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舍弟諸葛亮 > 第592章 這該死的壓迫力

第592章 這該死的壓迫力(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鄧芝打聽到江州這邊、今年冬天又要繼續擴建磁器口的碼頭,需要大規模征發徭役。

他很想看看諸葛亮搞的代役錢製度,或者說“租庸調法”改革,具體是怎麼實施的,民間反饋如何,回去也好向諸葛瑾彙報。於是當天就雇了一葉扁舟,渡過嘉陵江,來到南岸,實地走訪查看。

這並不是諸葛瑾不信任二弟、非要派自己的人順路來探查。而是有些事情,要兼聽則明,變法期間諸葛亮日理萬機,未必有時間親自體察下情,諸葛瑾另外派人善意查訪一下,也是出於好意。

因為需要擴建的地方,本來就是一個商港,所以交通自然是非常便利的。鄧芝的小船能直接在碼頭泊靠,上岸就是目的地。

遠遠地在嘉陵江江麵上時,他就看到磁器口碼頭顯得非常繁榮,商船往來百舸爭流,岸上的牛馬貨車也是絡繹不絕。

商港西邊,還有一片工地,遠看便熱火朝天,有不少民夫和苦役在那裡乾活。有修造各種屋舍貨棧邸店的,也有伐木運木測量水位的,分工明確,井井有條。

修造新碼頭所需的材料,當然不可能全都是附近數裡之內就近產出的。所以江麵上有不少貨船,就是專門運輸木料、石材,在舊碼頭卸貨,再短距離用車馬稍微拉運兩三裡地,就能抵達新碼頭工地。

雖然運建材的船很多,但卻沒有妨礙商港原本的日常運作。販賣蜀錦、鹽巴、茶葉和鋼材、鐵器、瓷器的商船,都能有序泊靠裝卸和進出港,顯得調度精妙。

“久聞諸葛令君治下,民生內政井井有條,四民各安其位秩序儼然。可惜前幾年在荊州為吏時,諸葛令君已經隨主公入蜀,倒是不曾親見。沒想到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凡響。”

鄧芝還沒上岸,光是坐在船頭眺望,內心便已有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他還忍不住向艄公打聽:“老丈,聽說這磁器口,是諸葛令君隨主公入川後,才開始營建的新港,兩年前竟還是一片荒地?”

這艄公甚至都不是劉備治下百姓,而是對岸嚴顏轄區下的百姓,隻是在江麵上討生活,也不分什麼彼此了。但是聽了鄧芝的提問,他還是與有榮焉地說:

“那可不,小老兒在這江上討口飯吃,也過了幾十年了。便是當初天下太平的歲月,也不得如今這般好日子。

幾十年了,換過多少地方官?連打漁、擺渡都要變著法兒抽稅,而且沒個定例。還是諸葛令君來了之後,該多少就是多少。

按說這巴郡地界上,過去也不是沒有心慈的上官,但都架不住下麵層層的人都要使錢。唯獨諸葛令君,能把下麵辦差的都治得服服帖忒。”

艄公的話粗淺簡樸,有些細節也說不清。但鄧芝能夠感受到其情緒,肯定是年輕時被各種變著法兒反複征收嚇怕了。

普通百姓有幾個能懂朝廷法度、官府規製的?還不是遇到強權來收錢,不管名目懂不懂,隻要沒勢力拳頭不夠硬,就都得服軟。要麼就隻能逃跑當流民、或者投靠豪強當家奴變成隱戶了。

但是連這種不識字的老叟,都能切身感受到諸葛亮治下收稅有章法,不會重複勒索或者攤派。

尤其是聊著聊著,鄧芝還得知:對方居然不是住在劉備軍轄區內的百姓、而是住在嚴顏鎮守的江州老城周邊。就因為諸葛亮治下的地盤更安穩,他才特地把船撐到上遊來攬活謀生。

這不由讓鄧芝對諸葛亮的治理能力更加肅然起敬。

能讓其他諸侯治下的百姓,哪怕搬不了家,也要到你這裡來乾活,這就是民心最大的認可。

鄧芝想到這裡,也不由為劉璋治下那位負責江州的文官悲哀——對麵有諸葛亮這樣的參照,在江州做官肯定很煎熬吧。

他初來乍到,對本地情況也不了解,就隨口又追問了一句:“老丈,你說你住在江州老城,是嚴將軍治下的?那嚴將軍想來隻是一介武將,江州城乃至巴郡,便沒有得力的文官,阻止百姓流失麼?”

那艄公聞言,瞬間露出了一個輕蔑的表情:“小老兒不懂那些,不過要說這江州的文官,能有什麼好東西?跟諸葛家的人一比,真是……嗬,我隻知道,江州城裡管事的文官姓張,是個郡丞,聽說為人貪鄙得緊!”

鄧芝察言觀色,也能看出對方對那郡丞很是不屑,隻知其惡跡,卻連名字都不屑於打聽。

最後還是鄧芝又補充了一兩個問題,才勉強推測出,如今江州管事的文官,乃是張鬆——張鬆他還是聽說過的,因為幾年前張鬆就曾經出川為使,去小沛芒碭山參加過會盟,代表劉璋跟劉備聯手。劉備治下普通小吏,也都聽過張鬆之名。

鄧芝不由暗忖:“沒想到當年那位張彆駕,回來改行署理民情內政,居然如此不著調,普通小民都說他貪鄙。

劉璋還真是沒有識人之明呐,世人皆言其暗弱不能治下,今日觀之,果然如此。

派張鬆跟諸葛令君爭奪民心,怕是用不了多久,江州就……等真遇到變故,那位嚴將軍還指望誰死心塌地助他守城?”

不過,鄧芝會如此想,也隻能怪他級彆太低。所以壓根兒不配了解張鬆到底是如何一號人物、跟劉備陣營高層關係如何。

……

鄧芝一路感慨,船也終於在碼頭上順利靠岸。

他便沒再廢話,給了船錢,問了去向,就直奔那座營造中的新碼頭而去。想要親眼看看工地上的情況,如果能逮一些休息中的徭役民夫,體察一下民情,那就更好了。

可惜,鄧芝並沒有機會直接靠近工地。新建中的碼頭管理得井井有條,鄧芝剛要靠近,就被巡邏的監工士兵當成遊手好閒之人驅趕了。

隻是看他衣著還算光鮮,像是個讀書人或者小吏,巡邏兵才沒跟他為難,隻是好說好話讓他走。

鄧芝隻好遠遠兜著圈子閒逛,好在沒走多遠,他就發現了一個去處。

原來,就在舊碼頭上,如今正有一排邸店被官府征用了,似乎是征募徭役力夫的,門外人頭攢動,顯然應募者極多。

鄧芝見那地方並不驅趕閒雜人等,便重新踅回去,觀望了一下。

很快,他就注意到邸店門口,有幾個官府的基層小吏在那兒吆喝:

“服力役修碼頭,每日二十錢!要下水的三十錢!會木工活的,按手藝高低,三十至四十錢!”

邸店門口,一群閒漢排著,就等著攬活,便胡亂往前擠。

不過自有士兵維持秩序,讓大家排隊,場麵倒也很快控製住了。

不一會兒,小吏就招夠了人手。還有些找不到活乾的心有不甘,頗有怨言,那小吏便解釋了幾句:

“靜一靜!每日用工多少,都有定數計劃。如今還沒入冬,江水水位不夠低,碼頭棧橋的活兒乾不了,人多了也沒用。

而且我們也要先統計納錢代役的人缺口有多少,才好雇你們。縣衙沒有絲毫抽成,都是彆人交的代役錢有多少、我們便花多少錢雇人。

不過今日來排隊的,可以先登記一下姓名、哪鄉哪村的,領上號牌。後續有機會,會優先再雇。

你們也不用每天跑了,需要用人的時候,會按鄉按村,找鄉老裡正知會的。到時候領了號牌的直接跟著裡正來就是了。”

眾人聽了,覺得官府也算講道理,就沒有再埋怨,有些人本就來湊湊熱鬨,有機會就賺點小錢,見沒機會也就散了。

另一些確實無田少田的赤貧,估摸著今年冬天會長期無事可做,便眼巴巴登記了姓名摁了手印,指望做點工糊口。

管事的小吏登記之後,還給登記的人每人分了一小塊粗米糠做的窩頭,算是給貧民排隊應聘的補償。畢竟有些人是白走了十幾裡地過來碰運氣,卻沒趕上活兒,走回去的力氣都費勁。

當然了,在東漢如今的環境下,諸葛亮這樣關照小吏給應募民夫發一小個米糠窩頭的,也已經算非常了不得的仁政了。絕大部分諸侯找人做工都是靠抓的,更不存在不乾活就發點勉強能活命的粗糧。

鄧芝在旁暗中觀察,也算是看明白諸葛亮的操作了。諸葛亮等於是在江北自己治下的領土,實施了代役錢之法,好像是每人每天應服徭役不想服的,就給官府交三十錢。

按照漢朝舊法,每人每年至少服徭役二十天,還有十天的無償在途時間(因為很多時候服徭役的地點並不是在故鄉,要出遠門。如果趕路時間不超過十天,官府是不會給額外補償的,這時間也不計入服役天數,是百姓白虧的。趕路往返總時長超過十天,才給計算徭役時長)

林林總總算下來,一個人一年怎麼也得繳納七八百錢,才能免服徭役。

考慮到漢朝舊法,一個男丁一年的算賦(人頭稅)不過二百四十錢,丁女和次丁男(十五歲以下男)隻有一百二十錢。為了不服徭役一年繳七八百錢,已經比原本就該交銅錢的人頭稅還貴三倍了。

看得出來,諸葛亮治下的百姓,還是挺舍得花錢免役的。新政才剛宣布試點沒多久,就已經那麼多人交錢了。

隻是,人世的冷暖並不相同。諸葛亮治下百姓隻想花錢不想乾活,張鬆治下的百姓卻很想乾活賺錢。

鄧芝心中感慨,等一批應募未果的貧民摁了手印登記完畢,蹲在一旁啃糠皮窩頭,他便湊過去悄悄問話。

“這位老丈,每日二十錢的力役,你們江州百姓也這般搶著要做?為何北岸諸葛令君自己治下的百姓,反而寧可交錢呢?”

被他問到的貧民也是心情頗為鬱悶,今天本來就沒找到活,回答他問題時也就沒有好聲氣:

“那能一樣嗎?聽說諸葛令君治下的江北新城,是個人就能找到活乾。不管乾什麼,不都比這一天二三十錢的好?

不過跟江南本地苟……張郡丞的徭役一比,這一天三十錢的活兒也算好了,而且還管兩頓飯呢。”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