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古鏡不找了?」祝老滿臉疑惑,眉頭漸漸擰成了個「川」字,「小沈,這是為何啊?可把老頭子我弄糊塗了!」
語氣裡隱隱透著幾分懷疑,好似在說:你小子剛才該不會是拿老頭子尋開心吧?
一直站在不遠處的秦美靈也有些緊張的看著沈愈,她不知道自家總裁的未婚夫為何突然說出剛才那句話。
她倒不是信不過沈愈,也不是擔心沈愈瘋了,而是感覺沈愈說話時應該講究一些策略!
彆人不知道祝老,但是她作為祝老胞妹的女兒,嫡親的外甥女,可是十分清楚自己這位舅舅的脾氣。
極為固執!
甚至可說很臭!
不高興了,哪怕他的獨子也會臭罵一頓!
隻有裴玉琴靜靜的看著沈愈,美眸中滿是信任。
沈愈並未直接回應祝老的疑問,而是緩緩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從木匣中捧起那枚令他格外關注的古幣。
他穩穩地將古幣置於掌心,而後緩緩展示給祝老,不緊不慢地開口道:「祝老,依晚輩看,驅煞鎮煞無需再費心去尋找傳世古鏡,用這枚"道經師寶"錢足矣!」
古幣為銅製,單論材質,比起祝老此前送給沈愈的淳化元寶金幣來要遜色不少。
可若說起品相與古幣獨有的氣質,卻絲毫不輸那枚淳化元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正麵,端端正正地鑄著「道經師寶」四個隸書大字,字體古樸蒼勁,筆鋒剛健有力,方寸之間,儘顯書法的深厚底蘊與無窮魅力。
輕輕將古幣翻轉過來,背麵是「三清賜福」四字楷書。
這幾個字的筆法與正麵的「道經師寶」截然不同。
正麵字體中規中矩,透著沉穩大氣,而背麵這幾個字,卻靈動飄逸,宛如符籙上的字體一般,仿佛蘊含著無儘的祥瑞與辟邪之力,讓人看了心底不由自主產生一種安全感!
如果說剛才的淳化元寶是佛家的供養錢,充滿了慈悲祥和的佛韻,那麼這枚「道經師寶」便是道家的供養錢,散發著道法自然,包容萬相的道家風骨。
第(1/3)頁
第(2/3)頁
「道經師寶」,在道家的文化裡有著非凡的意義。
首先,可以從三清那裡獲取法力與好運,是溝通天地神靈的一種媒介。在道家的諸多儀式中,但凡使用符咒,大多需要加蓋「道經師寶」的法印,以此來增強符咒的靈力。
另外,道、經、師,代表著道教所尊崇的最高境界,是道教信仰的核心所在,代表的是三清道祖。。
見祝老依舊緊鎖眉頭,沈愈朝祝老笑笑,語氣輕鬆的道,:祝老,您不必有什麼疑慮。晚輩的意思是,有了這件法器,實在沒必要再去尋覓什麼傳世古鏡。把它放在供案上,憑借它的靈力,什麼煞氣都會一消而散!」
「什麼,這枚古幣竟然是法器?」祝老聽了沈愈的話,目光瞬間緊緊地鎖住那枚「道經師寶」錢,眼中滿是不可思議。
在他眼中,這不過是一枚有些年頭的古幣,雖然來曆比較特殊,但從未想過它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沈愈點點頭,剛才他已經運用自己鑒寶的特殊能力仔細查看過了,這枚古幣是明早期的,並且,他還察覺到有一個很小的靈氣光團在「三清賜福」四字上躍動,似乎想要脫離古幣進入他的身體。
不過沈愈心念一動,拒絕了讓靈氣逸出。因為他知道靈氣一旦離開古幣,這枚古幣驅煞鎮煞的效用便會大大減少。
「祝老,不知道您這枚道經師寶供養錢是從何處得到的?」沈愈將古幣遞還給祝老,一臉好奇地問道。
祝老指了指凳子,示意沈愈、裴玉琴、秦美靈坐下,很明顯他接下來要講述的
事情頗為冗長。
坐下後,沈愈為祝老倒了一杯熱茶,祝老緩緩品了一口方才開口,「此事說來話長,這枚古幣是我從國外得到的。不過既不是在古玩市場淘來的,也不是從朋友手中所得,而是來自一座道觀。
「準確地說,是一座位於美利堅的道觀。」
說完,他目光緊緊地盯著沈愈,想看看沈愈聽到國外道觀後會是怎樣的表情。
畢竟道教是華夏的本土宗教,在國外可說極為罕見,乍一聽到國外有道觀,一般人都會覺得難以置信,甚至覺得有些荒誕。
然而沈愈卻沒有任何情緒上的波動,臉上的表情平靜如水,沒有絲毫變化,仿佛聽到國外有道觀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這不由得讓祝老再次對沈愈高看一眼,心中暗自讚歎沈愈的見識不凡與沉穩淡定。
「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受邀去美利堅參加一個東方文化交流活動。
第(2/3)頁
第(3/3)頁
「起初,我本來並不知道有這麼一個道觀,是在住的賓館裡聽到有人提起在前去探訪!
「道觀叫作「純元觀」,乃是上世紀二十年代建造。
「雖然不大,但是典型的飛簷翹角雕梁畫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當時,道觀木門敞開,一個膚色白淨,頭梳道髻,髻上插一根木簪,穿一件洗的發白道服的道士正在院子裡打掃。
「此人氣質非凡,給人一種仙風道骨飄然出塵的高人風範!
「見我進觀,那人主動跟我打招呼,交談下方才知道對方乃是純元觀之觀主,知道我是華夏故鄉人,連忙讓邀請進廂房飲茶!」
聽到「純元觀」這三個字,沈愈心中猛地一動,暗自嘀咕起來:「這怎麼如此像汪老曾提過的天仙局呢?汪老說的那座道觀也在美利堅,名字同樣叫純元觀,而且聽祝老描述,這觀主的衣著打扮和汪老所說的幾乎一模一樣!」
沈愈心中雖滿是疑惑,但他並未表現出來,也絲毫沒有打斷祝老的打算。
或許是巧合也說不定!
祝老再次飲了口茶,繼續道:「進了廂房後,乾淨整潔,可說一塵不染,所用的官帽椅,太師椅,幾案、書架、書桌全是明清紅木家具。」
提及此處,祝老眼中仍難掩當時的驚詫,「我當時心中大為吃驚,當觀主泡茶時,我在書架上隨手抽出一本書籍,竟然是一部光緒年間《鏡花緣》的原刻本!
「並且保存的極為完好,沒有少頁缺字,也沒有任何的蟲蛀鼠咬。」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