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軍工科技 > 四千零三十三章 還有黑科技武器裝備技術?

四千零三十三章 還有黑科技武器裝備技術?(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修改版】

前排的空軍特級飛行員李宏大校率先接過話筒,飛行靴在地麵輕輕叩擊,金屬話筒架隨著他的動作發出細微震顫:“吳總,空戰是毫秒級的博弈,飛行員需要在數秒內完成數百個操作,這套係統如何確保神經信號傳輸的低延遲?

特彆是在高過載機動時,人體會出現黑視、紅視等生理反應,這對神經信號的穩定性影響巨大。”

吳浩微微頷首,指尖在平板上快速滑動,大屏幕瞬間切換成第六代戰機駕駛艙的全息投影。

紅色數據流如血管般在操縱杆、腳踏板與頭盔顯示器間穿梭,勾勒出一套精密的神經傳導網絡,然後衝著眾人說道:“這正是我們針對空軍特性的核心優化。

在頭盔顯示器內部,我們嵌入了量子級神經接口,采用超導材料製成的納米導線,將信號傳輸延遲控製在1毫秒以內,幾乎等同於人類神經傳導的極限速度。”

他調出一段模擬空戰視頻,戰機在虛擬雲層中做出連續滾筒機動,然後說道:“以經典的‘眼鏡蛇機動’為例,傳統操作需要飛行員手部肌肉收縮,通過機械連杆傳遞至飛控係統,整個過程耗時約120毫秒。

而搭載人機融合係統的戰機,能直接將大腦發出的神經衝動轉化為飛控指令,響應速度提升至人類極限的3倍,使機動動作更具突然性和攻擊性。”

見眾人凝神傾聽,吳浩繼續深入道:“針對高過載環境下的生理乾擾,我們在飛行服內襯布置了3200個微型電極。

當係統檢測到飛行員出現黑視傾向時,這些電極會立即釋放特定頻率的電脈衝,刺激視神經與頸動脈竇,在0.5秒內恢複腦部供血。

同時,頭盔內置的腦電波監測係統會實時調整神經信號的濾波算法,確保關鍵指令不受生理波動影響。

在與空軍聯合進行的離心機測試中,裝備該係統的飛行員在9g過載下,仍能穩定操控戰機完成規避動作。”

李宏握著話筒的指節因用力而泛白,眼底滿是震驚與難以置信道:“1毫秒的延遲?這幾乎突破了物理傳輸的極限!

而且在9g過載下還能精準操控.

第(1/3)頁

第(2/3)頁

吳總,如此顛覆性的技術,真的已經通過實際驗證了嗎?”

他身後的空軍軍官們紛紛前傾身體,會場內響起此起彼伏的抽氣聲,仿佛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答案。

前排白發蒼蒼的航空動力學專家扶了扶老花鏡,鏡片後的目光銳利如鷹,衝著吳浩提問道:“從理論上來說,超導納米導線在強磁場和極端溫度下極易出現量子退相乾現象,你們是如何解決信號衰減問題的?”

話音未落,後排某飛行員直接站了起來,接過話筒說道:“如果這套係統真能讓飛行員在9g過載時保持操作精度,那將徹底改寫空戰規則!所以能不能讓我們看一下測試數據?”

這個時候,參加這次交流活動的空軍領導,接過話筒咳了兩聲,會場內瞬間安靜下來。

他看著吳浩說道:“吳總,剛才提到的微型電極刺激技術,是否會對飛行員的神經係統產生不可逆損傷?

這項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實戰,還需要經過哪些驗證環節?”

麵對接連拋出的質疑,吳浩卻顯得胸有成竹。

他輕點平板,大屏幕上彈出一長串加密數據報告,紅色印章在末尾閃爍著權威的光澤,然後微笑著說道:“各位請看,這是空軍裝備研究院出具的《人機融合係統性能驗證報告》。

為了確保技術可靠性,我們在西北試驗基地進行了超過一年的模擬飛行測試,累計采集數據超過3pb。”

他調出一段離心機測試的相關視頻片段,畫麵中身著特製飛行服的飛行員被固定在旋轉艙內,隨著過載值不斷攀升至9g,其麵部肌肉因血液倒流而扭曲變形,但頭盔顯示器上的操作指令依然準確無誤地傳輸到模擬戰機。“請注意儀表盤上的時間戳,”

吳浩用激光筆圈出數據,然後說道:“在持續30秒的9g過載期間,係統響應延遲始終穩定在0.8-1.2毫秒之間,指令準確率高達99.7%。”

“至於信號衰減問題,”吳浩切換到材料結構圖,電路的截麵在放大百萬倍後如同蜂巢,說道:“我們采用了微型集成電路印刷技術的冗餘編碼技術,直接將電路印刷到相關基材上麵,這樣不但簡化了生產工藝,而且還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呢,還實現了微型化,集成化,從而大幅度提升飛行員穿戴的舒適性。

他調出電磁環境測試畫麵,戰機模型在強電磁乾擾下依然保持穩定通信,然後說道:“在我們模擬的強電磁環境下,依然可以保持穩定運行。”

第(2/3)頁

第(3/3)頁

聽到吳浩的話,會場內先是陷入了短暫的安靜,緊接著就沸騰起來。大家都沒有想到,吳浩居然接二連三的拋出一連串的黑科技,讓眾人目不暇接,有些難以消化。

吳浩自然將台下眾人的反應看在眼裡,臉上露出了微笑。

台下的李宏呢,眼中的震驚逐漸轉為興奮:“如果這項技術能大規模列裝,我們的飛行員將真正實現‘意念操控戰機’!

隻不過,如此複雜的係統,不知道後勤維護難度如何?”

聽到李宏的問題,在場眾人也都微微點頭。的確,越精密的技術產品,越先進的武器裝備越容易出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在尖端武器裝備或者科研裝備中,所使用的技術並不是最先進的,甚至可能落後尖端技術十幾年幾十年。

就那全世界各國的蘑菇彈來說,普遍采用的技術都是六七十年代的技術,雖然後續進行了相關升級改造,但其內部的機械結構,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仍然落後當前二三十年甚至更久。

這些難道軍方和科研單位不清楚嗎,不是的,他們自然清楚。隻不過,像這些終極武器,所考慮的並非是性能,而是穩定性和可靠性。

雖然這些技術器件落後當前先進水平幾十年,但貴在可靠,貴在穩定這就夠了。

由此可以看到,軍方在挑選一款武器裝備的時候,最先考慮的並非是其性能,而是其可靠性和穩定性。

所以當聽到吳浩這一番介紹,就不由的讓人產生了這方麵的憂慮。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