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瑞士的寒冬(1 / 1)

推荐阅读:

1845年對於瑞士來說是可怕的一年,冬天沒有下雪,全年水災不斷,農作物歉收,從比利時進口穀物又帶來了馬鈴薯晚疫病,到冬季麵包的價格比1844年上漲了1000%。

人們不得不在垃圾堆裡尋找一切可食用的東西,很多人都需要靠領救濟金生活,全年的死亡人數是出生人數的兩倍還多。

曾經的瑞士是中歐紡織業的中心,然而隨著各國貿易保護政策的出台瑞士的紡織業進入了寒冬。

由於弗蘭茨的乾預奧地利紡織業異軍突起,加上控製了廉價的原料產地,更是對整個中歐地區的紡織業進行了降維打擊。

如鐘表、機械製造等行業同樣慘重,尤其是在與奧地利和法蘭西開放貿易之後國內工業更是一片哀嚎。

大量廉價到可怕的外國工業品進入了瑞士市場,從奧地利引進的先進農具在解放了勞動力的同時造成了大量農業人口失業。

而同時由於資本的逐利性,大量的農田被變成牧場,更加劇了這一現象。

在這種背景下瑞士的經濟要比曆史上脆弱得多,當天災來臨時瑞士政府和人民都顯得束手無策。

瑞士周圍強國林立,它自然不敢把矛盾轉嫁給奧地利、法蘭西、普魯士這種強國頭上。

於是乎瑞士國內各邦之間瘋狂施加掠奪性關稅,提切諾州利用自己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瘋狂加稅,光是過路稅就有十三種,而且還添加了大量違禁品檢查,路過的每箱貨物都必須接受檢查。

伯爾尼開征消費稅,目的是打擊沃州的釀酒產業,瓦萊州由於自己產業齊全乾脆禁止其他各州貨物進入當地

瑞士唯一穩步增長的行業便是旅遊業,由於地處阿爾卑斯山脈風景宜人,同時新興的資產階級和貴族也更願意為此買單。

再加上交通業的發展和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讓旅遊業正在向一項獨立的產業發展。

不過此時的旅遊業被稱為旅行更合適一些,畢竟大多數的旅遊都是帶著強烈目的去的。

比如藝術家采風、尋找靈感,又比如商人去尋找商機、洽談生意,亦或是像是卡爾大公那樣壓根就是去踩點準備打仗的。

弗蘭茨曾經和約翰大公搞過一家旅遊公司,通過組織維也納那些有錢有閒的人去旅遊拉動當地經濟發展,順便還能薅一波羊毛。

隻不過這旅遊很快就變味了,隻要有個大人物去就會有一大群人像蒼蠅一樣跟著,比起旅遊更像是政治投機。

但若沒有大人物參加,那便會門可羅雀。錢是賺到了,但是口碑並沒有打出去。

此外近代歐美曆史上第一次有組織的商業性旅遊是在1841年由托馬斯·庫克發起的,第二次發生在1845年同樣是由托馬斯·庫克組織的,同年他建立世界近代第一家旅行社。

(有大佬說華夏在商朝時就有了旅遊這個概念,南北朝時期就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旅行社。

此外阿拉伯世界從七世紀開始不斷的麥加朝聖也可以被視為旅遊,曆史上同樣湧現過不少專門的組織。

所以在這裡隻說是近代第一家。)

不過維也納從來就不缺大人物,除了政客、官員,還有藝術家和銀行家,反正總能找到出行的理由。

但直到弗蘭茨拿下了暗夜劇場和日光劇場,才讓這個產業走向正軌。

這些“女團”的明星們可比弗蘭茨會拉客多了,而且由於弗蘭茨將一部分年紀大的、人氣差的演員培養成了導遊。

讓很多“金絲雀”們都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所以格外上心。再加上專業對口,奧地利的旅遊產業在世界上一騎絕塵。

之前哪怕拿鞭子抽也沒人願意報名的文化課,此時反而成了這些“金絲雀”們最熱衷的話題。

弗蘭茨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這些舞者、演員們的退休問題,畢竟她們不可能永遠年輕,所以那些剛入行或入行不久的人會更加傾向於暗夜和日光兩家劇場。

大量優質新人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兩家劇場的實力和潛力,很快就從競爭中勝出。

再加上頭部效應,讓那些優秀的編輯、作家、音樂家也不得不參與其中。弗蘭茨已經初步拿下了維也納的娛樂業。

安全方麵再雇傭一些安布雷拉公司的退伍兵當保鏢,完美解決了弗蘭茨旗下人員的就業問題。

書歸正傳此時瑞士還遠稱不上什麼和平之國,先不說內戰的風波,單單是他們對旅行者的態度就有很大問題。

部分地區政府甚至為了解決自己的經濟危機還支持宰客行為,那些傳說中的豪華旅店很多時候隻能讓旅客住在肮臟、逼仄的空間裡。

然後便是強製消費,有的旅客想要喝一杯羊奶,但最後卻不得不買下一隻羊。

一些當地的手工製品更是賣出了天價,一隻在法國賣五十法郎的雜牌機械表,在當地要賣五百法郎的天價。

食宿、馬車費用高得離譜的同時還必須支付高額小費,以至於很多慕名而來的外國人都表示不會再來第二次。

當然一部分人會選擇窮遊,他們不坐馬車,幾乎不住旅店也不購物,自帶吃食,就為了體驗原汁原味的大自然。

那當地的牧羊人們會教他們重新做人,此時的瑞士和後世的澳大利亞差不多,隨手乾掉幾個背包客真不是啥大問題,畢竟沒什麼人會整天盯著背後。

衣物、隨身物品會被收刮一空,屍體也很快會被山間的野獸清理掉,真正做到赤條條來,赤條條去。

兩相對比之下,奧地利的旅遊業就要規範得多了,人文氣息更加濃厚,而且同樣不缺自然景觀。

最主要的是物價相對較低,畢竟奧地利的商品本身出口就貴,再加上各國海關重重加稅往往價格都十分離譜。

同時弗蘭茨也很注重宣傳,除了整天在報紙、雜誌上美化奧地利帝國以外,那些來訪的藝術家和科學家也會受到特彆的優待,甚至會給他們一筆小錢讓其創作一些作品啥的。

雖然這種委托創作一般來說很難出現什麼精品,但事實證明隻要網撒得夠大,總會撈上來一些大魚。

一些法國人或是因為民族氣節,或是因為錢給得不夠,他們創作出了一批“黑”奧地利的作品。

隻不過由於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的藝術鑒賞力不夠,反而起了反作用,那些朗朗上口的歌謠和膾炙人口的作品反而成了奧地利文化入侵法國的幫凶。

當然也有雨果這種天生的反骨仔,那些權威越是抹黑,他就越想去看看。

(本章完)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