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家族之中出現女修掌權也是垂簾聽政,名不正言不順。就如之前楊家兩次短暫的牝雞司晨,其權利就來自於楊成照等人的授予。再如後世青石鎮老宅的王氏,其雖憑著撼天宗王千真人的威勢,以及其自身的武人境後期修為獲得了楊家的大權,可也是暫攝。麵對群情洶湧的楊氏族人,隻能後退做出一旦有楊氏族人進階武人境四重就交出大權的承諾。還有後世顏沁曦能掌管楊家,一方麵是楊君山對其權利的授予,另一方麵則是其有楊君山親子楊沁瑜為依仗。就這還沒楊沁璋他們天天找茬為難,這就是此界家族女修媳婦的現狀。而如今王清淩不同,其不但有著金冊金寶,還有著楊家兩件傳承法寶之一的琉璃盾。可以說其行使權力,已是不需要任何人的授權,楊懷仁不在,其就是楊家的最高決策者。理論上就是如今楊成照這位楊毅太上以及楊弘遠這位少家主的權利也是不如王清淩的。因為太上代表的是過去,少家主代表的是未來,而能做主的是現在。當然這隻是理論上如此,現實中自是要看具體情況。而之所以楊弘遠才提出這些,自然是之前時機不成熟。楊家一代到三代宗婦,三位老祖母卻是連武人境也未突破,如此自然難以成行。如今借著楊懷仁接任楊氏四代族長的機會提出卻是正合適,當然也要多虧了前麵有了對楊氏女修的追封做鋪墊。王清淩嫁入楊家兩百多年,整個楊氏上下對其自然是認可的。再者楊懷仁有言在先,楊氏嫡長的妻子也並非一定能成為宗婦,卻是需要金冊金寶的冊封。而楊氏族長的妻子也並非一定能成為楊氏主母,關鍵是要得到楊氏上下以及掌權人的認可。彆忘了,冊封王清淩的詔命上說的清楚,仰承楊毅太上之慈諭,可不是楊懷仁自己決定的。如此多重因素疊加,王清淩卻是成為整個楊氏第一位經過冊封的楊家宗婦、楊氏主母,可謂大權在握。而緊接著楊懷仁卻是宣布繼任族長後的第三條諭令,那就是再度調高楊氏族人成為嫡係的門檻。需得進階聚罡境後才能成為楊氏嫡係,福澤三代,眾多楊氏族人紛紛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顯然許多楊氏族人對此有著預料,當下也並未抵觸。畢竟楊家嫡係的門檻,從當初的進階武人境一路上調到進階真人境,調著調著楊家眾人可能也就習慣了。.?反正目前的待遇又不會降,隻是嫡係的待遇又提高罷了。西山楊氏轟轟烈烈的一場傳位大典落下帷幕,其中的種種過程自然不用多言。更關鍵的是楊家新出的為女修追封,以及楊王清淩掌權之事,卻是讓玉州各派紛紛歎服。同時隨著這場典禮的結束,楊氏也是正式宣告了其在玉州瑜郡的名門地位。對此玉州各派的態度就是,楊家終於不再是豪強了,稱楊家是豪強,自己都發虛。尤其是琅郡諸葛家,以及瑜郡歐陽家,兩家名門勢力終於不用那麼尷尬了。就在楊懷仁接任楊氏四代族長的時候,造化玉牒上陡然浮現凝練至極的足有十丈方圓的綠色氤氳,進階著迅速凝練回縮為一丈有餘的青色氤氳。正所為名不正言不順,因為楊家這些年遲遲不正名門之位,雖然在楊弘遠突破天罡境的時候,楊家就有了一郡名門的實力。不過造化玉牒上的氤氳霧氣卻是並未蛻變,直至楊懷仁成功進階天罡境,造化玉牒之上繚繞的氣運氤氳卻是主動完成了蛻變,並且在快速壯大著。而當楊家晉升一州世家的時候,造化玉牒上的青色氤氳想來便會蛻變為藍色。不過綠色氤氳達到十丈後才開始蛻變為青色,如今的青色想要到藍色,那麼其就需要積累到百丈方圓。隨著楊氏迎來第四代族長及主母,整個楊家好似又邁上了一個新台階。不過楊懷仁、王清淩兩人突破天罡境不久,都是需要儘快閉關,好穩固修為,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楊成照產生孤寂之感,其還是管著楊氏大部分事務,讓楊成照氣的吹胡子瞪眼。紫苑新晉太罡境不久,楊弘遠剛得了為山九仞決道上的進階功法,一個個都是閉關而去。如此楊盛道、楊興華他們可就代父祖受過了,被楊成照指揮的腳不沾地,爺孫幾個卻是其樂融融,將其心中的孤寂驅走了不少。這其中楊弘遠閉關前,楊盛道借助那炎州古仙殘留的業火紅蓮以及靈火,卻是成功化出了第二道分身楊蓮真人。被楊弘遠派到镔州銅郡,如此镔州銅郡錢家卻是多了一位新任聚罡境家主。如此該閉關的閉關,該乾活的乾活,整個楊家蓬勃向上,繼續大踏步的向前。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楊家四代族長即位典禮上的事情傳出後,楊氏男修,尤其是楊氏嫡係,卻是成為整個玉州女修的最佳擇偶之人。不說楊家如今乃是玉州兩大天罡境勢力之一,畢竟修煉界中女修勢弱,能如此平等對待女修,對於女修可是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唬的頗為風流的楊興華都收斂了不少,其雖是愛玩鬨,可大是大非還是分的清的。再有曾祖母王清淩的例子在前,看看自己祖母紫苑,自己母親袁菲,那個不是女中豪傑。其身為七代嫡長,自然知道自己的妻子對家族意味著什麼,如此自然不敢再亂來。而其修為也是不錯,如今已是武人境二重濁氣境的巔峰,離突破武人境三重已是不遠了。陽曆二百二十五年,楊弘遠破關而出,一方麵其已是順利轉修了道階上品的為山九仞決,除此之外還練成了天誅道決的延伸寶術融合神通,卻是已是無須閉關。再者就是雷州宣齊真人傳訊,雷州密境雷霆沼澤將開,如此楊弘遠自然不能錯過。此次楊弘遠卻是獨自一人前往,一來紫苑還在閉關修煉,二來此行怕是危險不小,楊弘遠一人前往也是更好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