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抗清 > 第102章 咱大清未必沒有第五藩

第102章 咱大清未必沒有第五藩(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老張給燕京的奏折為王五辯解說情,除了私心外,也是例行公事。

入關以來,凡降而複叛之將,清廷都是派人先招撫,招撫不成才調兵來攻。

如南昌之金、王,大同之薑瓖。

聞知兩地複叛,燕京第一時間並非調兵鎮壓,而是火速派人“協商”。

大同那邊,多爾袞更是嚇的寫親筆信給薑瓖,說什麼你起兵造反肯定是有奸人蠱惑,也是事出有因,隻要悔罪重新歸誠,大清定當宥有恩養。

總之,不管你殺了多少滿洲人,殺了多少八旗官,隻要你肯再投降,那就既往不咎。

何以如此好說話?

實因滿兵不足也。

是否秋後算賬則是另一回事。

有這成例規矩在,作為湖廣總督的老張,肯定也要把“和談”的招牌亮出來,好給燕京一個協商解決的渠道。

王五這個小老弟雖然狡猾,但為人處事方麵還是不錯的。

作為老大哥,也是前輩的老張,不希望小老弟把路給走絕了。

除非,他老丈人也動了。

否則,最好是跟燕京好好協商一下,爭取雙方都有一個體麵。

老張篤定燕京那邊肯定要談的。

因為現時局麵比之當年好不到哪去。

當年是滿兵不足,今天不僅是滿兵不足,更是漢兵也不足。

身為湖廣總督,沒有人比老張更清楚湖廣境內清軍情況。

以現在局麵來看,王五那小老弟雖然這一步走的極其愚蠢冒險,且毫無理由,讓人半點頭緒也摸不著,但好死不死的正好踩中清軍的軟肋。

即兩頭難的局麵。

若調西山的重兵來圍荊州,西山的明軍肯定會跑出來,那幫積年老賊被困在山裡十多年,跑出來能得了!

不調西山的重兵,荊州的明軍在王五指揮下肯定會拚命往外打,導致叛亂地盤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到西山包圍圈。

因此,肯定得堵住荊州。

如此局麵,不就兩頭難麼。

顧頭又要顧尾,這兵就真的難抽也難調。

看著湖廣境內清軍多達十萬餘眾,兵力遠甚於東西兩股明軍,但實則都被明軍給“按”著沒法動。

尤其小小西山,一縣不到之地,民兩三萬、兵七八千,卻能牽製三省清軍近二十萬眾!

給句公道話,真就曆代罕見也。

陝西那邊的兵指望不上,西山橫在那裡。

四川的兵倒是能打,問題是誰敢調。

那幫忠於吳三桂的川軍一旦正大光明進入湖廣,怕是請神容易送神難。

弄不好,小小的荊州能成為大清王朝垮台的導火索。

河南、河北的營兵,本就調了不少參加圍剿夔東,又要遮護京畿,哪能全調出來。

下遊的江西、江南兵遠水救不了近火。

其它地方更不談了。

燕京那邊,剛剛拚湊的一萬滿洲八旗全軍覆沒在西山,傷口還沒愈口哪有兵可調。

那真滿大兵又哪裡還堪用。

康親王傑書這次南下帶的六千八旗兵,就是從蒙八旗和漢八旗抽調的,一個滿洲也沒有。

老張越想越覺有意思,索性在房中將自己代入為小老弟推演起戰局來。

推著推著,心血來潮,開始翻箱倒櫃找一份十幾年前的奏疏副本。

沒到湖廣就職前,老張一直是內秘書院和國史館的大學士,各地奏疏進京後第一時間老張看不到,但稍後卻要全部發往三院歸檔。

這些奏疏不僅是國史的第一史料,有些奏疏內容更是叫人眼前大亮,拍案叫絕的存在。

通常這種奏疏,內三院的大學士們都會抄寫帶回家中私人珍藏。

老張也不例外。

他找的是當年南贛巡撫劉武元在金、王造反後給朝廷的一份奏折抄本。

上麵說了一件事,就是有個叫胡澹的人為叛將王得仁提了一個戰略——“乘破竹之勢,以清兵旗號服色順流而下,揚言章撫院請救者,江南必開門納君,其將吏文武可以立擒。遂更旗幟,播年號,祭告陵寢,騰檄山東,中原必聞風響應,大河南北,西及山、陝,其誰得而為清有也?”

意思是這個叫胡澹的人勸王得仁趁下遊清軍尚不知道南昌易幟歸明的消息,立即抽調精兵數千人假冒清軍沿江東下,下遊的清軍因為不知上遊出事肯定沒有防備,因此可以輕鬆奪取江南。

隻要占領南京,天下就將不為清所有也。

王得仁甚是讚同,立即派人到南昌將此策略告知金聲桓,金聲桓忙召集親信官幕商討大舉出兵東下南京的方案。

參加會議的人多數都表示讚成,都說此上策也。

一個叫黃人龍的部將卻說必須先拿下贛州才能采取東進戰略,因為當年明朝的寧王反叛時就是被贛州巡撫王守仁所擒。

意贛州為江西要地,必先奪之。

這是典型的教條主義。

當年寧王朱宸濠是以明朝藩王身份以南昌一城之地反叛朝廷,金、王則是反清歸明,二者性質完全不同。

贛州於南昌是重要,然南京於天下更重要。

黃人龍的餿主意令金聲桓改變主意,全軍主力去攻打贛州,結果錯失良機,終釀失敗。

將這份劉武元的奏疏抄本看了又看後,老張做了兩件事。

一是將這封奏疏抄本讓外甥章阿慶帶給荊州的小老弟,希望小老弟能好生參考一下,有能力的話可以搞一搞。

另外就是讓人將荊州叛亂消息在城中傳播,並揚言凡家中有人參加荊州叛軍的一律捉拿殺頭。

私底下卻又以守城需要大量糧草為由開了兩門,結果便是武昌城中與叛軍有“瓜葛”的百姓舉家出逃荊州。

事關重大,老張親自將外甥送到城門,四下看了眼壓低聲音又囑咐外甥一句:“到了荊州與王都統說明,聲勢越大,這身價才越高。”

稍頓,一臉老謀深算樣,“我大清繼定南、平西、平南、靖南之後,未必沒有第五藩。”

這話聽的外甥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舅舅身為湖廣總督怎麼能心向叛將呢。

“同樣的道理也能用在你舅舅我身上。”

老張微微搖頭,內中道理太過深奧,一時半會跟這外甥也解釋不清。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