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時間的趕路,這一天說道終於靠近了天津外圍。在中午休息的時候,老掌櫃把王家三兄弟叫到眼前說道:“下午就要到天津了,所以我有件事情想跟你們三兄弟商量。”
王大躬身說道:“老掌櫃您說,我們兄弟三個一定儘力去辦。”
老掌櫃笑著說道:“我對正國這個孩子很喜歡,所以我想把他收下來當學徒,不知你們怎麼想?”
王大一聽這話臉色立刻就變了,他可知道給人當夥計是怎麼回事!說是當夥計,但是在初期的時候跟賣身沒什麼區彆,連生死都不在自己手裡!所以他連連搖頭說道:“不行,不行!老掌櫃,我家老三是正經讀過書的人,我王家還指望著他將來出人頭地,萬萬不能去當夥計。”
老掌櫃說道:“這事不光你說,你也得問問正國怎麼想。”
可是王大卻斬釘截鐵的說道:“他怎麼想都不成!我是他大哥,我說了算,我一定會把他帶回家中去的!”
老掌櫃看向王正國,王正國雖然猶豫,但最後還是表示聽從他大哥的意見。無奈之下老掌櫃也隻能搖著頭說道:“原本我就想著你們不大可能答應,也隻是想儘力勸一勸。既然這樣我也就不多嘴了。反正下午就進天津地界,咱們的緣分也就儘了!到時候你們就自謀生路吧!”
王大在外麵走過幾年,知道此時該說什麼話,立刻說道:“這一路上多虧了老掌櫃照顧,還指點了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可謝謝您了!”
說完他還帶著兄弟二人給老掌櫃磕頭,老正國很坦然的受了他們的禮,等他們起身之後說道:“天津這裡的事情我和你們說了不少,你們應該有個大致的了解。在這裡想要活命不,難攢些錢也不難!但有有一樣記住了,一定要守規矩,看見穿短比甲的人一定要恭敬!”
然後他又絮絮叨叨的說了許多。等過了休息時間商隊繼續前行。等到白日西下的時候,他們果然來到了天津縣城外麵。這時老掌櫃叫來三兄弟指著前麵的棚子說道:“以前跟你們說過規矩,現在你們就去那裡報個身份,日後你們要自己多加小心了!”
三兄弟謝過老掌櫃之後又和隊裡的其他人打過招呼,兩批人就徹底分開,估計他們此生可能再也沒有相見的時候了。
等商隊走遠了,王三幫著兩個弟弟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後說道:“跟我來,咱們先按老掌櫃說的去報個身份。”
說完王大帶著兩個人走向了路邊的第一個棚子,那個棚子非常顯眼,裡麵的人也非常顯眼,一個差役,一個書吏,還有五六個幫閒、
他們三個人剛走進棚子,一個幫閒上前來問道:“從哪兒來?往哪兒去?有路引嗎?拿出來看看!”
路引這個東西是明朝初期特有的,類似介紹信的東西。當時的大明人若是離開本鄉本土百裡以外就需要手持路引。路引上麵記載了他的姓名,地址,容貌等信息。若是沒有路引就會被緝拿歸案。
這東西的產生也是出自於朱元璋的想法。他執政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希望“阡陌縱橫,雞犬相聞,但老死不相往來!”這樣就能達到安民固本,不會生事的作用。
但是他卻不想想,隨著社會的發展,誰又能有辦法將人禁錮在土地上的?所以就像剛才說的那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路引這個東西已經隻是存在於官府的口頭之中。這個幫閒問話也隻是隨意的按套路問一下,表示程序上的正確,他也沒指望王大能拿出路引來。
而問道自然是明白的,他點頭哈腰的說道:“這位爺,我們鄉裡遭了大災了,出來的匆忙,沒辦法去開路引。”
這個幫閒失笑一聲說道:“都他娘的說自己家鄉裡招災了,當老子不識數那!還不是為了避開青黃不接的這段時間!行了,都過來報上籍貫,姓名。”
隨後他將王大三個人領到書吏的桌子前,順利的錄下需要的信息。不過這引發了書吏和差役們的一陣哄笑,因為他們三個人登記的名字實在是太有趣了!王大!王二!王正國!
那個差役忍不住笑著說道:“王大,王二,王正國!你們爹娘是怎麼給你們起的名字?這得多喜歡老三呢!”
王大“嘿嘿”的陪笑不打算說話,可是王正國卻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學生的名字並非是父母給起的,乃是家師給起的!所以與兩位兄長的名字有些差異。”
差役一聽“嘿嘿”一笑說道:“原來還是個小先生,倒是失敬了!”
他嘴上說“失敬了”,身子可沒動,依舊坐在椅子上還翹著二郎腿。因為像王正國這樣普通的學生他見的多了!尤其是出來逃荒的讀書人能有什麼背景,恐怕連生生員都不是,所以他根本就不在乎!
王三聽到差役的調侃也沒生氣,隻是微微躬身說道:“這位柴爺並未施禮!隻是家師給學生起了名字,學生總要維護一二。”
他這話一說棚子裡的人都對他有了很大的好感!因為尊師重道在任何時候都是說的通的!所以差役上下打量了三兄弟一番直接說道;“看你這小先生還不錯,給你們指條明路!”
說完他一指對麵的棚子說道:“看見對麵的棚子沒有?那正在招人到海邊修堤,據說還要修鹽廠!到那裡去吧,能混個肚兒圓不說,回鄉的時候還能帶些銀錢回去!”
可是王大卻不想去!因為他在家鄉服役的時候修過河堤,通過河道,知道這其中的苦楚!夥食被克扣不說,活還非常重!再加上在水邊乾活,服役的人經常會得上和濕氣相關的疾病!
而對他們來說是萬萬生不得病的!他們要是生病了就隻能是硬扛,扛不過去就死!所以他連連拱手說道:“多謝差爺的指點,小人馬上就去哪裡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