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一百章 明攝宗張居正

第一百章 明攝宗張居正(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對於徐階提出隻交賦稅,不還田的主意,宋陽山不肯同意,這頭是同門師兄弟,那頭可是張居正,得罪張居正隻會死的更慘。

但當徐階拿出當年胡宗憲那封偽造的聖旨的時候,宋陽山有些不知道如何應對了。

宋陽山麵色猙獰的說道:“當初你不是這麼說的!徐階,你當初可沒說要讓胡宗憲瘐死!我當時被貶斥,故此聽了你的話,偽造了一封聖旨,結果伱卻把他害死了。”

徐階麵色複雜的說道:“那時候,已經不是我能控製的了。”

沸反盈天的倒嚴的風力,愈演愈烈,聲勢太大,徐階根本就控製不住局麵,有些事兒,徐階隻能決定開始,事情的發展和結果,根本不是他能控製。

宋陽山在京中做大理寺右丞,彈劾胡宗憲和阮鶚的貪腐事,這也是宋陽山配合徐階倒嚴的步驟之一,一步步的讓世廟主上厭惡嚴黨。

彈劾胡宗憲後,宋陽山被嚴黨給報複貶斥到了夷陵做判官,而後轉福建做兵備副使,與戚繼光合擊倭寇,和戚繼光一起商討上奏了海防的事宜,才算是一步步的起用,也算是和張居正搭上了線兒。

胡宗憲這個人有意思就意思在這裡,宋陽山彈劾胡宗憲被貶斥,宋陽山都到他的地頭了,胡宗憲也沒打擊報複。

張居正用宋陽山,可不是看在他是師叔的麵子上,嘉靖三十二年,張居正就跟徐階一刀兩斷了。

至於偽造胡宗憲的聖旨,也是因為他宋陽山在福建,和胡宗憲來往密切,所以有胡宗憲的手書,故此偽造。

宋陽山從來沒想過,徐階居然會直接讓胡宗憲瘐死獄中。

現如今,宋陽山掛右僉都禦史官階巡撫應天,而此時徐階舊事重提。

“悔不當初配合於你!你現在卻拿此事拿我?”宋陽山看著徐階頗為狠厲的說道,此時宋陽山已經動了殺心。

徐階智珠在握一樣的說道:“師弟莫急,現在不是還沒拿出來嗎?不拿出來,不就是沒有嗎?有勞師弟了。”

“你家裡那些個甲弩,你還不還?”宋陽山選擇暫時岔開話題,他需要認真想一下,不要被徐階帶著走。

徐階既然來找宋陽山,自然是做好了準備,總不能讓宋陽山白辦事,他趕忙說道:“還,我敢不還嗎?我一帶這個頭,那些個搖擺不定的權豪縉紳,也會跟著還。”

“我還能讓師弟難做不成?”

說的像是恩賜一樣,可細細一想,宋陽山就發覺,徐階是來服軟的,確切的說,南衙的權豪縉紳們,在顧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倒下的時候,權豪縉紳們感覺到了驚恐。

交稅可以,還田不行。

宋陽山察覺到了一些徐階的異常,徐階他底氣不足,宋陽山稍微捉摸了下,神情慢慢恢複了平和,剛才就是被徐階那麼一說,宋陽山才有些激憤,現在把這件事認真想了想,心態越來越穩定。

宋陽山頗為淡定的說道:“徐太師,你真的留著那封偽造的聖旨嗎?汪道昆、沈一貫等一眾浙黨,可是對胡宗憲瘐死的事兒,耿耿於懷,就連豁達的大司馬,也是緊咬著不放。”

“你要是拿出來,我大不了就是個偽造書證,被罷官罷了,你呢,你們徐家呢,全家都得死光光啊。”

“再說了,徐太師,你說是我偽造的就是我偽造的?我還說你是胡亂攀咬的,你說元輔、朝廷、陛下,是信你啊,還是信我呢?”

“朝廷窮的當褲子了,我把還田的事兒辦好了,元輔會怪罪我?”

宋陽山發現徐階拿著根本不能拿出來的把柄在威脅他,這件事真的撕破了臉,怕是徐階更倒黴才是,即便是徐階走到了胡宗憲的那一步,徐階說宋陽山也是胡宗憲瘐死案中的幫凶,那如何證明徐階不是胡亂攀咬?

徐階沉默了片刻,他發現最近過去被他拿的死死的人,現在有一個算一個,都變得精明了幾分,這讓徐階有些不適。

徐階無奈的說道:“咱們是同門師兄弟,我沒有要拿你的意思,我們隻是一條船上的人,我這次來也是來商量的,你現在是威風凜凜的應天巡撫,我一個失去了權勢的前前首輔,能拿你怎麼樣?”

宋陽山歎了口氣說道:“你太小瞧元輔了,你信不信,我上這麼一道奏疏上去,元輔立刻就能猜到,你手裡拿著我的把柄,過不了多久,就把我給換了,換人來主持此事。”

“大勢所趨,勢不可擋。滔天江水奔湧之時,你我不過頑石而已,這不是當初徐太師隱忍了二十年,得到的道理嗎?這是你我二人能擋得住的嗎?”

“能嗎?”

“徐太師,徐師兄,你聽我一句,你都還田了,你管他們死活?”

徐階站了起來,看著宋陽山情真意切的說道:“我不管他們死活,他們就要我全家老小的命啊,你信不信,我明天表示支持朝廷還田政令,後天我祖宅就能被群小匪寇給端了,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什麼都不剩?”

“徐璠就提出了個折中的法子,立刻就變成了殺人案犯,現在都充軍去了。”

宋陽山看徐階打算離開,也是站起來相送,走到門檻處,宋陽山低聲說道:“徐太師,我給你指條路,你自己跟首輔寫封信,好過我寫奏疏入京,徐太師說是不是?”

“謝過師弟了,師弟留步。”徐階轉身離開。

宋陽山說道:“送徐太師。”

等到徐階走遠了之後,宋陽山看著徐階上轎攆的身影,才小聲的說道:“老狐狸。”

宋陽山那是差一點就被徐階給唬住了,他察覺到了徐階底氣不足,又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才算是沒有上徐階的當,他要是替徐階上奏,提南衙權豪縉紳的條件,立刻就會被張居正察覺,而後被罷免。

政治這種東西,最可怕的是站錯隊,而且還是站在張居正的對立麵。

徐階回到了客棧,思索了許久,才鋪開了筆墨紙硯,宋陽山不肯幫忙,隻能他要給逆徒寫封信提條件了,言辭非常悲哀,也把事情說的很清楚。

南衙七萬頃,七百萬畝田,那都是權豪之家世世代代積攢的家底,朝廷說白沒就白沒,這是搶劫。

張居正收到了徐階的書信和宋陽山的奏疏。

宋陽山的奏疏裡,把徐階去找他,還把他當年偽造胡宗憲手書聖旨的事兒,竹筒倒豆子一樣的說的清楚,這件事,擱在宋陽山的心裡也很久很久了,他在福建和戚繼光平叛的時候,胡宗憲可是平倭的總指揮。

沈一貫、沈一貫的父親、汪道昆都曾經求告到他這裡,希望宋陽山仗義執言,為胡宗憲正名之事奔走,畢竟當年大家都在胡宗憲的手下做事,一起平倭,宋陽山也隻是表麵答應,從未說過一句。

現在徐階舊事重提,宋陽山乾脆直接把情況說清楚了,朝廷要殺要剮,等他辦完了還田的事兒,再議不遲。

“就這?還以為他們敢聚嘯造反,哪怕是背後招攬些匪寇也算是打過一場,這就交甲弩投了?無趣。”張居正放下了徐階的信,隻覺得無聊,這群權豪縉紳嗓門大,膽子卻小的很。

遊七聽聞也是一樂,笑著說道:“這不是俞龍在南衙嗎?若是俞帥不在鬆江府,指不定他們鬨出多大的亂子來!現在俞帥不去找匪寇就好了,匪寇還生事兒?”

張居正極為認真的點頭說道:“你說的很有道理,南衙長期缺少朝廷的驕兵悍將震懾,自然膽大包天!慶賞威罰,缺一不可,兼並如火如荼,百姓困苦凋零,多少和缺少強兵震懾有關。”

“就像是海貿事兒一樣。”

張居正最近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大明的銀路要不要掌控在自己的手裡,這個問題非常的複雜,他需要細細思量。

“那徐階說不還田隻交稅,答應他嗎?”遊七麵色奇怪的問道:“若是要答應,還是要跟宮裡溝通一下,防止出現什麼誤會才好,萬一宮裡陛下和太後,把這事理解為了先生要包庇姑容徐階,怕是不好。”

張居正搖頭說道:“當然不答應了,田拿回來了,還缺稅賦?”

“他們最好造反啊,你看最近戶部尚書王國光,那臉上都笑出褶子了,一聽說有五十萬銀入庫,眼睛都綠了,左眼寫著糧,右眼寫著錢。”

第(1/3)頁

第(2/3)頁

“王尚書恨不得他們造反,好把他們統統抄家,抄一家五十萬,南衙多少權豪縉紳啊,這都抄乾淨了,那得多少錢,多少田,多少糧。”

“我已經姑容徐階了,給他留了一萬畝田,胡宗憲案子,也沒有過分追擊,他還去遊說宋陽山。”

“人啊,走錯路了,就真的很難回頭了。”

張居正在說徐階,也在說宋陽山,胡宗憲的事兒,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當時所有推波助瀾的都是罪人,宋陽山逼迫南衙地麵權豪還田,這件差事辦好了,可以視若戴罪立功。

宋陽山不說,徐階攀咬,朝廷也不能拿宋陽山如何,孤證不證,隻有一件物證,沒有書證人證,就不是鐵案,宋陽山頂多受到風力輿論的壓力而致仕罷了。

宋陽山既然說了,而且還不肯投降於權豪縉紳,把把柄交到了張居正的手中,那宋陽山就可以繼續主持還田。

張居正是個循吏,清流他用,濁流他也用,南衙地麵複雜,能辦好這個差事,張居正就會用。

張居正不由的想到了賈三近,賈三近站在岔路口上,賈三近要是住在全晉會館,把兒女送到葛守禮辦得家學裡去,也不會落得現在這個下場。

賈三近接受了張四維贈送的宅子,現在賈三近被扒了官服,現在那個宅子,又回到了張四維的手裡。

“李時珍找的怎麼樣了?”張居正問起了李時珍,這個神醫,也不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李時珍在湖廣蘄春縣見了一個東壁堂坐堂行醫,隻是上個月蘄春知縣奏稟,李時珍進山去了,這一去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堂。

遊七思索了一番搖頭說道:“從湖廣傳來的消息,還沒回來。”

“嗯。”張居正開始繼續注解四書,論語學完了,下麵就是孟子了。

次日的清晨陽光明媚,小皇帝一大早來到了文華殿,等待著廷臣入殿,他手裡翻動著兩本奏疏。

淨鞭三聲響,群臣進殿。

“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

“朕安,免禮。”朱翊鈞小手一揮,示意平身,而後開口說道:“科臣耿定向等人,聯名上疏,為王陽明頌功,”

“耿定向說:大抵近世儒臣,褒衣博帶以為容,而究其日用,往往病於拘曲而無所建樹;博覽洽聞以為學,而究其實得,往往狃於見聞而無所體驗。習俗之沉錮,久矣!”

“守仁具文武之全才、闡聖賢之絕學。筮官郎署,而抗疏以犯中璫,甘受炎荒之謫;建台江右,而提兵以平巨逆,親收社稷之功。偉節奇勳,久見推於輿論;封盟錫典,豈宜遽奪於身終?”

這奏疏的意思是,現在儒生出了問題,隻喜歡享樂,拘泥於規矩,所以沒有什麼作為,又為王陽明頌功一番。

張居正聽聞,稍微斟酌一番說道:“陛下容稟,臣以為不妥。”

“守仁之後,其弟子多標新立異以為名望,全然不得守仁心學的精髓,知行合一致良知,卻隻講良知,不講知行合一,就像是人隻有一條腿,如何以致遠?”

“其弟子,總是號召門徒、互相唱和,有才能的人需要仰仗他們這些人的鼻息,無才能的庸碌之輩,常常借著守仁心學虛張聲勢,蠱惑人心,而且越來越放肆。”

“在清流之中,其學說尤為盛行。其弟子流於高談闊論,把守仁心學,以訛傳訛,謬論越來越多,這些年科道言官,屢有狂言。”

“朝廷並未奪守仁爵位,這是肯定,但是這個學說,臣以為,還是斟酌再行。”

“守仁薨,廷議,不奪其封爵,以彰國家之大信;申禁其邪說,以正天下之人心。”

王陽明死後,朝廷對王陽明的一生進行了第一次的蓋棺定論,全麵肯定了王陽明的事功,也就是他的軍功,他的新建伯爵位一直有人承襲,可是朝廷以桂萼為代表的儒學士,徹底否定王陽明的學術,直指其學術為“邪說”。

最終得到了一個‘免奪封爵、申禁邪說’,肯定王陽明的功績,禁止王陽明心學的傳播。

張居正,或者說當年桂萼,不是看不上王陽明的心學,相反,他們對王陽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非常的讚同,但是守仁的弟子、再傳弟子,直接砍了左腿,這還怎麼走路?

張居正也不反對思想解禁,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坐擁矛盾說的張居正,知道它的好處,也知道它的危害,可是缺少了踐履之實,隻是誇誇其談,真的有利於大明前進嗎?

這過幾天,科道言官們,隻講致良知的儒生們,豈不是要說:窮民苦力,沒錢可以把自己空餘的房子租出去,沒錢可以駕自己的車去拉人運貨?

張居正的矛盾說,可以說是在守仁心學上更上一層樓,他不是空中樓閣,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元輔這是覺得自己《矛盾說》可以開山立派,元輔的《矛盾說》大行其道,守仁心學《傳習錄》不可以刊行嗎?”葛守禮聽聞之後,立刻跳了出來,對元輔發動了質疑,質疑張居正居心不良,質疑張居正以自己的權勢,彰自己的江陵學派,打壓其他學派。

嚴重乾涉了學術自由!

海瑞眉頭一皺,低聲提醒道:“葛總憲,慎言啊,矛盾說是陛下的,你這是何意?難道是在質疑陛下曲筆?”

葛守禮一愣,隨即有些呆滯,這張居正好生陰險,把這都想到了!

楊博走的時候,告訴葛守禮,要遵主上威福之權,攻訐張居正僭越神器,來確定自己的地位,楊博走後,葛守禮可謂是接連取得了勝利,這走得順了,就栽跟頭了。

矛盾說是陛下的學說,不是張居正的!

天下誰都知道,十歲人主說不出那麼深奧的道理來,所以一說起矛盾說,就是江陵學派的代表作,張居正的神作。

葛守禮被自己的回旋鏢給打了,他的新晉黨,提綱挈領就是尊主上威福之權,結果一開口,卻是質疑皇帝曲筆。

“嗬哈哈。”朱翊鈞直接被葛守禮呆愣的表情給逗樂了,實在是沒繃住,這個葛守禮,的確憨直了些。

朱翊鈞好不容易止住了笑意說道:“葛總憲,朕不是笑你,矛盾說的確是元輔先生所作,隻是和朕奏對所得,隻能以朕的名義刊行了。”

臣子和皇帝同時出現的時候,臣子的名字自然不能在前麵。

“小事,小事,葛總憲不必掛懷,歸班吧,歸班吧。”朱翊鈞揮了揮小手,示意葛守禮回去便是。

葛守禮漲紅了臉,這次的確是有些急了。

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說道:“元輔先生不同意故新建伯王守仁從祀孔廟嗎?可是有元輔先生的矛盾說刊行天下,元輔先生擔心之事,理當不會發生了吧。”

張居正依舊不肯讓步俯首說道:“臣以為陛下親政,再議王守仁從祀孔廟為宜,矛盾說剛刊行天下,若要與心學相抗,還是得等幾年。”

“既然元輔先生仍有疑慮,說需要時間,那就依元輔先生所言。”朱翊鈞想了想,讚同了明攝宗張居正的想法。

現在行政的是張居正,他覺得不妥,自然有他的道理,而且朱翊鈞也極為厭煩科道言官們那些個空洞無物的發言。

“廷議吧。”朱翊鈞笑著說道。

王陽明是明一代立德、立功、立言第一人,對王陽明的蓋棺定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的變化著。

而最開始嘉靖年間,有保留地承認其事功、全盤否定其學術,斥為邪說;到萬曆年間全麵讚揚其氣節、文章、功業,從祀孔廟;再到天啟崇禎年間,否定其學說完全打為異端,批評儒學士啥事不乾,平時袖手談心性,難時一死報君王。

再到後世,一麵褒揚其事功與學術的相互激發、讚其‘危疑之際,龍場悟道,神明愈定,智慮無遺’;一麵批評其‘矜其創獲,標異儒先’的衝和平衡狀態。

蓋棺定論幾次變化,表現為貫穿廟堂和輿論之間、各種力量之間的爭議和博弈,也揭示出不同時代的現實需要和價值取向。

第(2/3)頁

第(3/3)頁

總體而言,王陽明走後,王陽明就不是他自己個兒了,就跟孔夫子一樣。

張居正翻開了一本奏疏,也明白了為何小皇帝突然提起了這件事,是因為禮部尚書萬士和提議今年的春闈會試以守仁心學為宜,也就是說,考進士的評卷標準,從朱程理學轉為陽明心學。

禮部要換考綱。

張居正語重心長的說道:“萬尚書,我不是不同意以陽明心學為主,可是這守仁心學,自從守仁薨逝,這悖謬日甚,隻講致良知,其危害廣甚。”

“還有,朝士多半富碩、文教興旺之地,南衙為主,而雲貴川黔陝山閩廣則窮困,姑息之大弊遍布大明內外上下,蔚然成風,南衙地麵人人歡欣鼓舞,則窮困文教不興之地,則揭竿而起。”

譚綸看萬士和似乎沒聽明白的樣子,開口說道:“元輔說的略顯複雜,其實很簡單,陽明心學流傳南衙較多,你禮部換考綱,就該提前說,最少提前十年。”

“突然改旗易幟,變換考綱,窮困文教不興之地,這會試乾脆彆考了。”

譚綸是浙黨黨魁,他其實應該為他全浙會館的學子張目,但是他一開口,就說:改換考綱不公平。

大明分為南北中三榜,把進士的名額按照舉人數分為了三份,看似公平,但其實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公平。

進士名額分為了三份,可是這一甲(前3名)、二甲(前183名)的考生,基本上被富碩、文教興旺之地的南衙給霸占了,一甲直接入翰林院為庶吉士,能選上庶吉士的也多是二甲的考生。

自英宗以來,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規矩定了之後,大明朝的內閣,就幾乎被南衙學子所壟斷,而政策上的傾斜,甚至是姑容之弊,就愈演愈烈了。

富碩、文教興勝之地,得到了政策傾斜或者姑息,歡欣鼓舞;貧困、文教不興之地,得不到政策傾斜,則拿起武器批判爭取。

改考綱,至少要十年以上提前公布,而且徐徐圖之,一蹴而就,那是兒戲。

譚綸是既得利益者,但是他既然坐在文華殿上,就不隻是浙黨黨魁的身份,甚至譚綸自己本身,對這個黨魁也不是很在意,隻是張居正需要一個浙黨,代替族黨,聯合新晉黨,造成一種平衡的局麵罷了。

“原來如此,那就暫時不改了。”萬士和聽了張居正和譚綸的解釋,思索再三,決定聽從兩位的意見,不改考綱。

萬士和是晉黨,他是楊博臨走的時候舉薦的,陝西和山西,也是窮困、文教不興之地。

張居正繼續說道:“我推舉閱視邊方兵科給事中李樂,前往應天府做府尹,李樂乃是循吏。”

張居正沒有借彆人的名義舉薦自己的朋黨,而是直接開口,自己舉薦了李樂前往應天府,顧章誌已經被押回了京師,應天府尹的人選,卻懸而未決。

“有人有異議嗎?”張居正看了一圈,沒人反駁,也沒有人提出候補人選,選擇了貼浮票,請陛下蓋章用印。

之所以如此直截了當,就是張居正對江南縉紳的回應,要麼阻撓公法,傷任事之臣者,那到時候,國典具存,必不容貸;要麼乖乖把田還了,不要再生那麼多的幺蛾子的事兒。

廷臣們也明白,元輔這是抓住了南衙權豪縉紳的痛腳,抓住了南衙地麵的主要矛盾,有了絕對的優勢。

南衙地麵的主要矛盾,就是權豪縉紳的侵占和窮民苦力、失地佃戶之間的矛盾,更確切地說,張居正挑選出顧氏打掉,將糧道拿在了自己的手裡,權豪縉紳再想掀桌子,就沒有了那個資格。

而現在,朝廷要求交甲弩還田,就成了張居正占據絕對優勢的鈍刀子割肉,割的慢,但是他割的疼。

張居正又拿出了一本奏疏說道:“我舉薦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呂調陽、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詹事府王希烈,充會試考官,左春坊學士掌翰林院事申時行,左春坊左中允範應期,翰林院檢討高啟愚為同考官。”

科舉的主考會試,這份名單是張居正深思熟慮過的,方方麵麵都照顧到了,次輔呂調陽和王希烈為主考,申時行、範應期、高啟愚為同考。

“高啟愚不行。”葛守禮頗為確切的說道:“高啟愚主持應天府鄉試時候,出的題目是《舜亦以命禹》。”

文華殿內的氣氛立刻凝重了起來,春風翻卷著羅幕,萬曆二年二月的廷議立刻變得劍拔弩張了起來。

高啟愚的這一個命題,舜亦以命禹,裡麵的命就是天命,也是舜將天命交給了大禹的意思。

洪災泛濫,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大禹能夠治水,遂得天命。

而眼下的大明,也是千瘡百孔,四海困窮,天祿將終,張居正能夠治天下,是不是也要遂得天命?

概括而言,這個典故的意思是:皇位應屬於有德者,應當像舜禹之間那樣,實行禪讓。

葛守禮看著張居正眼神微眯麵色不善的說道:“元輔,高啟愚作為張黨之一,去歲應天府主持鄉試之時,出這個題目是何意?應天府,留都重地,哪怕是為了避免一些事,也該避開這些,他非但不避開,還故意以這個為題目,是何居心?”

“也不是我葛守禮自由心證,胡亂攀咬於他,高啟愚主持鄉試,如此出題,過分了。元輔說是不是呢?”

朱翊鈞亦停筆看向了廷議的諸位大臣,明攝宗張居正,終於走到了手下人勸進的環節了。

晉黨有蠢貨,張黨也有自以為是的蠢貨。

張居正麵色立變,看向了禮部尚書萬士和,萬士和有點懵,去年他從南京回到京師的時候,北衙的鄉試已經過了,他還真不知道出了這麼一個幺蛾子的事兒。

那會兒的禮部尚書是陸樹聲,這麼大的壓力,為何要讓他這個新的禮部尚書去承受!

萬士和略微有些慌張,他認真的思索了一番,又站起身來,拜托一名緹騎前往禮部確認,沒過多久,緹騎回稟,經過禮部確認,確有此事。

張居正聽聞,閉目良久,站起身來,甩了甩袖子,五拜三叩首的行大禮,跪在地上,重重的歎了口氣,跪在地上,俯首說道:“陛下,臣羞愧,禦下不嚴,懇請致仕歸鄉,以明誌證心。”

張居正完全不知道此事,鄉試不過廷議,是禮部部議之事,高啟愚也從來沒有談到過這件事。

這也不怪高啟愚,就連遊七也曾經一度以為,自家先生想當王莽,而不是諸葛亮,張居正不往前走,也有人推著他往前走的鐵證。

張居正本以為是一件普通的廷議之事,萬萬沒料到,居然還有這麼個大雷等著他。

就是張居正此時大聲的告訴天下人,他不知情,有人會信他張居正不知情嗎?高啟愚辦這麼大的事兒,不跟張居正商量一二?

朱翊鈞看著張居正,嚴肅的說道:“元輔先生,先帝有命,令先生為國之輔弼,先生如何忍心棄朕而去?國事如何?朕又如何?”

“臣慚愧。”張居正跪在地上仍不起來,這是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他從來沒有想要自己取而代之。

葛守禮驚訝的發現,自己好像闖大禍了!

他就是不同意高啟愚做同考官,想要換個人,取得在對抗元輔僭越主上的一個小小勝利,獲得一些威望,結果張居正居然真的要打定了主意致仕。

張居正跑了,誰來治國?

高啟愚辦的這件事,非常非常的蠢,但高啟愚就是辦了。隻能說大明的臥龍鳳雛如同過江之鯽一樣層出不窮。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