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每年三百萬兩銀子的經濟價值;
滿足用堿所需;
兩者不值一提?
哪怕是如今國庫豐盈,每年持續拿三百萬兩銀子也是不小的開支了。
這口氣是不是太大了一些?
但經過了傅宗龍的幾次分析,眾人對傅宗龍開始說植樹造林時的懷疑變成了如今的信任。
他們在思索著,到底還有什麼價值是他們沒有想到的,而且是用銀子無法衡量的。
“西域!”
在眾人思索的時候,洪承疇的聲音再次響起。
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洪承疇看著眾人:“西域自漢朝打通之後,整個華夏中原王朝實際控製的時間不足百年,其餘是時間不是放任不管就是羈縻狀態。
這裡麵除了土地貧瘠外無法耕種外,就是環境惡劣了。
但這裡真的貧瘠嗎?
我們看到的隻是土地的貧瘠,但是不是隱藏著某些礦藏,我們都不知道,這需要時間去驗證。
其次則是惡劣的環境,漢朝以後的西北防線從玉門關逐步退到了嘉峪關,就說明了之前玉門關這裡環境還是可以的,隻是這些年因為某種原因導致環境進一步惡化了。
換句話說,這裡有修複的可能,或許我們能通過努力,將這裡打造的跟江南一樣,也未嘗不可。
胡楊樹能產生胡楊淚,這是胡楊樹通過吸收地底的鹽堿而產生的,時間一長,地底的鹽堿不說全部全部消耗掉,但一定會極大的降低。
加上胡楊樹葉的腐爛、人為的換土和施肥,假以時日這裡的土壤不一定會像如今一樣的貧瘠,隻要不貧瘠了,那就能耕種,施肥、腐爛,周而複始,形成良性循環。
隻要這裡的環境不在惡劣、土地不算貧瘠,那朝廷就一定會重視這裡,加強看護和管理。
玉門關連接了吐魯番,那就意味著了南疆的喀什、和田以,北疆的委魯母(烏魯木齊)、阿勒泰、昌吉等地。
西域雖然不如內地,但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特殊的產物,諸如葡萄、哈密瓜、西瓜、桃子等。
第(1/3)頁
第(2/3)頁
瓜果目前是無法運輸,但《本草綱目》和《東周列國誌考》中有用葡萄釀造紅酒的方法,釀成紅酒運回內地,或者銷往海外,那都是一大筆的收入。
尤其是棉花,無論是質量還是產量都遠超內地,無論是現在大旱還是以後,棉花都是大量所需的。
無論以後王朝如何更替,隻要西域沒有這麼惡劣了,那麼新的王朝一定會想辦法收複這裡,將西域納入王朝的管理之中。
西域如此大麵積相當於如今大明腹地三成的疆域,如此大的麵積絕對會有大量的礦產,上天造就了如此大的疆域和地理環境,沒道理就沒有給一點礦藏。
無論這裡有多少礦藏,那麼這就是華夏王朝的底蘊所在。
最重要的一條,西域是三山夾兩盆,這就是天然的防禦外敵的屏障,火器發展越來越厲害,高山的屏障就越是重要。
所以,相對於每年產生的三百萬兩的經濟價值,改善土地和環境以及徹徹底底的納入王朝的疆域之中,這才是最重要的。”
呼……
聽著洪承疇的話,眾將頭皮發麻,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誠如洪承疇所說,曆代王朝之所以不重視這裡以及烏斯藏,除了本土勢力的頑強抵抗外,就是土地貧瘠和環境惡劣了。
如果這裡物產豐富,如江南一樣,哪怕是當地勢力再強十倍,中原王朝想要滅掉他們也不是難事兒。
之所以沒有,無非就是付出和收獲沒法成正比而已。
現如今的大明有數個研究院,尤其是工業和火器研究院,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出什麼成果,以前沒有大用的石脂如今我軍中必不可少,甚至以後用到蒸汽機上的。
金銀銅鐵、煤炭、石脂等等各種礦藏自然是越多越好,如洪承疇所言上天既然造就了西域如此大的地方和獨特的地理環境,沒有理解不給礦藏資源的,隻是他們沒有找到而已。
但是……隻要劃入了華夏的疆域,早到那就是早晚的事兒而已。
再退一步講,即便沒有,那麼西域所產生的的棉花,對任何一個王朝來說也是具有極大吸引力的。
這條道就是如一條長廊一般,將大明腹地和西域的南北疆緊緊的連在一起。
眾人震驚之後,皆是眉頭皺了起來。
一名武將道:“想法很好,意義深遠,目光超前,但需要長時間,朝廷會持久嗎?”
“所以本督開頭就說了,目前考慮的難題都不算難題,無非就是取決於朝廷的決心嘛。
第(2/3)頁
第(3/3)頁
前十年或許看不到希望,但十年之後,當這一條路成了規模,商隊往來,商稅逐年增加,胡楊淚也在增加,收入逐漸覆蓋支出,然後逐漸超過很多的時候,
以後的皇帝就會想辦法維持住已經實施的政令,畢竟這是個金疙瘩。
或許持續個百來年的時間,就已經成規模了,就算是朝廷不再繼續載種,但隻要嚴禁砍伐、放牧、損毀等等,防護林自然就會逐步增加,隻是增加的快慢而已。”
分析到這裡,傅宗龍再次看向眾人:“其實吧,前期的投入也不一定非得朝廷出的。”
“商人?”
“商人!”
……
眾將直接給出了答案。
雖然他們都是武將,但近年商事推動,各種招數都出來了,商人出資修建碼頭、承建官道等等事情他們都聽說了。
那麼這麼一條絲綢之路的官道不也是一條類似的投資嗎?
人力一大半都是俘虜,又不用給工錢,隻是吃住和工具而已,每年一兩百萬兩,五年之後基本就能看到胡楊淚的收益了,十年左右就能達到收支平衡,而後就是逐年淨收入了。
按三十年算,支出六千萬兩,收入差不多九千萬兩,淨利潤三千萬兩,朝廷與商人三七分,平均每年七十萬兩。
一家不夠,十家來湊,還是能拿下的。
三十年不夠,那就五十年,就看看朝廷的籌碼夠不夠了。
至於說風險肯定是有的,但做生意哪裡有一本萬利的?
到了這一步,重建玉門關和連接防護林的想法基本來說可以實現的了。
“好了,最後就是管理的問題了。”
見眾人神色興奮,傅宗龍打破了沉默,繼續道:“首先說說如何管理這十六萬勞力的問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