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麵對這個完全是突如其來的請求,常浩南一開始是有點懵的。
畢竟早上剛到這邊的時候,薑甫和的那點子情緒,他雖然沒往深裡麵去想,但也還是能感受到的。
怎麼這才過了不到半天功夫,態度直接來了個540°大轉彎?
你聽那用詞都不是“加入”而是直接請自己來“接手”一個項目。
而且,也不光是如此。
更主要的,還是沒想到能有垂直起降發動機這麼一說。
雖然在眼下這個時間點,624所確實應該已經拿到了r79v300發動機的部分技術資料。
但他非常確定,上輩子絕對沒有過這檔子項目。
華夏對於垂直起降飛機的研究即便一定要說存在,也僅限於70年代那個戰錘味十足的殲6垂直起降型號。
思路極度狂野,就是在殲6外麵直接掛四個升力風扇。
即便如此,它也已經是這個方向最正經的項目了。
畢竟,甭管可行性高低,至少在航空工業層麵上真正形成過一個思路。
而再往後那些,基本就都是航空發燒友的玩票作品,做不得數的。
實際上,對於如今的華夏來說,垂直起降飛機的優先級絕對不高。
雖然由於常浩南的介入,華夏如今在航空產業,乃至整個製造業領域的水平都比前世高了不少。
但綜合國力這東西不是一年兩年就能扭轉過來的。
有限的資源還是得集中在重點項目上。
垂直起降就屬於可以搞,但也可以不搞的那種。
畢竟戰鬥力肯定比不上同等技術水平的固定翼,華夏又沒有美國那種滿世界欺負小朋友的需求。
真落實下來的話,除了給海軍航空兵玩玩票以外,大概率還是得拿出來外銷。
但那又得搭配輕型航母或者兩棲攻擊艦一起賣。
這種級彆的軍售,那都是要看國際影響力的。
眼下90年代末的華夏,顯然還不太夠格。
所以,常浩南並沒有馬上選擇同意或者拒絕,而是問起了這個項目本身的原委:
“薑總,現在離渦扇10定型服役還早,我能不能參與一個新項目,也沒辦法現在就做決定……”
“隻是……不知道您說的這個垂直起降發動機……是什麼來頭啊?”
天地良心,他問出這個問題,真的隻是想滿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完全沒有任何彆的意思。
但薑甫和聽著可就不太對味了——
畢竟他之所以研究垂直起降,就是因為原來的推重比9一級大推被渦扇10這麼個核心機無限接近四代的東西給占據了生態位,迫不得已才劍走偏鋒的。
現在始作俑者竟然直接問出這個問題,頗有一種當麵ntr的美感。
第(1/3)頁
第(2/3)頁
好在薑甫和到底不是真小心眼的人,理智上也知道對方大概率根本不知道這中間的彎彎繞,所以連續做了幾個深呼吸,算是平複下來了剛剛差點紅溫的情緒。
但細想之下卻反而更難受了——
雖然說起來,他的項目是被常浩南乾掉的,然而在整個過程中,後者恐怕根本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
彆人還沒發力,自己就已經倒下了……
好氣啊,但又沒有辦法。
“薑總?”
看著臉上表情愈發擰巴的薑甫和,常浩南有點擔心自己是不是哪裡刺激到了對方,小心翼翼地又試探著喊了一聲。
“啊?”
“哦……”
薑甫和決定第二次跟自己和解。
這種事情,隻有一次和無數次。
於是,他努力維持著儘可能平淡的語氣:
“常總可能有所不知,我們院前些年自籌資金,購買了一部分r79v300發動機的技術資料回來,本來是打算當做第四代發動機的技術母本。”
“但後來發現那個核心機的性能不夠,哪怕不考慮咱們國家的生產工藝,把極限榨出來也就是個8.5-9的推重比,不符合第四代發動機的動力要求。”
實際上,這段故事,他當然是清楚的。
r79發動機雖然在核心機級數上已經有了點四代發動機那意思,但絕大部分的技術以及設計思路仍然是第三代,三代半都不太能夠上。
至少壓氣機的級壓比就不可能跟如今的渦扇10相比。
選擇激進的核心機結構,很大程度上隻是為了降低發動機重量,以支持雅克141飛機的垂直起降功能而已。
所以榨不到10一級推重比屬於情理之中。
否則俄國人自己也不用後來再費勁去開發al41f和al51f了。
不過這種時候,肯定還是應該讓對方繼續往下講。
因此,他故意做出一副疑惑的表情,甚至為了配合自己不太逼真的演技,還專門調整了一下坐姿:
“還有這種事?”
“是啊,後來就準備在它的設計基礎上應用一部分新技術,做個3-8-1-1或者3-7-1-1結構的四代核心機出來。”
講到這裡的時候,薑甫和靠在椅背上,卻並沒有感到預想之中的心悸,大約是已經釋懷了:
“結果我們這邊還沒正式開始動作,就被劉院士叫過去參加了你們太行項目的那個設計評審會,發現這個思路竟然已經被搶先了,而且完成度還非常高。”
“雖然國家這兩年對航空產業的投資增加,但顯然也不可能同時支持兩個類似的航發項目,可是話說回來,r79的技術資料是我們院自籌的資金,總也不可能就這麼扔著,最後想來想去,就隻剩下讓它重操舊業這一條出路了。”
這下子,常浩南總算是知道,對方從今天早上開始,一直持續到剛才的那種怪異神情是怎麼回事了。
原來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差點把彆人寄予厚望的項目給搞死——
雖說在原來的時間線上,這個r79核心機衍生出來的項目最終也一樣無疾而終,但至少在現在的薑甫和看來,“罪魁禍首”肯定是他常浩南跑不了了。
第(2/3)頁
第(3/3)頁
稍微停頓了一下,順便再次調整一波心態之後,薑甫和又繼續道:
“垂直起降這塊,到現在我們也研究了小一年功夫,其它部分都還好,就是這個升力風扇和主風扇之間的推力不好平衡,我們用老型號發動機做過幾次模擬測試,推力波動很大,真要裝在飛機上,恐怕起飛到一半就得翻車。”
“所以,剛才聽到您說可以用分布式控製增益矩陣來提高推力控製的精度和穩定性,我才想著,能不能把這個技術也用在我們的型號上麵。”
“技術上肯定是沒問題……”
常浩南低著頭正準備分析一下這個垂直起降項目的利弊,忽然捕捉到了對方口中的一個關鍵詞:
“等等……你剛剛說……升力風扇?”
“是啊。”
薑甫和點點頭:
“雅克141那個主發動機加升力發動機的方案我們也研究過,雖然原理比較簡單,但是升力發動機在平飛的時候完全用不上,死重實在太大,而且更主要的是,在不同發動機之間做升力平衡難度實在太高。”
“所以我們就想著,能不能用一台發動機,但是把推力通過兩組風扇輸出,這樣至少平衡性方麵能稍微容易做一點,當然對於發動機本身的需求就更高了……”
聽到這裡,常浩南也不由得感慨,華夏在航發領域,其實還是有些能人的。
要知道這功夫大洋彼岸的jsf項目還隻是幾個ppt,x32和x35的垂直起降型號都還沒影子,相關技術方案也隻有一些隻言片語而已。
也就是說,薑甫和他們的思路絕對是不落後的,隻不過受製於客觀條件的限製,很多想法都發揮不出來罷了。
有鑒於此,常浩南把已經到了嘴邊的婉拒之詞給吞了回去:
“垂直起降發動機,也確實是有前景的技術。”
“這樣,等渦扇10的測試告一段落之後,我會把分布式控製增益矩陣相關技術係統性地整理成材料。”
“至於主持項目……”
常浩南擺了擺手:
“渦扇10的a型和b型完成之後,下一步應該就是把它變成真正意義上的第四代發動機,這個過程可能要持續個幾年時間。”
“對於我個人來說,一是大概騰不出時間和精力參與兩個相距甚遠的項目,二來麼……也不好奪人之美,這個發動機是你們院自籌資金搞的項目,哪怕日後轉了正,主抓單位也應該是你們才對。”
“不過,薑總有需要的話,我們也可以隨時交流,都是同事嘛。”
常浩南的這段回應,可以說是相當得體。
甚至讓薑甫和因為前麵半天自己的想法而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那,就提前感謝常總的支持了……”
說話間,二人再次握了握手。
隻是這次,薑甫和終於露出了真心實意的笑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