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關於巴航工的討論畢竟隻能算節外生枝,因此沒過多久,三人之間的話題就又回到了滬飛的那條大飛機生產線上麵。
“無論如何,滬飛的總裝線和生產線都要儘量維持下去,這是上麵定下來的主基調。”
丁高恒的這句話讓旁邊的杜義山長舒了一口氣。
在後者看來,如果高層方麵都希望保下滬飛的大飛機生產能力,那至少在這方麵應該沒什麼值得擔心的了,最多就是頂著虧損繼續生產,或者轉產一些不那麼先進的型號練手而已。
當年最困難的時候,航空工業的各個製造廠基本也都是這麼熬過來的。
但對於知道後續劇情的常浩南來說卻不然。
他可太知道某些人在陽奉陰違方麵的能耐了。
華夏的民航市場,是幾千架乾線飛機的規模。
並且為了保證安全,華夏的航空公司,尤其是客運航線幾乎不會運營機齡太長的舊飛機。
所以這還是個每隔8-10年就會強製刷新一次的市場。
而對外采購飛機,無論是波音還是空客,後麵都隱藏著巨大的利益鏈條。
彆的不說,這兩家公司每年砸進來的公關費用就有十位數的規模。
一旦華夏能夠自己製造客機,尤其是主力乾線客機。
即便客機設計還是國外的,即便這個型號不是那麼先進,華夏的民航市場也肯定會首先使用由自己生產的飛機。
就像過去幾年中采購的那些d90一樣。
這樣一來,留給其它公司“自由競爭”的空間就會變小。
同時也意味著,留給那些買辦們的“利潤空間”會隨之變小。
而這是那些人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在破壞自主航空工業發展這件事情上麵,內部的敵人甚至比外部的敵人要更加積極。
他們絕不可能因為上麵定下來的基調就選擇罷手。
第(1/3)頁
第(2/3)頁
果然,丁高恒緊接著說道:
“民航總局那邊的意思是,如果md90項目因為波音對麥道的收購而失去前景,那麼可以考慮前兩年空客方麵一直在向我們推薦的ae100客機方案……”
聽到這裡的常浩南在內心冷笑一聲。
跟原來時間線上的操作如出一轍。
這個ae100項目此時連八字都還沒一撇,空客之所以找上滬飛也是因為不確定這種支線飛機大小的乾線飛機到底有沒有市場前景,因此想拉個合作方分攤風險而已。
一旦項目有所起色必定會想辦法踢掉後者。
華夏和歐洲在波音麥道兼並案中存在共同利益不假。
但在發展自主航空工業這件事情上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前世發生的事情也證明這個思路並不成功,拋棄滬飛之後空客拿出的a318客機最後隻賣出去了80來架就草草停產,買了這個型號的航空公司也很快就選擇將其退役。
實際上,百座級的客機對於華夏這個客流密度來說就是純純小醜,根本不可能撐起主要國內航線的需求。
而且ae100的起飛重量才60噸,對於滬飛的產線而言也是大材小用。
總之,選擇找ae100來繼承md90項目完全可以說是最差解,甚至還不如硬著頭皮繼續造虧本的md90。
除了故意破壞華夏的航空工業之外,根本想不出還有什麼其它理由。
丁高恒剛才的話還在繼續:
“正如小常同誌剛才說的,選擇跟空客公司合作,我們沒有主動權,對方目前的上升勢頭很猛,沒必要把一架飛機的生產完全放在我們國家進行。”
“但我目前能調動的,就隻有科工委係統相關的力量,在資源方麵完全沒辦法跟民航那邊相比啊。”
顯然,丁高恒需要更加充分的理由向上麵證明為什麼ae100這條路走不通。
而這對於他來說其實是一道超綱題。
因為在民用航空工業領域,尤其是跟具體技術無關的發展路線這方麵,本來是沒有國防科工委什麼事情的。
完全是因為常浩南幾個月前搞出來的那次航空工業標準風波,才讓丁高恒和科工委有了全方位入局的機會。
第(2/3)頁
第(3/3)頁
他本人又是搞航天和導彈出身,這兩個領域連買的機會都沒有,顯然沒有買辦的生存空間,自然也沒經曆過這種場麵。
需要一個立場可靠並且專業知識過硬的外援也就不奇怪了。
恐怕這才是找常浩南和杜義山過來的主要目的。
剛才那段如何應對波音麥道兼並案的討論,應該隻能算附加題。
隻不過常浩南把附加題給答出花來了而已。
而現在,他要開始完成必答題了。
“今年香洲航展的時候,我見過這個ae100方案。也谘詢了一些空客的技術人員。”
常浩南肯定不能在丁高恒的辦公室裡直接大罵買辦誤國,那樣攻擊性太過明顯,萬一被路過的外人聽到,還可能會給這位科工委主任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但他也不可能空口無憑地直接預言ae100的命運,所以隻好從剛剛參加過的航展入手:
“首先,空客方麵隻拿出了一個模型,這個型號甚至還沒進入總體設計階段,從我的專業角度出發判斷,就算工程師的效率再高,也需要2-3年時間才能完成從設計到量產的全部過程,所以哪怕單論項目進度,也不可能跟隨時都有可能終止的md90項目做到銜接。”
“其次,根據對方在航展上給出的數據,ae100隻有100-110個座位,是a320的三分之二左右,但是對於機場資源的占用卻和後者是同一個級彆的,運營成本方麵也沒什麼優勢,或許對於客流量較少的某些歐洲航線來說還有需求,但在我們這裡必定不會成為主流。”
“最後,就又是剛剛說過的問題了,空客顯然不可能按照我國的航空工業標準去打造一架新飛機,這就意味著如果滬飛選擇了ae100項目,就又要去接納一套全新的製造和總裝標準,長遠來看對於我國的航空工業發展未必有利。”
一連幾句話聽得丁高恒連連點頭,顯然對於這一套答案相當滿意。
但常浩南卻知道這仍然不夠。
在討論這種實際問題的時候,你不能隻提出困難,卻不給出解決辦法。
所以科工委方麵還需要拿出一個可行性更高的方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