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
inf
三個簡單的字,讓眾人怔了怔。
皇帝說的是怎麼打,而不是打不打。
打不打,這是可打也可不打,或許可以用談判的形式讓這場戰爭消融。
怎麼打,那就是已經確定要打了,就看什麼時候打,用什麼方式打,打到什麼程度。
這其中的意思千差萬彆,結局更是差太多了,搞不好就滅國了。
“陛下,臣以為要打,不僅要打且要打的及時、打出我們的威風,將這幾國的領土徹底納入大明的疆域之中,成為大明的布政司。”
在眾人還在思索的時候,黃道周就站了出來,一開口就將思索的眾人給震住了。
詫異之後,幾名持反對意見的大臣站了出來。
“陛下,臣不是不讚成打,是沒必要現在打,
我們剛將扶桑覆滅了,整個扶桑還未徹底的納入大明疆域之中,現在若是再對上九大勢力,有些難呀!”
“陛下,崔大人所言極是,東征將士在扶桑打了大半年了,也沒有好好休整,再次參戰容易出問題的。”
“陛下,臣以為打是肯定的,但不是現在,我們兵力雖然足夠了,但軍需補給還未到位,
對麵除去荷蘭等三國水師,九大勢力已經出兵的就近四十萬了,情況危急還能就地征兵,
一旦我們軍需補給跟不上,就必須得短兵接觸,如此容易增加我們的傷亡!”
“臣也是有這個擔憂,他們有戰象,這東西臣見過一次,高兩三米、長五六米,雖然體型巨大,但速度並不慢,跑起來如同一座小山一般地動山搖,
我們軍士雖然勇猛,能不能克服心理上的恐懼都是未知的,即便克服了對上戰象,絕對就是以卵擊石。
諸位也彆說用火銃,戰象有戰甲的,火銃即便七八米的距離也不一定能造成死亡的殺傷力,隻會激怒,讓它更加凶猛。”
“是呀,掌心雷、飛雷炮倒是有極大的殺傷力,可問題是一旦發現我們這個了,他們就不一定用戰象衝鋒,仗著地形跟我們打襲擾戰,我們就被動了!”
“陛下,臣倒是主張進攻,若是不然,周邊各國都會效仿,但問題是打完之後怎麼辦?
成祖時的安南是大明的交趾布政司,但每年輸入才七萬兩,駐軍等消耗和給予的支持超過三百萬兩,這還隻是一個安南,還有其他幾國呢?”
“如果說將安南、緬甸、暹羅、真臘等徹底納入大明疆域,我們想要同化至少要三四十年以上的時間,還得駐軍,我們能不能持續下去?
若是不不納入,那我們進攻的意義在哪裡?
橫掃一遍也搜刮不了多少財物,還不夠我們的軍需補給消耗。且容易激起他們百姓的反抗,
一旦我們撤軍,他們就可能在防線襲擾,到時候更是麻煩!”
……
一名名大臣都是反對戰爭,至少是在大明沒有準備好之前不要對外戰爭。
擔憂的主要是會不會重蹈宣宗時的後路,打下來簡單,治理就難了,如果最後還得放棄;
其次是擔心軍需補給不夠,會造成大的傷亡,得不償失。
如果隻是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的反對並沒有錯。
肉割下來了,但你得吃到嘴裡麵,才能算是你自己的,否則隻能搞一手油,還不好洗。
兵部尚書侯恂冷冷的看著出聲的幾人,立刻準備上前反駁,但他還是慢了一步,因為黃道周又站了出來,掃視著眾人。
“諸位,人家都主動打過來,我們若是不還擊和追擊,那我們好不容易養出來的善戰之意就要潰散了。”
“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將士們和百姓們的想法,他們的想法就是‘憑什麼隻能彆人打我們,我們不能打彆人?’”
“撇開安南等國所屬的中南半島,西班牙、荷蘭、葡萄牙呢,我們明年開海貿,要不要經過他們奴役多年的馬六甲海峽一帶?
你們不要指望著說我們覆滅了他們在扶桑水師就會害怕我們,進而讓開通道,讓他們咽下這口氣,可能嗎?
馬六甲海峽不能打我們,那陸地呢?
既然早打晚打都是打,那就早點打,打完了再想其他的。”
“安南至始皇帝的時候就是華夏的領土,隻是中途被分割了,唐、明初依舊是華夏的領土,現在收回來不應該嗎?”
“黃大人,我們不是說不打,隻是時機……”
“時機?等到什麼時候?等到他們打過鎮南關、天馬關?還是等著他們的水師繞過瓊州海峽?”
“那總得軍需補給到位吧!”
“劉大人,軍需補給的事情就不用你操心了!”
火器研究院的院長徐光啟突然接過了話“你們以為去年東征大軍回撤釜山後的那一船船的軍需補給是做什麼的?
且過完年後我們火器研究院又調了部分人手來研磨火藥,軍需補給上毫不誇張的說比東征的時候還要多。”
“這……既然軍需補給夠了,那戰象怎麼辦?”
“這點不用擔心,我們工部有準備!”
工部尚書範景文接過了話“且我們與火器研究院商量後擬定了對付戰象的方法,
不敢說全部攔截住,至少可以攔截九成以上的戰象衝擊我們的防線。”
“行,那……”
“劉大人,你是不是想說糧草補給?”
戶部尚書畢自嚴接過了話“本尚書是大明開國以來最富有的戶部尚書,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銀子和糧食,糧草補給的事情他們需要多好本官就能調多少,
不僅能吃飽,還能吃好,保證不會讓將士們餓著肚子打仗的。”
“這、這……如此甚好!”
劉大人一時間語遲了起來,幾位尚書的表現已經告訴他們,他們都是支持皇帝打的。
但這事兒非同小可,他必須得問清楚。
“幾位尚書的回應讓臣覺得我們有對外的底蘊,但問題是打完之後怎麼辦?
是羈縻狀態還是改土歸流?
如果是羈縻,那完全沒有意義。
若是改土歸流需要的官員從哪裡來?”
禮部尚書劉宗周聽完,立刻出班“這一點倒也好辦!”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