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上,米蘭對火車上的夏天等人揮手。
米蘭:“鄧潔,夏天就拜托你照顧了!”
鄧潔:“你就放心吧!”
米蘭:“那我自然是放心的~”
鄧潔:???
而就在夏天他們一行人出發的前兩天,小旭和張莉已經坐上火車回家了。
這次回家,她們要在家裡待將近一個月,在九月份大學開學的時候才會回來。
火車上,夏天這支拍攝隊伍有12個人,除了夏天、大春、褲子、鄧潔、李成儒之外,還有攝影師、化妝師等其他工作人員。
都是年輕人,除了李成儒之外,都不到三十歲!
可以說是年輕化隊伍了~
因為從燕京到沈城的綠皮火車要將近10個小時,所以夏天托關係買的硬臥票——雖然經費不多,但夏天不差錢。
——上次紅樓劇組去東北,人太多,任大惠舍不得買臥鋪票,也是不好買,可把這些人給累壞了。
十二個人占據兩個小隔間,此時正在商量一些拍攝計劃。
這次雖然是拍的紀錄片,但夏天可是申請了攝影機,還用上了35大銀幕級彆的膠卷!
所以找來的是年輕攝影師,單位是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簡稱“新影廠”)的!
為的就是拍攝質量!
質量不好,那美食拍出來能讓人垂涎欲滴嗎?
再說了,也不能砸了招牌不是!
這紀錄片算是央台和“新影廠”合作拍攝。
“新影廠”是咱們生產新聞紀錄電影的專業廠,其前身是成立於38年的延an電影團,有著光榮的曆史。
自53年建廠起,它就以紀錄影片的方式記錄著我國發展的曆史進程。
這《舌尖》和《武林》,說是紀錄片,更像是紀錄片電影!
這次能說動新影廠參與合作,鄧姨是出了力的。
……
在遼省安山的小旭家裡,小旭剛剛又把一波親朋好友應付走——聽說老陳家林黛玉回來了,那真是找各種借口來串門啊!
這都好幾天了,還沒完全消停呢!
陳母眼看著自己大閨女有禮有節、和聲細語的跟這些親戚朋友交流,然後按耐住性子回答各種問題,最後把他們送出門,心裡不知道有多欣慰呢!
孩子長大了!
小旭她妹妹小陽也在一邊叫道:“姐姐這兩年變化真大!”
小旭笑著問:“我沒什麼變化啊!”
小陽道:“姐你沒拍林黛玉之前像林黛玉,拍完了卻不像了!”
小旭:“就你話多!”
回家這幾天,小陽動不動就旁敲側擊,打聽“姐夫”的事情。
那話劇團的畢大哥肯定是沒戲了,小陽是兩三年前就看出來了。
就是不知道,上次跟著紅樓劇組來家裡的那位長得非常好看的“姐夫”,現在是什麼情況了?
小旭對這個事兒那可警醒著呢,不光是妹妹,就連媽媽也經常旁敲側擊:
“在燕京生活方便嗎?”
“方便。房東人很好……和張莉一起住……米蘭人也好。”
“朋友多嗎?”
“多!認識了不少新朋友,劇組的鄧潔住的也不遠,經常來做客。”
“那彆的朋友呢?”
“彆的朋友?誰呀!”
“夏天啊!夏天呢?我們在家經常能在電視報紙上看到他!”
“他呀……他也挺好的。經常見麵,吃個飯啥的。”
“那你們到哪一步了?”
“什麼哪一步啊,媽你說啥呢,我都聽不懂!”
總之,能拖就拖,能唬就唬!
小旭在家裡那也是天老大地老二她老三,眼看她不說,媽媽也不敢硬問。
但女兒現在越發的漂亮、成熟、開朗了,這絕對是好事!
而且,還考上大學了呢!
雖然不知道這個廣告學是乾什麼的……
小陽也覺得一年多沒見,姐姐現在越發漂亮了!
尤其是這皮膚,膚若凝脂、白裡透紅的!
上手摸一摸,又光又滑啊!
那一顰一笑也好動人啊!
“姐姐,你用了什麼雪花膏啊?”
小旭有點無言以對:“……可能是住的地方,水土好吧~”
這邊親戚朋友剛剛消停點,當地的電視台、電台和記者又都找上門了,都要采訪啊,上節目之類的。
畢竟是家鄉宣傳部門,紅樓拍攝期間也沒少誇讚、宣傳,自然是不能不給麵子的。
於是小旭又開始應付媒體和記者,不過倒也能趁機了解一下這些與廣告直接相關的人士的看法。
……
而經過小半個下午和整個夜晚的夏天眾人,終於在清晨時分到達了沈城車站。
夏天:我來沈城站了,我現在就抓你,你等著嗷~
按照提前約定好的,夏天他們跟這邊的沈城遼省台對接,李成儒跟人家對一對流程啥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民風太熱情了,夏天就覺得吧,遼省台怎麼來這麼多人?!
我們一個12人的攝製小組,你們來十八九個接待是吧?
而且這麼多人都偷看自己乾什麼?然後排隊過來跟自己握手?
還我粉絲?
有幾個跳脫的年輕人,差點就沒當場給偶像展示一段“中國人不蹦洋迪”!
東北這邊現在在全國都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的發達,工人比例極高,也更加的開放。
那盤《彆問我什麼是迪斯科》,在這邊賣的都要爆了!兩次調貨都賣光了!
怪不得後來我大東北成為“娛樂輸出產地”、“文藝複興沃土”、“整活兒培訓基地”呢?
在你們這就沒打下好根兒啊~
夏天他們被安排到了省台的招待所,夏天簡單安頓了一下。
然後就給小旭打電話:“……我們到了,現在在遼省台的招待所。”
小旭在胡同口放下電話,蹦蹦跳跳的就往家跑:“媽,我得去沈城一趟。”
“去沈城乾嘛啊?”
“啊,有一個央台的紀錄片,我去給幫個忙~”
“剛回家沒幾天,又要走!”
“明後天走,兩三天就回來!”
一邊的小陽一臉興奮的問道:“姐,我能跟你去嗎?去看看熱鬨!”
她扯著小旭的袖子撒嬌,希望大姐能夠心軟一些。
小旭想了想,道:“帶你去也不是不行,但你得老實點,不能啥都瞎問嗷~”
“那肯定的!”
小旭扭著頭看她,小陽:“肯定不能~”
……
夏天這邊還在跟遼省台的一些工作人員描述自己的想法呢。
“主要是通過地方美食,延伸到人文,進而展示不同地方的精神內核……”
“我打算自己作為主角,旁觀一對祖孫的生活、烹飪經過,以祖孫兩代的不同觀念和習慣,展示從闖關東到現在東北的變化,但最終會在一頓飯的時候,將這不同的觀念和習慣合二為一!”
也能展示一下人們從大集體到改開後,在生活方麵的種種變化。
“到時候作為旅者的我會經常出鏡,跟各地老鄉交流吃飯,然後展望一二。”
還要進行一係列的心理旁白呢!
“在這期節目的最後,還會放出一些拍攝時候的花絮和艱難,讓觀眾一窺拍攝節目的經過。”
花絮這是必須的,這年頭應該是非常新穎的東西了!
夏天打算以“自己”,作為一位全國出差的旅人,見證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地方美食,以及不同的人文關懷。
原時空的《舌尖》,大多是以旁白的視角,闡述片中人物的故事和心理。
而現在,這個旁邊變成了夏天的這個旅人角色,以一種擦肩而過、若即若離的視角,“旁觀”整個故事。
不光是東北這邊,後麵的三個地方也是這個風格。
隻是故事和人物不同,地方的美食和精神內核也不一樣。
夏天覺得,《舌尖》能不能成功,拋開畫麵、構圖、光影、色彩、攝影等專業方麵,風格和內核是最主要的!
當然,充滿人文關懷,又接地氣的優秀文本也是少不了的!
民以食為天。
他鄉縱有當頭月,不抵故土一盞燈。
這美味根植於人心中最樸實無華的情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
無論靠山還是靠水,勞動者們都有專屬於自己家人的美味。
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才下舌尖,又上心頭,讓我們分不清哪一個是滋味,哪一個是情懷。
人類活動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離合,也在調動人類的聚散;西方人稱作“命運”,中國人叫它“緣分”。
每當灶火燃起,香氣彌漫,熟悉的味道植入記憶深處。家,才獲得完整的意義。萬家千戶,味道你迥異,但幸福的滋味,卻何其相同。
以後一定要讓“大自然的饋贈”成為人們的口頭禪!
……
“太好了!夏天同誌說的太好了!光是聽你的描述,我就已經迫不及待了,仿佛看到了嫋嫋炊煙和熱氣騰騰的飯菜!”
“正所謂:吉省的蛤蟆,蘇省的蟹,兩廣吃遍自然界,西北的羊肉頂一切,東北的大醬沾世界~夏天同誌你一定要試一試咱們東北的哈什螞!老補了~”
遼省台這邊的一位製片主任一臉振奮,他覺得這節目一定能行!
所謂的哈什螞,是一種青蛙,大名中國林蛙,又稱雪蛤,長白山特產。
雪蛤乾被稱之為“動物人參”,是“長白山八大山珍”之一!
主任:不愧是你呀,夏天!
當初那個冬天,夏天從遼省唱到了黑省,那也是留下傳說無數的!
這次的節目一經播出,一定能讓全國人民都看到更加真實、親切的東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