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到這位專家的建議,現場眾人都不由的點了點頭,一位從事電子對抗研究的專家當即點頭表示讚同道:“這位專家的建議非常具有前瞻性。
在現代海戰中,電磁環境複雜多變,敵方的電磁乾擾手段層出不窮。如果通信協議缺乏自適應調整機製,一旦主通信頻段受到乾擾,指揮中心與無人機之間的聯係很可能中斷,導致無人機失去控製,整個作戰計劃也將受到嚴重影響。增加備用頻段切換和編碼方式調整功能,能大大提高通信鏈路的魯棒性,確保在惡劣電磁環境下信息傳遞的順暢。”
然而,一位負責通信係統成本控製的專家卻麵露難色,提出了不同看法:“從技術角度看,增加自適應調整機製確實能提升通信協議的抗乾擾能力。
但這也意味著要在硬件和軟件層麵進行大量改進,不僅會增加無人機和指揮中心通信設備的研發成本,後續的維護和升級難度也會加大。
我們需要在提升性能和控製成本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否則大規模裝備和應用可能會麵臨阻礙。”
軍方代表中,一位負責作戰裝備采購的軍官思考片刻後發言:“對於我們軍方而言,作戰效能是首要考慮因素。
在實戰中,確保指揮中心與無人機之間穩定、高效的通信至關重要。雖然增加自適應調整機製會帶來成本上升,但與可能在戰場上遭受的損失相比,這些投入是值得的。
我們更傾向於采用能夠最大程度保障作戰能力的方案,隻要成本增加在合理範圍內,就不應成為阻礙技術應用的因素。”
吳浩認真聽完各方觀點,沉思片刻後回應道:“各位的觀點都很有道理。從研發角度出發,我們完全有能力在智能通信協議中融入自適應調整機製。在硬件方麵,我們可以通過優化電路設計和采用集成度更高的芯片,儘量控製因功能增加帶來的成本上升。
在軟件層麵,我們的研發團隊已經在研究更加智能、高效的算法,能夠在不顯著增加計算資源消耗的前提下,實現備用頻段切換和編碼方式調整的快速響應。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規模化生產,成本會逐漸降低。
我們有信心在保障抗乾擾性能提升的同時,將成本控製在一個合理水平,為軍方提供既先進又經濟實用的解決方案。”
聽到吳浩的話,現場眾人都點了點頭,一位從事人工智能倫理研究的學者微微頷首,接過話茬:“從倫理角度看,人工智能決策模塊的自主性引發了一些思考。雖然它能依據多模態數據做出決策,但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比如麵臨可能導致平民傷亡的複雜場景,如何確保決策符合人道主義原則?是否需要設置人工乾預的緊急製動機製,以便在關鍵時刻人為介入,糾正可能出現的非人道決策?這不僅關乎技術,更涉及道德和法律層麵的考量。”
一位國際法專家神色凝重,率先發表意見:“學者提出的問題十分關鍵。在現代戰爭中,遵循人道主義原則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也是我國軍隊始終堅守的底線。從法律角度講,一旦因人工智能決策導致平民傷亡,且被認定違反人道主義法,國家將麵臨巨大的國際輿論壓力,甚至可能陷入法律糾紛。所以,設置人工乾預的緊急製動機製是必要的,這是確保戰爭行為合法合規的一道‘安全閥’。”
一位專注於軍事指揮流程研究的專家皺著眉頭,陷入思索後緩緩開口:“從軍事指揮流程來看,人工乾預機製的設置需要謹慎權衡。一方麵,緊急製動機製能夠防止人工智能決策出現嚴重偏差。但另一方麵,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人工乾預可能會導致決策延遲。設想一下,當無人機群正在執行一項緊急且關鍵的任務,需要快速決策以應對突發情況時,人工介入的審核流程可能會錯失最佳戰機。因此,我們需要明確界定人工乾預的觸發條件,確保在不影響作戰效率的前提下,保障人道主義原則的貫徹。”
軍方的一位資深將領表情嚴肅,目光堅定地說道:“對於我們軍人而言,保護平民生命安全與取得作戰勝利同樣重要。在實際作戰中,我們不能完全依賴人工智能決策。雖然其具備高效處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但在涉及到人道主義的重大問題上,人的主觀判斷依然不可或缺。我們應當在無人機的決策係統中,嵌入一套清晰、可操作的人道主義風險評估程序,一旦觸發預警,立即啟動人工乾預流程,由經驗豐富的指揮官依據戰場實際情況做出最終決策,這樣既能發揮人工智能的優勢,又能守住道德與法律的底線。”
吳浩認真傾聽著眾人的發言,微微點頭後回應道:“大家的討論給了我們研發團隊新的思路。在後續的優化過程中,我們會與軍事專家、法律專家緊密合作,共同製定人工智能決策模塊的人道主義風險評估指標體係。通過大量模擬不同場景下的作戰任務,將可能涉及平民安全的因素納入算法訓練數據,讓人工智能決策模塊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理解並遵循人道主義原則。同時,開發一套簡潔高效的人工乾預操作界麵,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指揮人員能夠迅速介入,對無人機的決策進行調整,實現技術與人文關懷的有機融合。”
一位在海軍戰術指揮領域經驗豐富的老將站起身來,表情嚴肅地說道:“分層級的決策協同體係思路很好,但在實際作戰中,戰場態勢瞬息萬變,指揮中心與無人機之間的信息交互可能存在延遲。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優化決策流程,減少不必要的信息傳遞環節。例如,在某些緊急情況下,賦予無人機更大的自主決策權,隻要其行動不超出既定戰略目標框架,就可以先行執行,之後再向指揮中心報備,以此提升作戰響應速度。”
緊接著,一位專注於傳感器技術研發的專家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多模態數據融合固然強大,但不同類型傳感器的數據質量參差不齊。在惡劣的海洋環境中,如暴雨、海浪等極端條件下,光學傳感器可能受影響,雷達傳感器也可能因雜波乾擾而產生偏差。我們需要研發更先進的傳感器融合算法,對不同來源的數據進行實時質量評估和權重分配,確保人工智能決策模塊接收到的是最可靠、最具價值的數據,從而做出更精準的決策。”
現場的討論愈發激烈,專家們各抒己見,從技術細節到戰略規劃,從倫理考量到實際應用,不斷挖掘著人工智能決策模塊與作戰實際結合過程中的潛在問題與改進方向,為這款智能艦載多用途無人機的完善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思路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