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秋闈(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站在客觀的角度來論,儘管大明現存諸多的隱患,爛攤子更是多到數不清,不過卻無法否認一點,即大明依舊很強,僅是大一統的集權統治構架,便不知甩了多少國家,似大明這般幅員遼闊,整個天下又有幾個呢?

答案很明確,沒有!

擁有這樣的前提條件,隻要大明能沿著某種步伐,逐步走出深陷進的泥潭,不被外部勢力打亂節奏,絕非沒有機會逆風翻盤的。

“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就快到秋闈了。”

與畢自嚴的交談結束,朱由校並沒有閒著,而是等來了孫承宗,從乾清宮外散步回到東暖閣,朱由校端起手邊茶盞,看向坐到錦凳上的孫承宗。

“眼下各地秋闈的主副考官,禮部皆已明確下來,也經內閣進行票擬,這封奏疏呈遞到禦前,朕看過後覺得沒什麼,唯獨北直隸的秋闈,朕覺得要再議一議。”

科舉,是大明選拔官員的唯一正途,從科舉誕生以來,曆朝曆代皆是用此製度,來籠絡天下讀書人的。

朱由校比誰都清楚,想要革除科舉所生糟粕,絕非短時間內能辦到的,所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布局。

畢竟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要是想對科舉進行改革,稍有不慎就可能會跟天下讀書人離心離德,現在的朱由校還不具備這種底氣,哪怕他是大明皇帝,但要是被有心之輩曲解事實的話,那麼大明就熱鬨了。

“涉及秋闈的閣議,臣也參加了。”

孫承宗微微低首道:“禮部舉薦的那些官員,多是博學多才、精通科舉的大才,眼下據秋闈開考不過月餘,臣以為此事拖不得,畢竟此次秋闈,是陛下禦極以來的首場……”

朕當然知道這次秋闈的含義。

朱由校呷了口茶,嘴角露出淡淡笑意,不止是今歲的秋闈,還有明歲的春闈,及後續的殿試,對天啟朝的意義都不一般。

恰恰是知道這些,朱由校才這般重視北直隸的秋闈,畢竟在禦極登基之初,讓徐光啟接任國子監祭酒,朱由校便讓其新招不少監生,像盧象升、沈廷揚、倪元璐、蘇觀生等一批人才,眼下就在國子監進修呢。

彆看先前朝局動亂,遇到的事情眾多,在這件事情上朱由校始終都沒忘,甚至在密詔援遼主力赴北直隸之際,其實還有一道中旨是頒到國子監的,簡單一句話便是凡在國子監進修的監生,皆無需返回原籍參考秋闈,可就近在北直隸參考,這在國子監引起很大反響。

這道旨意頒布下來,省去國子監所轄監生很多麻煩,不必千裡迢迢趕回原籍,去參加本省的秋闈,這節省的不止是銀子,更是大量寶貴的備考時間。

這也讓不少要參加秋闈的國子監監生,一個個心底對天子感恩戴德,隻不過此前朝局甚是混亂,此事僅在國子監引起反響,卻沒有在外界掀起太大影響。

“卿家所言,朕豈會不知呢?”

朱由校保持笑意,看向孫承宗說道:“朕打算叫卿家擔任北直隸秋闈的主考官,著順天府尹孫傳庭、協理京營戎政的史永安任副主考官,這次秋闈朕很重視,所以朕不希望有任何意外。”

這……

此言一出,反倒是叫孫承宗愣住了。

“怎麼?”

見孫承宗這般,朱由校眉頭微挑道:“卿家是不願出任嗎?”

“臣沒有。”

孫承宗忙起身道。

對於科舉的那些彎彎繞,朱由校早就琢磨透了,尤其是對所謂座師舊例,朱由校是極為厭惡的。

諸如縣試、府試、院試還相對好一些,唯獨從鄉試開始,再到會試,誰要是擔任主考官,那得中的學子,便與之有了一層烙印,即座師與門生的關係,若隻是想表麵那樣還好,可真躋身仕途後,這在私底下便成了紐帶。

儘管到殿試這一層,得中的那幫進士們,都會被稱之為天子門生,可真正能被當做是天子門生的,卻隻有其中的佼佼者,餘下的心裡記著就行了,但千萬彆當真。

門生故吏,這是官場上最常提及的,都說舉賢要避親,可在真實的官場中,不管是誰手裡掌握權力,要提拔一些官員時,都會選擇親近的熟悉的,不可能說將寶貴的資源,浪費到不認識的人身上。

這便是大明官場的現狀!

除了這層關係之外,在官員之間還會分同窗、同年、鄉黨、姻親等等,為何黨爭屢禁不止呢?根就在這裡。

想要扼殺黨爭,先把上述這些扼殺掉,可現實是扼殺不了啊。

“…不過臣有些擔心。”

孫承宗欲言又止道:“若是臣就任北直隸鄉試的主考官,隻怕會存有些非議……”

“那朕倒要看看誰會非議!”

朱由校擺手打斷道:“朕相信自己不會選錯人,朕對卿家就一句話,此次秋闈乃朕禦極以來的首場,且國子監的不少監生,可以留在北直隸參考,所以確保公平公正,杜絕科場舞弊發生,是卿家務必要做好的。”

既然說某些陋習短期內無法改變,那朱由校唯一能夠做的,就是選擇那些有公心的大臣,叫他們去負責具體事宜。

讓孫承宗擔任北直隸鄉試的主考官,還有一層原因就是分散注意,畢竟孫傳庭、史永安任副考官,終究會被一些人所嫉妒,而朱由校要重用二人,相對應的資質就必須增添,不然今後不好提拔。

“臣定謹記於心。”

孫承宗沉吟刹那,抬手作揖拜道。

“好,那此事便這樣定下。”

朱由校微微一笑道:“朕會將禮部所呈奏疏圈閱,著內閣明發公示,待此事明確下來後,卿家要想想此次秋闈考題了。”

“臣遵旨。”

孫承宗作揖再拜道。

科舉發展到現在,已有其完整的製度和體係,像鄉試這一層次,便是由主副考官根據製度,在一起進行商榷後明確,而且在開考之前多久,他們便不能離開貢院,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科場舞弊,儘可能確保公平公正。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