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錦衣0611人選張佩珈說道:「雖然現在不知道來的是誰,但是恐怕來者不善,這口氣不好出!」
譚翠穎嘟著嘴說道:「就是嘛,說什麼查賬,分明是奔著咱家的產業來的!」
劉昊嘉說道:「查賬我不擔心,他們查不出什麼來的,因為咱們本來就沒在賬上做手腳,光靠著自家的產業和租金就是日進鬥金了!不過萬歲爺寫信來提醒我,倒是把我當成個贓官了!」
隻怕終究是小心一點,他扯了劉昊嘉一把說道:「哥哥這話可不好亂說!萬歲爺那麼說也是心裡向著哥哥。這才給哥哥提個醒兒!」
劉昊嘉笑道:「這個我自然知道,我隻是想,萬歲爺他是小看了我!」
譚翠穎說道:「萬歲爺那裡怎麼應付都好說,隻是來的人裡麵必然都是侯府的對頭,隻怕不好相與!」
劉昊嘉嗬嗬一笑說道:「現在隻是不知道是誰來,要是知道是誰就好應付了!不過倒是可以事先布置一番!」
隨後劉昊嘉就叫來人布置下去,張佩珈兩人在一旁聽的先是驚訝的瞪大了眼睛,然後就是吃吃發笑!
等人走了,平靜笑著說道:「哥哥,這種招數何等下作!」
譚翠穎卻反駁說道:「姐姐倒是說錯了!丟齷齪的人就要用齷齪的招數,難道還要等他們欺負上門來?」
劉昊嘉點頭說道:「所以他們得什麼下場,全看他們自己行什麼路!」
幾天後,大批的囚車湧進京師,將天津所有主要案犯儘數送了過來。隨後這些案犯自然由刑部的人去接手。案犯進入刑部大牢後,刑部的人迫不及待的開始盤問,想從中揪出一些蹊蹺來!
可是沒想到的是,絕大部分的案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供認不諱!尤其是幾位河幫的當家更是生怕自己死的不快一樣,將所有的罪名儘數攬下!
但是刑部的人也都是斷案的老手,從他們說話時的語氣神態上就能判斷出此案彆有內情。所以他們想在幾個翻供的人身上打開突破口。可是翻供的幾個人也說不出個一二三來!
再對照大部分人的口供,刑部官員唯一能得出來的結論便是這幾個人想抵賴求生!所以刑部的人明知道案子有蹊蹺也審不下去了!而且他們麵對案犯連多餘的手段都不敢使,因為張嘉派了東廠的人隨堂聽案!
刑部的人雖然反對卻沒有理由。畢竟這案子涉及到白蓮教匪,東廠參與其中也是應有之意。所以明知道這個案子另有名堂,他們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下了!
至此所有人都已經理清其中的脈絡,肯定是有人想要劉昊嘉好看,借收稅的機會想引發民亂,再將引發民亂的罪名安在武寧候身上!可偏是武寧候技高一籌,不僅知道了真相,反而借力打力將動手的這些人全坑進去了!
至於王先生和他的兩名隨從在抵達京師的第二天就死的乾乾淨淨的,全部都是自縊身亡!眾人也明白是怎麼回事,這是主宰會的手筆!
他們明知道王先生供不出什麼東西的情況下還要動手殺人,隻不過是為了恐嚇一下給他們辦事的那些人,叫他們被抓住後不要胡亂說話。隻是他們這麼做反而讓萬曆帝借機拿下了刑部的幾個官員。
事情到了這裡,整個天津的事情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可是去天津查賬的人卻死活定不下來!原因不是沒人去,而是要去的人太多!各方的人都想在天津插一手,所以一時間內部爭論的特彆厲害!
好的張四維也知道事不宜遲的道理,怕再拖下去就生變故了,所以在他的乾預下總算是定下了人來!
第一個人是這次查賬的主力,乃是戶部的一名員外郎,名叫何先理。他會帶著戶部盤賬的好手將天津上上下下的盤查一遍!此人在戶部也是極有聲望的,就是在戶部十餘年間,
他的賬薄從沒出錯!
在他得到這個職務之後得到了眾多的官員恭賀,還得了不少宴請,話裡話外都是拜托他一定要想辦法查出些紕漏來!而何先理也明白自己所擔負的重任,自然是表示竭儘所能為國逐出蠹蟲!
第二個人乃是錦衣衛當中的一個千戶,名叫徐萬江!此人乃是劉守有的心腹,是是他費儘心機才安插到隊伍當中來的,而且還借了一些張居正的名頭才得以成功。
而且劉守有再徐萬江拿到內閣的文書後還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到了天津之後,一定要將天津的千戶所掌握在手裡。然後就是儘力的找劉昊嘉的麻煩,好在他身上擠出油水來!
三個人則是都察院的一名禦史,名叫薑玉忠。此人在禦史當中也頗有名望,而且此人做事頗有分寸,要不然也不能在前幾次都察院同劉昊嘉的交鋒當中都沒受到什麼損傷。所以那些禦史中的先鋒倒下之後,倒是將此人凸顯了出來!
第四個人乃是兵部職方司的郎中的吳雲山。此人據說是兵部當中少有的知兵之人!隻是這知兵二字若是落到劉昊嘉耳朵裡,隻怕又要被他嗤笑一番。
在大明朝有一個很有趣的潛規則,就是分為清流和濁流。往大致的方向說,所謂的濁流就是負責辦具體事務的官員,而清流就是那些不乾活兒,但卻用嘴巴指點江山的人!
吳雲山既然能被眾多朝官推舉出來前往天津,顯然他是清流當中的人物,要不然怎麼會有這種的肥差落在他頭上!但是偏偏一個清流身上卻掛著知兵的名頭。其中的成色如何便是有待商催了。
至於第五個人最令人驚訝,居然是內關監的太監張張石、要張石也是宮中的老人了,到萬曆朝這裡已經是曆經三朝。不過此人權利心不大,始終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倒是在外臣當中有個好名聲。
實際上萬曆帝打算把張鬆塞進這個隊伍當中去的,甚至已經做好了和朝臣們翻臉的準備。但是奈何李太後卻親自點了張石的名字,所以萬曆帝雖然萬般不願,但也隻能是無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