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地麵上,這一百一十公裡,可能走高速的話隻需要一個小時甚至是不到一個小時。即便是比較複雜的非鋪裝越野路段,也能夠保證三四十公裡的車速,而在月球上,十五六公裡這樣的車速已經算是風馳電掣的飆車了。
不過,這樣的速度並沒有保持多長時間,大概行駛了有一個多小時吧,車速開始慢了下來,因為前方路況呢也越來越難走了。
雖然這屬於是氣海隕石坑所形成的撞擊盆地平原,大範圍來說是一馬平川。但是在經過呢能上百萬數十億年的時光,在這篇撞擊坑平原上形成了眾多大大小小的小隕石坑,小的可能就是一個小坑窩,大的幾十上百米,甚至像是氣海靜海這樣的大巨無霸。
而擺在“望舒號”智能化月球月麵巡視探測車前麵的就是這樣大大小小的隕石坑,還有一些碎石塊。這些月岩原本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整體,不放經過日夜溫度交替,這些月岩呢逐漸的碎裂分換成為了這些大大小小的石塊,散落在地麵上。
而“望舒號”智能化月球月麵巡視探測車想要經過這些區域,就得格外的小心,一方麵躲避這些大大小小的坑窪,另外一方麵則就是小心這些大大小小破碎的月岩。防止被石塊鋒利尖銳的邊緣蹭壞什麼儀器設備,那樣就得不償失了。
雖然在這樣的地形上,車輛的速度降了下來,但相比於其它的地外星球探測器來說,可是塊多了。
“望舒號”智能化月球月麵巡視探測車依靠它自身的六驅輪子,非常靈活輕巧的在這樣複雜的地形中行進。遇到較大較深的隕石坑,選擇躲避繞行,遇到較淺的直接減速越過去,至於一些小坑呢,完全可以忽略,六輪驅動,讓這輛“望舒號”智能化月球月麵巡視探測車擁有較強的越野通過能力,所以對於一些小的坑窪,根本不必理會。
岩石這塊也是如此,規避繞行大的岩石,然後選擇跨越行進在一些較為平整的岩石碎塊。
這輛“望舒號”智能化月球月麵巡視探測車的智能圖像識彆係統以及激光雷達避障係統,能夠實時掃描出探測巡視車前方乃至車輛四周的立體地形數據,從而根據“望舒號”智能化月球月麵巡視探測車的自身通過能力進行反複計算,規劃出適合巡視探測車行進的幾條路線,然後從中選擇最適合的路線進行通過。
整個一百一十公裡的月麵行進任務,吳浩他們並沒有進行實時直播。不過也會不時放出來一些圖文以及短視頻的片段。
尤其是看到發布出來的視頻之中,“望舒號”智能化月球月麵巡視探測車以一個非常快的速度在月球表麵飛馳,兩邊都是一閃而過的一些景象,這不由讓所有人驚呼起來。
這也太快了,儘管顯示速度隻有十五十六公裡,但這應該說是人類目前為止在地外星球上行駛最快的車了,說它是在進行月球上飆車也不為過。
除了速度,還有其超強的越障能力。這應該來說是自動駕駛的一部分,之間在發布出來的視屏裡麵,這輛車迅速的識彆前方的坑窪地形和石塊,並從中迅速且精準的規劃選擇出來了一條最佳的路線行駛通過。整個過程全部都是在車輛行進過程中實時進行的,並非是需要車輛停止下來先探測規劃出來路線再進行行駛,在停下規劃這種傳統行進方式。
這其中最精彩,也是讓人驚呼的則是一段“望舒號”智能化月球月麵巡視探測車通過一個大概一兩白米大比較淺的隕石坑的視頻。這個隕石坑還算淺,也比較平坦,隻不過隕石坑裡麵滿是各種石塊,而且還是那種碎裂的不規則石塊,有些像是頁岩,也有些像是一些不規則的玄武岩,層層疊疊,雜亂無章。
如果是其它的探測器,遇到這樣的地形恐怕早就讓道了。而“望舒號”智能化月球月麵巡視探測車呢,卻是絲毫不擔心的行駛了進去,並開始在這些碎石塊間規劃起來路線。
雖然車速相對來說滿了一些,但這樣一兩百米大的隕石坑,隻是用了十來分鐘就順利通過了。
這樣的自主避障自動行駛能力,這樣的越野通過性能,絕對是目前人類所有地外探測器中的天花板存在。
不少專家學者轉發這些視頻後都連連感歎不可思議,甚至有人質疑這是電腦cg動畫,或者是人工偽造出來的。
可是月球衛星地圖上麵的行進軌跡以及公布出來的最新衛星照片都在證實這輛車正在快速行進過程中,這讓人不得不信。
如此驚豔的表現,自然引起了公眾的關注和討論,並迅速在一些社交短視頻平台社區裡麵傳播刷屏。
而麵對如此強烈的關注,浩宇科技的市場部門和宣發部門怎麼可能放過這樣絕佳的宣傳時機呢。他們呢迅速在社交平台上麵放出了消息,“望舒號”智能化月球月麵巡視探測車車上所使用的自動避障自主行駛技術,其實就是來源於浩宇科技的智能自動駕駛技術。
而這樣的消息,也頓時沸騰一片。要知道,浩宇科技的智能自動駕駛技術,屬於是目前業內領先的高階自動駕駛技術。
這套智能自動駕駛技術最初是在與b亞汽合作的車型之上,後來隨著這項智能自主駕駛技術的使用體驗優異,表現亮眼,迅速被b亞汽使用在其旗下的所有中高端車係之上。依靠著這套智能自主駕駛技術,b亞汽可是收割了好大塊電動汽車市場。
麵對比亞汽的來勢洶洶,其它汽車廠商自然也坐不住了,也開始紛紛與吳浩他們進行合作,隨之呢這套智能自動駕駛技術也被其它汽車廠商所使用,並開始運用在一些中高端品牌車型之上。甚至,這套智能自動駕駛技術也得到了歐洲老牌汽車廠商的肯定,並已經運用在旗下的車型上。
這幾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傳統汽車廠商在如此巨大的競爭壓力下,也越來越難以招架。這也讓他們不得不改變策略,開始積極與其它公司進行合作,吸收先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