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 第2162章 有棗沒棗,先打兩杆子試試

第2162章 有棗沒棗,先打兩杆子試試(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眾人神色一滯。

飲食的問題可以改,即便改不了還是能買到麵粉的。

可生理習慣……水土不服可不一定能改,尤其是兩種相反的天氣之下。

“畢尚書,大明地大物博,不是說隻有現在這麼一些耕地,若是朝廷允許開墾,耕地麵積或許能增加一倍,遷移到其他地方墾荒呢?”

“這也是一個辦法,可以考慮,但這不就與陛下所提的退耕還林的想法相違背了嗎?若非必要,儘量不選擇此法!”

“畢尚書,乾脆直接不分,或者說暫時不分耕地,將他們變為植樹民夫,類似河道的護漕軍,四條主要河道加起來近五千裡,需要十億棵樹。

北宋元祐年間,開封府征調兩萬民夫沿黃河植柳,記錄日植十萬餘株,人均五棵左右(含老幼),

潘季馴的《河防一覽》一書記載萬曆六年徐州發動民夫千人耗時三月,植樹百萬棵,日均一萬一千顆,人均十一棵。

如果按人均十棵算,如此大工程二十年完成不過分吧,那就是每年五千萬棵。

無論是枸杞、核桃、泡桐、白蠟、桑葚等經濟性樹木還是柳樹、榆樹等景觀性樹木,栽種時間隻有兩個節點,

一是春季萌芽前的三四月份,二是落葉後至土壤封凍前的十月到十一月份,總計算下來可能隻有四個月左右。

這些樹木中枸杞、桑樹、柳樹可以插扡插,核桃要嫁接育苗、泡桐要根蘖育苗、白蠟和榆樹需要種子育苗。

所以,前前後後的除掉隻有三個月左右,這就需要五萬人左右,加上後勤保證、補種等等,少則六七萬人,多則十萬人。”

工部尚書範景文說到這裡,沉思了幾息:“而這些護林民夫的家眷則是就近組建一些集體工坊,為以後經濟性樹木的維護、采摘、加工等做準備。

按照這麼算,就隻需要一半的人需要安排房屋和耕地了,隻有這些的話壓力就小了一些。

我們用時間換取空間,隻要農業研究院那邊研究出了高產的種子或者種植方法,畝均兩石提升到兩石半、三石的時候,人均五畝耕地就可以降到四畝、甚至三畝。

到那個時候,我們將會有大量的耕地富餘,也會有大量的耕地退耕還林。

高產的糧食加上商事發展的一些手工業發展,日子絕對比之前要舒服的多。

至於缺口的千萬石糧食,也倒不是什麼大問題,退耕還林的這個想法即便是想開展也得等大災之後再說或者說得等大災之後才能全麵開展。

到那個時候,一個縣也就是多供應幾千石糧食而已,米價也漲不上去的。

第(1/3)頁

第(2/3)頁

諸位以為這個方案如何?”

群臣先是一怔,隨即滿臉的思索之色,而後眾人小聲的討論了起來。

好一會兒之後,議論之聲才慢慢結束。

“陛下,臣以為範尚書此法可行!”

“對,雖然是建立在農業研究院的基礎之上的,但我們還有墾荒這麼一條保底的後路!”

“臣也認可範尚書的想法,枸杞和桑葚種下去兩到三年就會有收獲,棗樹和花椒等在四到五年,可以說隻要開始實施了三年內就需要大批百姓去采摘加工等等,

且花椒桑葚等采摘期短,肯定是日葉輪轉,辛苦算辛苦,但辛苦一兩個月能賺到半年的銀子,這很合算。

加上少量耕地以及手工製品等等,絕對比有五畝耕地的收入多。

臣相信隻要給百姓們算清楚這筆賬,百姓們一定會同意的。”

“臣也讚同,且我們可以分批次、分河段來實施,如此壓力就沒有那麼大了。”

“臣附議!”

“臣附議!”

……

群臣紛紛讚同工部尚書範景文的方案。

至於說皇帝的退耕還林的方案能不能徹底的從源頭上解決黃河的泥沙問題,這不需要考慮。

俗話說的好:有棗沒棗先打兩杆子試試。

皇帝一直的想法很粗暴和直接,實踐出真知,花個百萬兩銀子找個地方試試不就知道了嗎?

反正如今的大明也不缺這麼點銀子。

“既然諸位愛卿都同意退耕還林的這個方案,那此事就暫時先這麼定了。

工部梳理一下,通知沿途各州府府縣仔細調查地形地貌、各種易於存活且固沙的樹木等等,做一份整體的方案上來,等大災結束了,咱們就找個地方先試試。”

第(2/3)頁

第(3/3)頁

“臣遵旨!”

“畢愛卿,你們戶部壓力很大呀,朝廷到處都需要銀子,不是朕好大喜功,而是不得已。

這些事情放在曆朝曆代的君王身上都不大可能會提上日程更可能實施,希望你能明白朕的苦心!”

“陛下放心,臣明白!”

群臣也是心中猛的一顫,自然是明白皇帝的話中的意思,而後齊齊道:“陛下放心,臣等必竭儘全力,完成陛下所托。”

崇禎點了點頭,話鋒一轉:“那咱們繼續回到之前蜂窩煤的話題上來,蜂窩煤、打煤槍、新式煤爐都可以授權給各布政司,定價要合理。

另外,府城城內三年緩衝期,三年後禁止使用木柴,縣城八年內禁止使用。

鑒於煤炭是北多南少、西多東少,存在運輸問題,南方和東方比預定時間晚上一到兩年。

至於村鎮鄉野百姓等以後再說,隻要百姓們富裕起來了以及看到煤炭的優勢,他們自己會主動選擇煤炭的。”

“臣以為問題不大!”

範景文思索了幾息:“大明如今有兩百餘府,縣城兩千餘個,城內居住人口也不過七八千萬人,不足大明的一半,且本來就有很多使用煤炭的。

城內百姓不是不想用煤炭,而是煤炭味道較大且容易出事兒,木材火力旺但灰塵、煙塵大,現在有更好的選擇他們自然會選擇的。

其實木材的價格比煤炭的價格還要高出一成左右,多出兩三來兩銀子對城內百姓來說不算什麼。

至於說供應量應該也不大問題,五年的時間足夠我們勘查出更多的煤礦,且以重金懸賞工匠們,開采技術和水洗煤重複利用技術等等會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突破。”

“那次是就交由工部全權處理了!”

“臣遵旨!”

崇禎擺了擺手,看向群臣:“工部的事兒就先到這裡,下一位誰來?”

第(3/3)頁

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非法請求-2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