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1978合成係文豪 > 第292章 雙管齊下

第292章 雙管齊下(1 / 1)

推荐阅读:

by市的小招待所裡,《讀者文摘》編輯部的編輯們開了個小會。

“怎麼會出這樣的事情?”

“這篇文章是誰發的?”

他們所討論的當然是來自《中青報》的那篇評論員文章。

文章當中提了三點意見。

前兩點,不管戴高樂還是尼克鬆,全都說在了點上,這都是他們《讀者文摘》刊發的文章提到的東西。

最致命的是最後一點:《讀者文摘》宣揚人性化和國外的東西。

《讀者文摘》的編輯們光是聽著這麼一條,腿都有點哆嗦。

這帽子飛的可夠大的。

偏偏他們又無法反駁。

而且要是從這個角度來研究,那他們雜誌的罪過可就大了。

“我們是這個意思嗎?這作者不是搞誤導嗎?”

“就是,這篇文章的誤導性太強了!這分明不是我們這些文章的本意。”

有個編輯提議:“咱們能不能聯係聯係這個作者許非,讓他把這一篇文章撤了,不然對咱們的影響也太大了。”

“已經給《中青報》打過電話了。”

一名女編輯歎了口氣,解釋道:“人家那邊說了,除非征得作者同意,不然不會隨便透露作者許非的地址和更多信息。”

“那也不能讓這篇文章再這麼發酵下去,再這麼下去,讀者們不知道會怎麼說咱們雜誌。”

“是啊。”

“唉,這回可丟臉丟大了,你說這文章怎麼會發到《中青報》上?”

“那誰知道呢,這下好了,全國人民都看著這文章了,不知道多少人看完以後得戳咱們的脊梁骨。”

“這些問題以後再說,你們誰在《中青報》那兒有認識的人”

編輯們一個個提著意見、想著辦法,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在屋裡團團轉。

就在這時,伴隨著“嘎吱”一聲,門被推開。

進來的是一個矮胖男子,頭發有些稀疏。

“主編!”路鑫宇朝他喊了一聲。

被喊到的《讀者文摘》主編曹克己點了點頭,他臉色看上去不太好。

“主編,是不是出什麼事兒了?”另一名女編輯試探著問。

“唉。”

曹克己滿麵愁容。

為了編輯部的穩定,他本來不該說出這個消息,但這裡的都是《讀者文摘》編委,是雜誌的核心,這會兒說出來倒也沒什麼影響,還方便一起為雜誌商討出路。

“我剛才收到一條消息。”

曹克己緩緩道:“《中青報》發表的那篇關於咱們雜誌的文章,已經被拿到了(zhong)(yang)政x研究室討論。”

“zy政x研究室?!”一名女編輯驚呼一聲。

“沒錯。”

曹克己點點頭,“(zhong)(yang)討論過了,決定將咱們《讀者文摘》處置權下給了省裡,省xuan傳bu準備組織專家開會,討論咱們《讀者文摘》的去留。”

聽到這句話,編輯們齊刷刷的麵色一鐵。

沒想到竟然鬨到了這樣的地步,這篇文章是真的要殺死他們《讀者文摘》!

“主編,你的意思是,咱們雜誌社如今的存亡,就在這些專家的一念之間?”路鑫宇問。

曹克己點點頭,他歎一口氣:

“這回真被逼到絕路上了。”

眾人一聽都有些傷感。

眼瞅著他們雜誌銷量節節增長,編輯們互相打著氣,正準備衝擊百萬發行量的大關。

就在這個關鍵節點,不光潑了一盆冷水,還從曹克己這兒得知了他們《讀者文摘》很可能隨時會被上麵關停的消息。

“怎麼會這樣。”

編輯們長籲短歎,一些個比較脆弱的女編輯這時候已經哭出聲來。

又一名編輯問,“主編,就沒有什麼彆的餘地?”

“”

曹克己沉默不語。

編輯胡亞權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他想了想:“主編,下個月的稿子我們還正常準備麼?”

“先留起來吧。”

曹克己揉著太陽穴。

他也不知道這是得罪誰了,惹得哪家同行眼紅了,怎麼就遭受了這樣一場無妄之災。

“稿子留著,等最後的通知,我再去和社裡的領導說說。”

曹克己離開招待所,之後幾天,他輾轉各處,找了幾名領導,又是寫保證書,又是寫檢討書

他們《讀者文摘》背靠著甘肅人民出版社,加上銷量可觀,省裡的同誌還是很珍視他們這一部雜誌的。

經過斡旋,省裡找了一些普遍對《讀者文摘》雜誌有好感的專家,這麼一來,討論後的結論就是:

“有問題,要整改。”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整改”的言外之意就是可以繼續辦。

曹克己開會決定,先配合整改,等整改結束,再把被扣下的幾期內容合刊出版。

這對《讀者文摘》來說算說是一個最好的結果了。

不過造成的損失也極其巨大,這損失巨大到足以令每一個《讀者文摘》的編輯心痛。

要知道,他們雜刊銷量如今正處於增長期,在這個節骨眼上,不得不中斷長達幾個月時間的發行。

毋庸置疑,這次整改會極大的打擊到他們《讀者文摘》發行量的增長速度。

但雜誌社的人又有什麼辦法呢?

比起丟了小命,這樣被扇一巴掌的懲罰已經讓他們很慶幸了,至少他們從這次足以殺死他們的事件中活了下來。

“唉,知足吧。”

“你說說這個許非,這人逮著咱們雜誌對付乾啥?”

“就是,莫名其妙的。”

《讀者文摘》的編輯們,對許非的怨氣達到了頂峰。

完全可以說,整改的這一巴掌,就是許非扇到他們臉上的。

這事兒那是越想越氣。

《讀者文摘》分明和這個許非無冤無仇,居然給他們搞這麼一出,讓他們平白無故吃了這麼大一個虧。

這人也太欠了!

可是他們又沒這許非的任何信息,連個還手的招數都沒有。

編輯們罵罵咧咧,沒想到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讀者文摘》的編輯們很快又收到一封信,這封信來自香港,署名同樣是《讀者文摘》。

為什麼出現兩個《讀者文摘》呢?

因為此《讀者文摘》非彼《讀者文摘》。

這是美國的《讀者文摘》。

1922年創刊的一部月刊,之後陸續出版世界各國文字版,逐漸成長為全球讀者最多的雜誌。擁有48個版本,涉及19種語言,暢銷於世界60多個國家。

是世界上最暢銷的雜誌之一。

在60年代,《讀者文摘》的國際中文版創刊,在香港和寶島省兩地都有出售,首任總編輯是文豪林語堂的女兒。

這個國際中文版的《讀者文摘》,也少量的進入了中國內地,在內地發行。

可惜水土不服。

每期刊印數隻有數百本,沒產生影響力,也賺不了錢。

甘肅的《讀者文摘》,收到的這封信正來自於這個美國版的《讀者文摘》。

對方以遵守國際版權公約為由,禁止他們甘肅的《讀者文摘》繼續使用《讀者文摘》這個名字。

編輯部的人看完這封信頓時覺得天旋地轉。

先是被勒令整改,現在名字都不能用了?

媽的,是不是觸著掃把星了?

不然怎麼這些個糟心事兒就全都湊一起趕著趟來了?!

“這個國際版權公約是什麼東西?”

“查過了,瑞士政府發起簽署的公約,簡單來說就是國際之間的版權保護,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作者的權益。”

“主編,這怎麼辦?咱們難道改了雜誌名?”

“不能改!絕對不能改!”

有編輯極力反對,“這個時候改名,等回頭整改完,誰還知道我們是原來的那個《讀者文摘》。”

曹克己歎了口氣。

對《讀者文摘》這個名字的來源,他可太清楚了。

當初他和鄭元緒準備辦雜誌,又不知道辦什麼,鄭元緒有一個香港朋友給他郵來了幾本美國《讀者文摘》中文版參考。

倆人看完這本除了中國以外都很出名的文摘後,立馬決定開抄。

就這樣,在美國《讀者文摘》不知情的情況下,他們甘肅蘭州的《讀者文摘》正式創刊。

曹克己算是沒想到,他們這個小雜誌居然真的會進入美國《讀者文摘》的視野。

此刻聽著同仁們苦口婆心,他也在斟酌著對策。

名肯定是不能改的。

和編委們商討一下午,最後想出一個不講武德的對策。

香港《讀者文摘》國際中文版編輯部。

編輯們收到了甘肅的《讀者文摘》來信,拆開一看:

“《讀者文摘》中文版的同誌,你們好。

我方已收到貴方來信,對於貴方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表示遺憾。

我們國家並沒有簽署你這個國際版權公約,因而這份公約對我們沒有約束力”

這封信內容總結一下,大意就是,中國沒簽國際版權公約,你們美國的《讀者文摘》管不到我們甘肅的《讀者文摘》頭上。

“無恥!”

“太無恥了!”

香港這邊一幫編輯們咬牙切齒,卻又拿甘肅的那些個家夥沒什麼辦法。

“等著吧,中國現在沒加入世界版權條約,但總有一天會加入的。”有個編輯憤怒的說。

另一個編輯也揮著拳頭。

“對,他們囂張不了多久。”

“他們最好一輩子彆往海外發行!”

“就是!”

編輯們熱烈的抨擊著,角落裡幽幽傳出一個聲音。

“眼下還有個要緊事。”

隻見一名戴眼鏡的年輕男編輯提醒,“前段時間,中國正式出台了《商標法》,這是內地的第一部知識產權法律。

我想,咱們應該趕在那些家夥前麵,向內地的工商局申請《讀者文摘》的書籍和期刊類商標。”

申請商標?

其餘幾名編輯眼前一亮。

“妙啊!”

“提醒的好!”

“你很伶俐嘛阿d。”

“這樣好,商標是我們的,按照中國法律的規定,這些家夥如果不想吃官司,就得老老實實的停止出版!”

被誇獎的那名編輯撓撓頭,一臉靦腆,道:“這也不是我自己想到的,是之前那篇向我們反應內地《讀者文摘》的信裡提到的。”

“那人連這個都提到了?”

其餘幾人聽了頓感驚訝,不過沒在這個細節上太在意。

不管對方有著什麼樣的目的,放任一家完全抄襲自己的雜誌社壯大,都是美國《讀者文摘》無法容忍的事情。

相較於香港,甘肅這邊的反應就要遲鈍的多。

編輯們還沉浸在對許非的憤恨,以及劫後餘生的慶幸當中。

香港那邊沒再傳來消息,他們心中大定的同時,收到一個來自工商局的電話。

對方提醒他們趕快申請《讀者文摘》的商標。

不過雜誌社的人法律意識不夠,並沒放在心上。

和已經完成商業化的香港那邊相比,內地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嚴重不足,根本不懂得也意識不到商標這玩意的重要性。

一顆定時炸彈在這個時間點這樣悄無聲息的埋了下來。

京城。

作為背後的始作俑者,江弦這段時間倒沒再把注意力放在《讀者文摘》這邊。

他這雙管齊下的招數,《讀者文摘》死是死不了,但已經夠他們脫一層皮了。

至於此前這雜誌給他帶來的一些風言風語,江弦也並未選擇沉默,而是迅速發出聲明澄清。

還有一些作家朋友也替他發聲。

包括巴金,他在知曉這件事後非常生氣,特意在香港的《大公報》上的專欄寫了這件事:

“希望讀者注意,凡《江弦不得不談的愛》一文內容,概與江弦先生無關。

從內容來看,完全失實虛假,假如這個事情傳布開去,以訛傳訛,將對江弦的聲譽有不良影響。”

這個專欄就是巴金連載《懺悔錄》的地方,也就是《隨想錄》。

江弦沒想到自己會以這樣的方式進入到《隨想錄》當中去,不知道算不算因禍得福。

在這樣的壓力下,《讀者文摘》終於在《甘x日報》上發出聲明,向江弦道歉,指出這篇文章純屬編撰,與江弦本人毫無關聯,並在後續發行的期刊中更改名字。

這件事算是過去,江弦將剩下的全部精力都用來完成腦海中的。

他連寫帶改,速度不快,因此徐中玉沒能看到他完成這部,帶著遺憾和期待回了上海。

取代他的是崔道怡,他倒成了江弦家裡的常客,時常過來看看稿子,詢問他的進度。

這天,江弦握著筆,剛寫完最後幾行。

還來不及自己再翻看一遍,《十月》的張守仁便找上了門。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