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帶著鐵路到大明 > 第61章 京師醫學院,瘡瘍與外科【求追讀】

第61章 京師醫學院,瘡瘍與外科【求追讀】(1 / 1)

推荐阅读:

劉寬在院中向朱標行禮,又寒暄了兩句,便將其領到他的“辦公室”。

朱標環視了眼屋裡的布置,方才坐下,道:“你這裡的擺設倒是彆出心裁。”

屋裡沒彆的人,朱標的侍衛則在外麵守著,劉寬說話便放開了些。

他笑道,“不過是按後世的習慣來罷了,可惜這些桌椅櫃子等與後世頗有不同,看著有點不倫不類。”

朱標道,“你若是懷念後世家具,可以請木匠打造一些嘛。”

劉寬搖頭,“後世不少家具都並非純粹木製,若強要此時的木匠打造,怕是還不如眼前這些順眼。”

“並非木製?那是用何製作的?”朱標好奇。

劉寬道:“有各種金屬製作的,也有塑料的,還有三合板以及各種合成材料的。”

“不過那時純手工打造的木質家具反倒更貴些,由上好木料打造的更是奢侈品,尋常百姓家都沒有。”

朱標試著想象了下,發現根本想象不到劉寬所說的那般景象,隻能感歎道:“看來後世風物與此時真有許多不同,甚至天差地彆。”

劉寬不想朱標再問後世之事——那樣兩人聊到天黑,再聊到天亮也未必說得完。

他問:“殿下來找微臣有什麼事?”

朱標笑道,“京師醫學院已經成立了,本宮想請你去看看。”

“這麼快?”劉寬訝異。

“場地、房屋都是用現成的,隻是讓人進行了些許改建、裝修。再加上父皇征召的名醫已經來了一批,這醫學院自然就成了。”

“不過大明畢竟從未有過醫學院,本宮也不知辦得對不對,如今隻是弄了個雛形,這才想請你去指教一番。”

劉寬聽了了然,口中卻道:“微臣在後世其實也未曾去過醫學院,隻是道聽途說一些事罷了。”

朱標道,“那也比本宮這般什麼都不知道的強。”

劉寬確實對這大明第一座醫學院挺感興趣,朱標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他便起身拱手,“那微臣便隨殿下去看看吧。”

“哈哈,好,咱們這就走吧。”

正好下職時間到了,劉寬便隨朱標一起離開了工部大院,並讓隨行小廝小虎回府上傳個口信兒,說他不回去吃晚飯了。

說起來,劉寬當初也是上職幾日後,才發現僅帶一個馬夫不夠用。

若臨時有事回不了家,或是要辦什麼事,總不能讓儀鸞司的將士給他跑腿吧?如今可不是明末,官員能把軍士當仆役用。

所以,他後來便多帶一個小廝出門。

朱標與劉寬都是騎馬而行,路上講了些京師醫學院的情況。

“按我父皇的習慣,醫學院亦屬於官衙,應該放在宮城南邊,與諸官衙在一起,最好是挨著太醫院。”

“但後來考慮到,你所說的醫學院亦有治病救人之功能,本宮與父皇也希望醫學院的名醫能澤及京師百姓,便將其放在了裡仁街。”

裡仁街就在太平街西邊,劉寬是知道的。

那裡和太平街差不多,住得多是達官顯貴,至少也是官宦之後、地主富賈。

不過到底算是普通百姓敢去,也可以去的地方了。

若是放在宮城南邊那一片官衙中,普通百姓怕是都不敢過去——事實上,那裡也確實是普通百姓的禁地。

不多時,便到了地方。

劉寬坐在馬上望去,隻見這是一片占地不小的院落。

院門外聳立這一座石牌坊,上麵雕刻著五個漆紅大字——京師醫學院!

門牌坊旁邊又立著兩座石碑。

一座上書:為醫者,須絕馳騖名利之心,專博施救援之誌——宋,張杲。

另一座則上書:天道重醫道,醫道須仁道;精醫重道,仁心惠世——無名氏。

朱標在一旁介紹道:“這裡原本是南宋一位名宦在金陵的彆院,前朝時為胡元顯貴占據。”

“到了本朝,父皇也曾想將其賞賜給某位勳貴,但因地方太大,又需修繕,便一直放置到了現在。”

劉寬見裡麵古木高大如華蓋、屋簷樓宇掩蓋其中,不禁點頭道:“看著確像個設立醫學院的好地方。”

隨即劉寬便隨朱標進裡麵觀覽。

典型的南宋園林式建築群,沒什麼好多說的。

劉寬了解的主要是醫學院各種機構及其運轉模式。

這方麵,當初劉寬在東宮做客時,已經跟朱標交流過一次。

因此,京師醫學院各種機構的設立雖借鑒了後世,卻仍有著明代醫療機構的特色。

如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分科,主要有十一科,依次是:內科、兒科、婦科、骨科、眼科、口齒科、咽喉科、針灸科、傷寒科、瘡瘍科、痘診科。

其中部分與後世醫院相同,卻也有部分不同。

因為附屬醫院目前隻能采用大明的大夫,甚至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培養的也都是偏傳統的中醫,冒然全部采用後世分科,反倒不合適。

倒不如讓中醫以科學的方式發展,逐漸衍變為類似於現代醫學的存在。

醫學院的教學科目劃分也與此類似。

倒是學製上更接近於後世——京師醫學院的學生需先學習五年書本上的知識,通過考核,方可在附屬醫院實習。

實習二至三年,獲得導師任可,方可正式畢業。

至於無法獲得導師任可的,會給一次重新選擇導師的機會,若是三年後依舊無法獲得認可,便隻能獲得一張肄業證。

另外,附屬醫院的大夫職級則與大明已基本成型的太醫院體係對接。

主要分為六級,依次是:醫生、醫士、醫師、主任醫師、太醫、禦醫。

醫學生學習五年,通過考試,既為醫生。

通過實習,獲得導師(最低是主任醫師)認可,從醫學院畢業,即為醫士。

醫學院其他機構也大抵參照後世設立,隻不過規模都很小,硬件設施也比較簡陋,甚至沒有。

附屬醫院同樣如此。

每科至少有一個院子充當病房,少則五六張病床,多則二三十張病床。

除此外又設立有門診、藥房、食堂等部門。

觀覽完後,朱標又將已經入職醫學院的五位名醫介紹給劉寬認識。

劉寬則按照他的理解,將這五人分為一位省級名醫、四位府級名醫。

再之後,朱標便帶著劉寬在醫學院食堂旁邊的一座樓閣上吃晚飯。

五位名醫也一同作陪。

差不多吃飽的時候,劉寬忍不住問:“殿下,微臣先前所說的外科為何沒有設立?”

朱標尚未回答,一位來自寧國府、叫做劉甘的名醫便忍不住道:“劉副郎所說之外科太子殿下也曾與我等提過,跟瘡瘍科也沒甚區彆,完全沒必要再多設此科。”

劉寬當初在東宮跟朱標交流醫學院事宜時,是了解過此時醫學十一科具體代表哪一領域的。

其中善治瘡瘍科疾病的大夫又被稱為瘍醫,起源可追溯至周朝。

主要是治療癰、疽、瘡、瘍、疥、癬、傷折等病症在於體表,需要手術切除的病症。

關於五臟六腑的體內病症,並不涉及。

曆史上屈指可數的幾位敢於對患者體內動刀的名醫,也都不是瘍醫。

由此可見,瘍醫跟後世的外科是有很大區彆的,甚至可以說是醫學認知和治療理念上的區彆。

因此在劉寬看來,若不設立外科,瘡瘍科怕是很難發展為後世的外科。

於是,聽了劉甘的話,劉寬便皺眉道:“劉大夫對外科了解多少,便敢說瘡瘍科與外科沒區彆?”

劉甘作為寧國府名醫,平時到哪裡去看病,都是給人當菩薩一樣供著的。

雖知劉寬是從五品官員,似乎還很得太子信重,可他還是忍不住懟道:“老夫再不了解外科,也是一位名傳州府的大夫,劉副郎呢?對醫術究竟有多少了解,又有何成就?”

聽此,其餘幾位大夫或事不關己的吃菜,或流露出看戲的神態。

顯然,先前見劉寬跟著朱標對醫學院各方麵事務一番“指導”,不爽的不隻是劉甘。

朱標沒想到竟有名醫跟劉寬當麵爭論起來,正想要勸和呢,便聽劉寬道:“我是不懂醫術,但卻有治療頑疾乃至澤被天下的見識,劉大夫可有?”

大約是沒想到劉寬會這麼說,劉甘愣了愣,便冷笑道:“閣下真是不怕風大閃了舌頭,還治療頑疾、澤被天下的見識?”

“正好這裡有名動江西的李大夫在,你便把那見識說一說,讓咱們也見識見識!”

說到最後兩個“見識”時,劉甘故意加重了語氣,擺明了要看劉寬的笑話——他才不信一個二十來歲年輕官員能在醫道上有什麼大見識呢。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