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掠奪式的索取(1 / 1)

推荐阅读:

不過這種推廣並不是確定貴金屬的交換比,也不是相互賦予鑄幣的資格,而是用奧地利帝國的貨幣代替當地的貨幣。

當然這隻是第一步而已,弗蘭茨真正的目的是為未來發行紙幣打下基礎,所謂的預期鈔模式適用範圍太小根本無法達到紙幣的效果。

一旦可以用紙幣代替當地貨幣,奧地利帝國就等於在經濟上徹底完成對該地區的同化,理論上可以用紙幣源源不斷地從該地區套取利潤和物資。

不過相比這些奧地利帝國最需要解決的依然是4700萬人的吃飯問題,歐洲人真正吃飽飯實際上也是從二戰結束之後。

但曆史上的原因比較複雜,二十世紀以後大多時候並不是沒有吃的,而是吃不起。

現在奧地利帝國的麵臨的問題比較單純就是生產力不足,一旦發生災荒或者戰爭,糧食產量減少就會有人餓死。

哪怕弗蘭茨建立了糧食保障體係,但仍有一部分人會死在黎明之後。

因為戰時體係不可能永遠持續,當放開市場之後糧食價格就會上漲從而會使一部分人買不起糧食。

弗蘭茨會以各種理由舉行慶典和慈善活動來幫這些人渡過難關,除了物質上的幫助,奧地利帝國皇室工廠、莊園,以及海外開發公司的招聘也從未停過。

但人力總有窮儘時一部分人依然無法逃脫被淘汰的命運,此時奧地利帝國的國力還沒到能養活“任何人”的程度。

在18481849,兩年的時間裡沒有發生饑荒,一方麵是弗蘭茨早就做好了糧食儲備,另一方麵則是從殖民地掠奪式的索取。

在這兩年間奧地利帝國所有在非洲西部,西南部的殖民地都發生了饑荒。

為了能快速回本,奧地利帝國殖民地主要種植的是經濟作物,而糧食從哪裡來呢?

答案是搶。

之前由於立足未穩,奧地利帝國在非洲殖民地采取的是合作的方式,用糧食、商品、武器來換取當地原始王國的勞動力。

其實由當地的原始王國實施間接管理要比奧地利帝國直接馴化、管理黑奴要容易得多。

由於省去了很多麻煩,效率反而是要比直接管理更高。所謂的麻煩一方麵是捕捉、馴化、管理、控製黑奴的成本,另一方麵則是降低了當地部落的敵視情緒。

另外沒有直接管理也就避免了過多的感情投入,相反由於平行管理會加重普通殖民者對黑人部落的歧視。

當然那些黑人奴隸和監工如果處處表現出遠超奧地利帝國殖民者的能力、智慧與品格,那麼弗蘭茨就會被這招反噬。

不過弗蘭茨不覺得有這種可能。當然,為了以防萬一,弗蘭茨在殖民地委派的神父都是一群大德意誌主義者,他們對黑人不會有半點好感。

而且這還是一招陽謀,由於采用的是間接控製,所以避免了和當地原住民直接衝突。

本該在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間的矛盾就轉嫁給了原住民與原住民統治階級的矛盾,而那些部族領袖雖然很壞,但卻不蠢。

他們也知道不能太過逼迫本族人,然而他們也不想或者說不能放棄和奧地利帝國合作換取物資的機會。

於是乎這些部落首領們紛紛選擇了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辦法——獵奴。

那些人數多的部落進攻人數少的部落,人數少的部落則是通過偷襲,聯合其他小部落的方式對抗大部落。

所有的部落都或主動、或被動地開始更加依賴奧地利帝國的殖民者,因為殖民者可以提供強大的武器和壓倒性的力量。

各種陰謀詭計和慘無人道的屠殺不斷上演,在不斷吞噬融合之後,最終剩下的隻有幾個最卑鄙、最強大的部落。

本來這場遊戲應該還會持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然而戰爭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老實說1848年的戰爭壓力比弗蘭茨想象中要大,他起初認為自己囤積的糧食足夠用十年。

然而現實是戰爭期間奧地利帝國湧入了大量難民,大大增加了糧食缺口。

除此之外,限製糧價並不能完全阻止非法商人投機倒把,大量的糧食被少部分人囤積,甚至轉移到國外。

虛報儲量和監守自盜更是屢見不鮮,很多儲備基地在之前的豐年並沒有購入足夠多的糧食,但錯誤的情報卻讓弗蘭茨產生了誤判。

之後隨著戰爭到來糧食價格暴漲,一部分官員更是起了邪念,趁機吃拿卡要暫且不提,部分地區還有人養起私兵,更有甚者通過秘密渠道偷偷資敵。

戰後十九座方舟的主管,其中十五位遭到槍決,一人流放,屁股乾淨的隻有三個人。

(弗蘭茨為戰時準備的秘密糧倉又被稱為方舟,能混到方舟主管的人一般都有著相當強的個人能力和家族背景。)

在各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弗蘭茨不得不通過掠奪殖民地的方式來彌補遠高於預期的損耗。

其實加速殖民進度也在弗蘭茨的計劃範圍之內,隻是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能在一個更加安全的大環境下進行。

因為黑奴實在是太不好用了,清理石塊、平整土地、翻耕這種簡單的工作都乾不好,不是差強人意,而是怨聲載道。

幾乎每一個殖民地的官員都會寫信抱怨黑人部落不講信譽,小偷小摸不斷,甚至會故意破壞殖民地的設施、襲擊落單的殖民者。

所做的工作更是一塌糊塗,直到滅了幾個部落才有所收斂。

然而那些部落隻要過個一年半載便會舊態複萌,奧地利帝國的殖民者們對黑人部落不隻有警戒,甚至還很憎惡。

當弗蘭茨要求殖民地政府去掠奪那些黑人部落時,不但沒有“聖母”跳出來反對,甚至還贏得了廣泛的支持,畢竟奧地利帝國的殖民者苦黑人久矣。

“聖母”出現的前提也是要有感情基礎的,但此時奧地利帝國殖民地的大多數殖民者與黑人並沒有直接接觸,他們看到的是一群野蠻、暴力、殘忍嗜殺、道德敗壞、卑鄙無恥的類人生物。

更可恨的是這群家夥在工作中遺留的問題都需要己方承擔,甚至還要將有限的物資分給他們。

除了極少數人以外,大多數“聖母”都是因為事情沒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沒有損失可以隨便凹人設,但凡動了他們的利益翻臉比翻書還快。

於是乎本該“聖母”的那群人成了此時的急先鋒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