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有些氣餒,雖然他看李木不順眼,可也不能否認李木有些本事。
否則,李木一個泥腿子,也不可能得到小姐的青睞。
“我需要從聚寶閣拿一些古董。”李木說道。
“你還想從聚寶閣拿古董?這是我家小姐的財產!”
“拿古董,是為救你家小姐。”李木說道。
“難道你想用古董跟周萬福換人?你未免也太天真了。”管家冷聲道。
原本對李木升起了一絲信心,可立馬破滅。
“你能問出這個問題,你才天真。”李木臉色一沉,冷聲道。
“那周萬福都殺人放火了,咱還拿古董送給他?那不是肉包子打狗?我們要跟周萬福拚命。”李二鐵沒好氣道。
“拿古董拚命?”
“你怎麼那麼多廢話?要麼你就相信我老弟,要麼你們自己去試。”李二鐵冷聲道。
“給我拿行市價五萬兩白銀的古董出來,我一定能救回何獻芝。至於其中成本,算我借聚寶閣的,將來我一定加倍奉還。”李木說道。
管事猶豫了。
“管事,這小子怎麼像是的騙錢的?”
“開口就是幾萬兩的古董,我信不過他。”
“我看他就是想趁機騙錢,這世道人心險惡,他絕不可信。”
眾人紛紛說道。
管事心想著,何獻芝三番兩次對李木拋橄欖枝,他都沒答應。
上次如果不是李木出手,他家小姐起碼要虧上萬兩白銀。
管事不得不承認,李木絕對不是一個沒有底線的人。
他如果貪財,以他的本事,就算賭石也能賺一大筆。
“你說的五萬兩,是收購價?”管事問道。
“不是收購價,而是指古董的最高價值。所以你們需要給五千兩左右的成本,賭一賭我能把何獻芝救出來。”李木說道。
原來是收購價啊,價值五萬兩的古董,收購價五千兩左右而已。
這個成本,賭李木能救出何獻芝,可以一試。
就算虧了,也隻是五千兩銀子而已。
“好,我信你一次。若是你救不出小姐,我跟你沒完。”
管事親自去庫房,找了幾樣古董出來,遞給了李木。
“這十幾樣古董,價值超過了五萬兩。你給我一個時限,多久能把小姐救出來。”
“最多兩天,最短今晚。”
說完,李木拿著古董,和李二鐵離去。
有了這批古董,李木就有了和周萬福對抗的本錢。
“二鐵哥,你去召集兄弟們,去城郊那座破廟找我。我去找個人。”李木說道。
“行,我馬上去找人。”
兩人分頭行動。
李木來到那座破敗院落,立馬將所有古董兌換成了積分。
【積分:59800】
李二鐵手下總共有十三個兄弟,加上他和李二鐵,一共十五人。
於是,李木向係統購買了十五把窄刀。
【積分:52300】
光有武器還不夠,對方一百多把刀,戰鬥力幾乎是一對九,不可能砍得過對方。
所以,最好要配上鎧甲。
普通的鐵鎧1000積分,加上頭盔1000積分,一套總共2000積分,李木倒是可以將十幾個人全部武裝起來。
但是普通鐵鎧穿上太過於紮眼,對方一眼就能看穿,達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於是,李木看上了價格五倍於普通鐵鎧的鎖子甲。
【鎖子甲:5000積分(未配頭盔)】
李木向係統購買了十套鎖子甲。
【積分:2300】
本來李木想配頭盔的,不過仔細一思考,還是算了。
有十套鎖子甲,足以讓李二鐵的兄弟們戰鬥力提升一個檔次。
半個時辰過後,李二鐵帶著人匆匆趕來。
進入破破爛爛的堂屋,隻見李木站在進門處,咧嘴笑著,看著有幾分陰沉的感覺。
當眾人看到擺放在地上的東西的時候,一個個全部瞪大了眼珠子。
“這是……窄刀?”
“我嘞個親娘,這麼多?”
“老弟你這……”李二鐵看到窄刀,心中又驚又喜。
“刀算什麼?看看這個。”李木咧嘴冷笑道。
李二鐵一進屋,就被明晃晃的窄刀吸住了目光。
旁邊疊放在一起的東西暗沉沉的,光線昏暗,也看不清是什麼。
當他點起燭火,定睛一看,人徹底麻了。
“鎖,鎖,鎖,鎖子,子甲?”
李木能弄來戰刀,李二鐵隻覺得他一定又找上了那個收回古董的大人物。
戰刀雖說管控嚴格,可如今這世道,隻要有錢,弄來戰刀也不算難。
周萬福手裡不就有一百多把窄刀?
可這鎧甲,那是實打實的戰略資源。
朝廷隻有規定,普通人不得持有任何形式的戰刀,一旦發現,嚴懲不貸。
但是也沒說怎麼嚴懲。
可朝廷卻有明文規定,私藏甲胄一套者,視同謀反,格殺勿論;私藏甲胄三套及以上者,誅連九族。
廬陽縣有一千官差,可是連一套普通的鐵鎧都沒有。
而鎖子甲有多稀有?開國皇帝組建的玄甲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到之處令人聞風喪膽。
可那一支隻有三千人的精銳部隊,其中裝備有鎖子甲的士兵,人數不足五百。
李木竟然弄來整整十套鎖子甲?
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真是鎖子甲,而且還是嶄新的!”
“我的親娘咧,我長這麼大,隻聽說過鎖子甲,第一次見到真貨!”
“東家,咱們這……算不算謀反?”一人向李二鐵問道。
“去他娘的,有總比沒有好!”李二鐵憤憤的說道。
“兄弟們。”
李木喊了一聲,眾人齊齊轉身,麵向李木。
“如今我李木被周萬福迫害到走投無路,我若是死了,下一個就不知道會輪到你們誰。
我如今沒了仰仗,隻能仰仗兄弟們拿起刀來,同我與周萬福拚命。
我也知道各位兄弟們都有家室,如若不願,保守秘密就此離去,我李木今後還能活著,依舊當他是兄弟。
若是今日有兄弟敢跟我去拚命,將來我李木定與兄弟們同生死,共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