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好!”
“完了!”
“糧食保不住了!”
……
眾人心中猛地一驚,臉上略帶著哭笑不得的神色。
以自家陛下的性子,絕對不允許有百姓在大災中餓死,而且一定會在不餓死的基礎上竭儘全力的讓百姓們多吃上幾口。
然後在吃飽的基礎之上吃好,現在吃好是不可能的,但吃飽或許有辦法。
因為畢自嚴剛剛說中南半島一年能出一千八百萬噸糧食,加上遷移過去的五百萬人以及原來的一些‘黑戶’和戰死的兩百來萬人人口,中南半島至少有兩千五百萬人。
按照人均一天一斤糧食,一年消耗糧食大約四五百十六萬噸,再減去運送到大明的六百萬噸,剩餘七百五十萬噸。
這七百五十萬噸折算是一億石,在中南半島的糧倉之地,可能價值六千萬兩,這些銀子都是用於中南半島的建設。
看似很多,但與各個官道的修建、大江大河的清淤和護堤、城池的改造、修橋建學校等等相比是遠遠不夠的。
中南半島糧食是有多餘的,但你總不能讓百姓直接捐出來吧,肯定是要花銀子購買的。
如果大災範圍在持續擴大,搞不好就波及五六千萬百姓,現在是每人每月十五斤糧食算,這就得五六千萬兩白銀,再算上運輸途中的損耗,那就更多了。
如果再讓百姓們多吃幾口,不說多了,一個月多上五斤,那整個災區算下來就得多上千萬兩以上。
“畢愛卿,既然這個糧食多了這麼多,那是不是每個月多配送一些?”
“果然來了!”
群臣心中輕輕歎了一聲,皇帝哪裡都好,但就是對百姓太過於寬容了一些。
畢自嚴臉色卻是嚴肅了起來:“陛下,糧食多了這沒錯,銀子國庫的確是有,以今年的進項來看是可以負擔這幾百萬噸糧食的。
第(1/3)頁
第(2/3)頁
但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是大旱的範圍會不會持續增加?如果繼續擴大,那麼受災人口就不是現在的兩千多萬,而是五千萬、甚至八千萬以上了。
其次,災情會不會更加的嚴重?現在我們耕三餘一和南水北調是因為還有河水可調,如果災情嚴重,河水減少甚至斷流,耕三餘一就沒辦法了。
最後,現在中南半島沒有影響不代表著今後不會受到影響,如果大旱範圍持續向南影響到中南半島怎麼辦?那邊自己糧食都不夠吃,還能支援這邊嗎?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配給增加簡單,但想要再降下來就難了,尤其是大災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少一斤都可能餓死人,在生死威脅之下,百姓會失去理智的。
對於大災的是否持續嚴重和擴大範圍,臣持懷疑的態度,一旦缺糧,那我們這幾年所做的努力都將白費了。”
說到這裡,畢自嚴沉頓了幾息,而後話鋒一轉:“陛下,每個月配給都增加是不現實的,即便是五斤,那也等於多出了三成。
但臣以為可以折中一下,例如在元宵、端午、中秋、過年等四個節日額外增加五斤算是一點心意,如此算下來一年也就多一成左右,這一點還是可以負擔的起。”
“陛下,臣讚同畢尚書的分析,現在做好儲備,總好過以後束手無策。”
“陛下,臣附議!”
“臣附議!”
……
群臣紛紛出聲讚同畢自嚴的想法,不是他們心狠,實在是這場大災持續的時間和範圍以及嚴重性都是整個大明、乃至整個曆史上都罕見的。
如果真如畢自嚴所想,大災擴大到中南半島,那不僅無力救援大明,更有可能讓中南半島再次陷入暴動之中。
崇禎聽著畢自嚴的建議和群臣的想法也隻能無奈的搖了搖頭。
現在是崇禎八年,而從崇禎九年開始大旱的確是愈發的嚴重且範圍擴大了,具體到什麼時間結束還真不好說,至少在曆史的崇禎十七年,大旱依舊在華夏大地肆虐。
至於說席卷大明的的大旱有沒有擴散到中南半島,這一點他是真不知道。
“既然如此,那就按畢愛卿所提的折中辦法,家中有十二歲以下孩童和六十歲老者的你們也考慮一下是不是多配給一些,具體的由戶部來決定,不必再奏。”
說到這裡,崇禎忽然想到什麼,臉色忽然嚴肅了起來。
第(2/3)頁
第(3/3)頁
思索了幾息後看向刑部尚書喬允升:“喬愛卿,通知受災區域的各州府,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下的死亡,必須在當天上報官府,由官府派人查驗。
防止一些畜生為了多口吃的將孩童和病殘老人故意弄死,然後冒領糧食。
一經發現,主謀者淩遲處死,幫凶斬立決,所在裡甲保長杖八十,所在縣衙負責主官革職查辦,勞役十年!”
崇禎此話一出,群臣猛地一驚,紛紛倒吸了口涼氣,眼中滿是驚駭之色。
一是驚駭皇帝的腦洞大開,二是驚駭皇帝所說的這種事情。
但轉念一想,易子而食都發生過,皇帝所說的這種情況在大災極其嚴重的情況下是真的有可能……是一定會發生的。
畢竟官府也沒有強製性要求人口死亡必須要上報,這就造成了信息的延誤。
人性之惡會在這個時候凸顯。
故意弄死的和自然死亡,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彆。
故意弄死諸如重物擊打那會出現多處傷痕且死者臉上痛苦,勒死窒息則皮膚青紫、瞳孔散大等特征,餓死則會體現在麵部和四肢皮膚蒼白以及水腫和消瘦等特征;
發展了兩千多年,各種驗屍技術的著作多的很,諸如南宋的《洗冤集錄》、《折獄龜鑒》、《棠陰比事》、元代的《無冤錄》、明朝的《平冤錄》等等;
這些書籍都是仵作們必讀書籍,基本上看上一眼就能立刻定下結論,若是有蹊蹺,走訪一百年家庭關係基本就能弄明白個八八九九了。
所以皇帝的這種要求隻是工作量大了一些,但絕對沒有什麼難度。
不待喬雲升回應,崇禎繼續道:“既然已經說到這裡了,那還有兩項與之相關的工作朕思索了良久,今兒借著幾個機會一並講講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