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尺子分為很多種,且每種長度都不一樣,曆朝曆代的尺子長短的都在變化,
即便是我大明,也分營造尺、裁衣尺、量地尺,這三者之間相差……這麼大!”
崇禎看著徐光啟用手指比劃的尺寸,粗略估計至少有兩厘米左右。
比劃完後,徐光啟繼續道:“陛下,民間所用尺寸也極為混亂,唐、宋、元的尺子都在使用,
這這就是為什麼各地量米所用的鬥、升差距很大了,大小畝也有這方麵的原因。
即便是火器製造廠內統一尺子,但製造是涉及多個部院的,加上工匠所用習慣問題,很難改,所以就一直這麼混亂了。
臣不知道這是官員們沒有上報,還是壓根就沒有重視,總之,在尺度的問題上一直都很亂。”
聽著徐光啟說這個,崇禎才真正的意識到問題出現在了哪裡。
而且這個問題必須要即刻解決,全國統一下來。
隻有先統一下來,才能徹底推動流水化和標準化模塊的工藝。
民間使用,清查出準確的田畝麵積,這對賦稅和農業規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對工匠和軍事來說,能做到全國統一,為以後的模塊化和流水線推廣起著奠定的作用。
以軍事來說,火炮抬高一寸,幾種尺子換算出來的不同,射出的距離也不同。
這在差以毫厘謬以千裡的戰場上來說是致命的。
“大伴,安排人去工部將三種尺子取來,再取幾種不同尺寸的禦窯金磚來!”
“另外去寶源局、銀作局、工部,分彆傳一位技術最好的工匠候著!”
待王承恩離開武英殿後,崇禎看著疑惑的眾人:“既然說到這裡了,那就索性將尺寸給統一了。”
眾人精神一震,眼中滿是驚喜。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可是不世之功呀。
但眾人依舊臉色依舊疑惑,拿尺子能搞明白,拿金磚做什麼
“諸位,尺寸的問題,朕覺得太過於混亂了,諸如弓箭、火器的攻擊距離,都是按照步和丈來計算了,很不直觀,
而且丈之後,隻有尺,跨度太大了,也不便於記載,
朕想想了,效仿太祖重新製定一些計量單位,首先是丈與尺之間,增加一個米的單位。”
“米”
“好奇怪的叫法”
“陛下,這個有說法嗎”
聽著眾人的詢問,崇禎怔了怔:“米最常見呀,一個稱呼而已,不用太較真。”
說這話的時候,崇禎內心也是在吐槽,他媽的,他哪裡知道後世的國際計量大會的人為什麼會定義為米
不過,他倒是知道,米這個單位是怎麼測量出來。
他記得後世的法國科學院用子午線上從地球赤道到北極點的距離的千萬分之一的距離稱之為米。
具體咋量出來的,他就搞不清楚了。
雖然他無法用後世的那種方法,但他有自己的方法來搞定。
“其次,在尺與寸之間再增加一個分米、厘米、毫米的單位。”
“這個分、厘、毫,臣倒是記得出處,臣記得《五曹算經》、《韓延算術》和《數書九章》中提到過,後麵還有絲、忽兩個單位,想必陛下也是采用了這種叫法!”
“徐愛卿果然是術數大家!”
崇禎對徐光啟的回應很滿意,他隻是照搬後世的,現在倒是省的他一番口舌了。
從徐光啟的說法上看,老祖宗的智慧那是杠杠的,領先西方幾百年了。
說話的功夫,王承恩安排去拿尺子和京磚的人就進了武英殿。
崇禎將三種尺子比了比,發現果然差距很大。
看完尺子,崇禎又打量著一邊桌上的三塊金磚,又用手敲了敲,發出金石之聲。
果然如記載的一樣,麵背四旁,端正完全,顏色純青,色明如鏡,其聲如磐,聲震而清。
一兩黃金一塊磚,燒一塊磚得兩年的時間。
要是論奢侈品,國外那些玩意跟國內的這些比,簡直連提鞋都不配。
國內不是沒有奢侈品,而是奢侈的一般人都不知道這玩意的存在。
話說這金磚在皇極殿內鋪設的也很有技巧,有些金裝鋪的時候是懸空的,臣子們為了表現出忠臣就會在磕頭的時候磕出響聲。
太監們利用空磚的位置向大臣收取銀子,空的能磕出聲音,實的就算是磕破頭皮,滿頭大包也磕不出聲音。
“陛下,這三塊金磚分彆是一尺七寸、二尺、二尺二寸!”
“嗯!”
崇禎直起了腰:“傳三位工匠進來,讓他們將一尺七的金磚長度分成五十七等長、兩尺金磚的寬度的分成六十七份等長、兩尺二的分成七十三份等長!
然後各取一段拚在一起後再三等分,這個過程多做幾次!
最後用得出的這一段量一下三種尺子的長度,就是有多少段!”
“奴婢遵旨!”
“你們也試試看吧!”
崇禎說完便退到一邊,端著茶喝了起來,眾人也都圍到了金磚旁邊討論了起來。
這三種金磚的尺寸後世記載很清楚分彆是五十六點六厘米、六十六點六厘米、七十三點三厘米,隻要等分出來,就是後世的一厘米。
有徐光啟、畢懋康等人在,加上寶源局、銀作局都是乾精細活的工匠在,等了小半個時辰,終於得到了結果。
“這、這……”
“這麼怎麼可能這三塊金磚均分出來的怎麼可能一樣長”
“陛下是怎麼做到的怎麼知道剛剛好”
“太神奇了!”
……
眾人看著均分好的一段段金絲,滿是不可思議。
好一會兒之後,徐光啟端著盤子到了崇禎麵前:“陛下,已經做好了!用最後得出的那一段量了三把尺子,營造尺三十二、量地尺三十二段半,裁衣尺三十四。”
看著托盤上的一段段金線,崇禎點了點頭,按照測量的數據看,大明的尺子已經很接近後世的尺子長度了。
如此以來,統一尺寸就沒有大的阻礙了,畢竟差距不算大。
看了看後,隨手撚了一段出來:“這一段就是朕剛剛說的一厘米,以後一厘米等於十毫米,一分米等於十厘米,一米等於十分米等於三尺,一丈等於三米三,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目光看向了徐光啟,這裡最有發言權的就是他了。
hmxs.t.combiqu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