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倍?!”
施瓦岑貝格親王語氣激動,可以感到他內心十分興奮。其實對於弗蘭茨的驚人計劃他早有準備,隻不過他還是被其計劃的宏偉程度所震驚到了。
然而要有經濟學家或者鐵路專家在場的話,一定會提出疑問奧地利帝國真的需要這麼多鐵路嗎?
要知道英國人正是因為盲目地無序地擴張,結果導致了經濟危機讓整個國家都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如果奧地利帝國不加以節製地擴張下去,那麼極有可能會步英國人的後塵。
“確切地說是增加到十倍,也就是85000公裡。”
弗蘭茨補充道,他對這個數字很有信心。
一戰前奧匈帝國鐵路為43280公裡,不得不說當時奧地利的工程師真的非常有實力和眼光,因為即便到了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這些鐵路規劃依然被各國所沿用。
但此時的奧地利帝國卻不同,北意大利沒有失去,又獲得了貝爾格萊德、西波斯尼亞、黑山、阿爾巴尼亞等地區。
除此之外南意大利和希臘這兩個窮兄弟也需要奧地利的照拂,而且弗蘭茨認為奧地利帝國不止於此,所以85000公裡是一個合理的數字。
鐵路這種基建自然是越早完成越好,越早完成對於經濟和工業的發展意義越大。
此時奧地利還是一個農業國,至少聖斯蒂芬王冠領地內還是以農業為主。
1848年趁著英國經濟危機,奧地利勉強靠著從殖民地掠奪式開發才在財政收入上超過了英國,但這不代表雙方的經濟實力和地位已經相等。
想要超過英國光靠非洲這點殖民地是不夠的,因為奧地利帝國在非洲所有殖民地的產出也沒法和一個印度相提並論。
想要守住手中的殖民地,強大的工業是必須的,如果自身工業實力不強,那麼可能根本就不需要外敵,殖民地本身就會發生叛亂。
除此之外鐵路最大的作用就是國土安全,想要徹底解決匈牙利問題,僅僅消滅山中之賊是不夠的。
比起四處駐紮大軍,不如多修鐵路,讓其徹底接入奧地利帝國。
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也是如此,與其費儘心力防止彆國人員進入倒不如加強對其本身的控製。
那些摩爾達維亞人和瓦拉幾亞人又不是傻子,他們自然分得清哪裡更好。而且見到事不可為,大概率會加入奧地利成為特蘭西瓦尼亞人。
“可是,陛下。如果要在十年之內完成這偉大的計劃,我們每年需要修建7650公裡鐵路。
但此前隻有美國人和英國人曾經在一年之內修建過超過2000公裡鐵路,計劃的時間是否可以延長一些?”
老實說施瓦岑貝格親王是真的覺得這個計劃有可行性,畢竟在他心目中隻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夠多就沒什麼辦不成的。
就像多瑙河的水患,一千多年了從來沒人能治理,但弗蘭茨在登基之前就將其輕描淡寫地解決了。
如果不是匈牙利人炸毀了步森大壩,人們都已經忘了多瑙河時常泛濫這個事實。
而且那幾十萬匈牙利戰俘不但每天供給他們吃喝,甚至還得給他們開工資。雖說支付隻是預期鈔和信用點,但如果不讓他們乾點什麼,施瓦岑貝格親王簡直渾身難受。
但事實上修建鐵路不隻需要人,還需要各種材料,單單是鐵軌就已經超過了此時奧地利的工業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