出來,這篇報告才撰寫的扣人心弦,催人淚下。

陳荒煤不自覺的扶了扶老花鏡,上身往前傾,反複讀了好幾遍,才抑製不住的激動道:“好!江弦你寫的好!”

“這篇報告寫得好啊!”

“膽大包天!感人至深!”

“理解萬歲”嘛!

就是在某一方的利益受到損害,但用一種包容的心態去感受對方,從而使兩者本該發生的矛盾弱化後一種感情的升華。

所以要寫出矛盾。

沒有矛盾,談何理解?

江弦就是把前後方的矛盾和衝突寫了出來,這些矛盾不用他構想,從戰士們的口中聽來的隨便截取一些,再利用寫網文時構造衝突的筆法稍微包裝一下,這便立馬成為了扣人心弦、惹人反思的內容。

“我們的將士們為祖國爭了光,為人民立了功,可是,他們也有困難和苦惱,也有不滿與悲傷。

對祖國,對人民,他們沒有苛求,隻是希望人民能了解他們、理解他們,懂得他們赤誠的心,我們應當做到這一點!”

陳荒煤捧著稿子,激動的讀了一遍結尾的部分。

“對,就是要這樣來寫。”

“要響亮的提出‘理解萬歲’這個口號!”

“我這就叫人去聯係,你一定要在燕京大學親自做這個報告,把這個報告說給我們後方的這些人聽。”

見陳荒煤對他的報告很滿意,江弦笑著點頭,“我等您的安排。”

曆史上,蔡朝東的《理解萬歲》火遍全國。

江弦沒想著火遍全國,但在燕京大學小小的出一次風頭,他覺得應該不會太難。

從陳荒煤家裡告辭,江弦溜溜達達的往家裡麵回。

和昆明不同,北方這會兒才剛剛褪去寒冷,暑期初生,街兩旁充斥著京城胡同的滋味,來回都是身穿灰黑色衣服的平民,還有快速駛過的一輛輛自行車,老百姓就這麼窸窸窣窣的生活。

比較紮眼的是一些個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人,這會兒京城老外賊多,一幫老外走到哪兒都是人群中的焦點,很多人追著圍觀,還有些熱情好客的同誌和他們用英語搭訕、打招呼。

這會兒正是全民學英語的年代,《英語900句》人手一本,不少人都能老外說上句“哈嘍”、“好啊呦”。

老外也都比較社牛,舉著相機就是拍,專門找落後鏡頭:小腳老太太、要飯的小孩、賣力氣的“苦力”

他們在京城的活動範圍有限製,僅限“40裡圈”以內。

“40裡圈”就是以天安門廣場為中心、方圓40華裡的範圍,其他地方,外國人基本上沒辦法進入,京城主要路段都會掛上“未經允許,外國人不得穿越”的中英文標牌。

“這就是後方啊。”江弦雙手插兜。

在他看來,前方後方這完全就近乎於兩個世界。

前方的猴子們揮著小白旗去拖屍體,後方則已經在積極對外開放,讓外國人和中國人在交流中消除誤解。

老外和中國人的誤解是巨大的,而且是雙向的。

國人會嘲笑老外連一條完整的褲子都沒有,穿著破洞的牛仔褲。

老外則是覺得中國控製嚴格,看到路上的自行車都要問“這是他們自己的麼?”,他們不相信中國人可以擁有私人財物。

“哎呀媽呀,這能吃麼?”

景山東胡同,饒月梅嘗了一口江弦從雲南帶過來的酸角,酸的嘴巴直咧、牙都一陣酥。

“這是人那邊的特產,人都是直接吃的,還能拿著泡水喝。”江弦解釋道。

“你說你現在,也不和家裡打聲招呼就出門。”饒月梅埋怨說。

江弦笑了笑,拉朱琳一塊兒過來受教育。“媽,這事兒我可是告訴朱琳了,您要是批評,連著我倆一塊兒批評吧。”

他這話一出口,朱琳狠狠瞪他一眼。

看向饒月梅的時候,臉上又露出從容溫婉的笑容,“媽,江弦也是怕你們擔心他,這才沒跟你和爸說。”

“你們倆啊”

饒月梅當然不能在這事兒上麵批評朱琳,不過話鋒一轉,“朱琳啊,你說你和江弦結婚都快兩年了,倆人得對未來有計劃啊。”

“計劃?”

朱琳懵了,“什麼計劃?媽,你有話就直說,都是一家人。”

饒月梅瞪了江弦一眼,咳嗽一聲,臉色鄭重起來,“那媽就直說了,你說之前你忙著學習、拍戲,現在戲也拍完了,你倆這打算啥時候要個孩子?”

欸?

朱琳臉一紅,低下頭悄悄往江弦那邊看了一眼。

那眼神就像是在說,我幫你解圍了,現在該你辦事兒了吧。

江弦咳嗽一聲,環顧四周,看著江珂,穿一件的確良的t恤,儀態苗條。

“欸?江珂在家啊,來給哥唱個曲兒,看看你在戲曲學校學的咋樣。”

江珂忽然被cue到,一陣莫名其妙。

“唱什麼?”

饒月梅見這小子轉移話題,歎一口氣,“媽知道,你倆也結婚了,好些事兒不用媽做主,但是這話我們做長輩的,總是要說。”

“媽,您彆著急。”朱琳認真起來,“我和江弦回去一定努力。”

江弦打斷了她。

“媽,我和朱琳這是響應國家政策。”

“響應政策?”

“現在不都倡導計劃生育麼?我和朱琳這叫適度生育,這是促進社會繁榮,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江弦這小話張口就來,把那口號給饒月梅喊了一遍。

饒月梅被氣的夠嗆,噎了半天,最後歎一口氣。

“難怪能當作家呢,這嘴嘚嘚嘚的,數你嘴皮子溜。”

“行了,媽。”

江弦也怕真給他媽氣壞了,上去扶著她的肩膀安慰道:“我跟您保證,三年之內,一定給您把孫子生出來。”

“三年,你這是要生個哪吒?”

饒月梅回懟一句,又意識到自己話說的不妥,變了張臉看向朱琳。

“那啥,琳琳啊,媽不是這個意思,話趕話就說出口了。”

朱琳輕笑著說沒事,饒月梅這時候也想通了,這小兩口都是有主意的主,江弦能跟她保證個三年以內這就算不錯了,至少有了個盼頭。

“行,那我可把這話記住了,三年以內,這大事兒可得給我辦了。”

“沒問題。”

江弦笑著哄他娘,“您快做飯去吧,我在雲南就惦記著您那碗麵呢。”

“瞅你那樣。”

饒月梅撇撇嘴,“去了十幾天跟去了好幾年似的。”

說歸說,不過還是很勤快的去了廚房。

一頓晚飯吃完,一家人又說了會話,江弦跟朱琳一塊兒回到虎坊路15號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了。

江弦張羅著睡覺,打一盆水洗漱乾淨,很快脫光躺上床,抱著同樣脫光溜溜的陛下,準備著一場小彆之後親熱。

肌膚相觸,江弦身體瞬間變得滾燙,一番調情,逐漸進入戰鬥狀態以後,江弦從床頭的櫃子裡取出一包計生用品,這時候忽然手被朱琳的小手握住。

“江弦。”朱琳抬眼看向他,說話聲又輕又酥。

“嗯?”

江弦看了一眼身下的她。

“怎麼了?”

“彆戴了。”

“啊?”江弦愣住。

朱琳卻一眼認真,手指輕撓他的掌心。

“媽今兒說的挺有道理,總這麼下去也不像話,反正我現在《少林寺》也拍完了,咱倆是該考慮考慮這些事情了。”

“”

江弦這時候也不好扭捏,媳婦都同意了,他再講究,顯得他好像特無能。

“那我來了。”

“嗯。”

肌膚相觸,朱琳身子緊繃,心跳加速,感受著江弦極具侵略性的鼻息,手指不由得攥緊了床單。

這、這、這

這不得一窩生五個啊?

翌日,江弦睡了個懶覺,睡醒以後,朱琳已經化身小廚娘,給他做好了一碗麵條。

江弦握著筷子往嘴裡挑了一口,不說湯濃味鮮,也是濃鬱清香,不鹹不甜。

他再喝一口麵湯,抬起頭來,看向朱琳。

揉揉眼眶。

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曆經一夜風吹雨打,朱琳好像越發的嫵媚動人了。

當然了,江弦也和各位彥祖一樣生猛,一夜十三次絲毫不在話下,絕對沒什麼腰酸腿軟的情況出現。

不過就算這樣,出門的時候朱琳特地給他衝了一杯麥乳精讓他帶著。

麥乳精就麥乳精吧,總比喝紅茶菌強。

紅茶菌跟泡菜啥的很像,就是自個兒家裡弄個空罐子,放點從街坊鄰居家弄來的菌種進去,養出個白色膜,這就養好了,直接拿這液體喝。

80年代紅茶菌在國內大火,京城裡頭可以說家家戶戶都養這玩意,當自造的“神藥”,閒來沒事兒喝兩杯,覺得能強身健體。

街坊鄰裡還要互相傳授切磋,挨家串門,相互品評,有一段串門的第一句話就是“嘗嘗你家的紅茶菌”。

到底能不能喝,這不好說,反正江弦是看著這玩意惡心。

據說這是從國外傳來的,但是後來研究才發現,這玩意究其根源是中國,屬於出口轉內銷。

薑昆的相聲裡就說過這個紅茶菌,還提了一嘴打雞血。

字麵意思,抽管雞血給自己打。

據說那段時間因為打雞血風靡,全國的雞價都漲了一大截。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