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半個月之後。
南鄭,晴空萬裡的182廠柳林機場上。
一大一小兩架螺旋槳飛機正停在起飛跑道末端,等待著符合試驗要求的氣象條件到來。
它們自然就是那架完成改裝的運8f,以及一星期之前就從鎬京轉場過來的新舟60原型機。
在它們的機翼和尾翼上,都已經畫好了紅黑黃相間的積冰厚度標尺——
在積冰探測器精度不足的情況下,目前隻能通過視頻和高速相機抓拍的方式來獲取數據。
在常浩南和林國範二人的帶領下,182廠和金城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爆發出了堪稱驚人的工作效率。
前者隻用十餘天時間就把常浩南計算出的重點區域除冰係統從圖紙搬到了現實中,而後者則已經在金城、秦嶺和疆北三個地區建立了專門的氣象測控站——根據過去幾十年的經驗,上麵幾個地方在統計學意義上是整個華夏範圍內積冰頻率最高的地方。
不過一眾人等了幾天時間,整個大西北都是萬裡無雲的好天氣。
要擱在正常情況下,這是最適合飛行的氣候條件,但自然結冰試飛偏偏就是要“迎難而上”,沒有困難也要創造困難,眼下的環境就顯得有些不給麵子了。
“所有人,再檢查一遍飛機所有防冰係統的功能!”
梁紹修手裡拿著個大喇叭,朝飛機那邊的工作人員喊道。
“梁總,光今天就已經檢查三次了,尤其熱氣除冰係統,頻繁啟動發動機也要影響壽命的……”
旁邊的副手滿腦門黑線地小聲提醒道。
在進行真正的自然結冰試驗之前,按照常浩南和林國範等人製定的審定標準,飛機首先需要在乾燥空氣中對每個防冰係統的功能、安全和性能特性進行驗證。
但因為最近一直是晴天,所以這個流程已經進行太多次了。
“沒關係,保證萬無一失,多檢查幾遍不會有錯。”
實際上梁紹修自己也知道這麼乾不會有什麼實際作用,但如果讓大家一直閒著,那反倒會滋生焦躁或者懈怠的情緒,不如找點事乾,權當鍛煉身體了。
“常工,其實根據我們之前去北美那邊做結冰試飛的經驗,光靠地麵氣象站很難精確分析1000米以上空域的雲團特性,最好還是能有一架氣象探測飛機,在天上尋找合適的試驗空域。”
旁邊一名從602所借調過來的工程師在常浩南旁邊說道。
後者翻了個白眼: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要想改裝一架氣象探測飛機,本身就需要先通過自然結冰試驗,而要想通過自然結冰試驗,又需要一架氣象探測飛機……”
那個工程師撓了撓頭,沒有再多說什麼。
“萬事開頭難啊……”
常浩南換了個姿勢,兩隻手揣在袖子裡,斜向上45°看著天空感慨道。
這時候旁邊傳來了一段帶著濃重意大利口音的英語:
“我的朋友們,你們在這個距離海岸線1500公裡,又沒有大型水係的地方做自然結冰試驗,真的不是在和我開玩笑麼?”
說話的是一個高高瘦瘦的意大利人,叫羅西·科倫坡,阿古斯塔公司派過來跟進適航審定的代表團團長。
也不怪他這麼想,陝南和大西北這自然環境,確實跟北美的五大湖區小有差彆。
眼見竟然有人質疑自己的專業能力,原本性格軟綿綿的林國範也當即發了飆:
“當然,根據我過去十幾年的研究,每年11月到12月,秦嶺和疆北地區空域的積冰頻率值都在50%以上,科倫坡先生,你要學會耐心,耐心!”
顯然,因為連續多天無法進行試驗,所有人內心都很焦躁。
看著已經吵出些許火氣的兩個人,常浩南趕緊在中間打圓場:
“林教授,不要著急,等我們找到結冰氣象,一切自有分曉,科倫坡先生不是個冥頑不化的人,你看他不是已經換了衣服麼。”
這句話是用英語說的,所以旁邊的科倫坡也能聽懂——
幾天前剛到南鄭的時候,這哥們穿著一套板正的加絨西裝,並堅稱這是其專業形象的一部分。
不過沒兩天他就老老實實地披上了一件帶著航空工業logo的棉襖。
如今已經能非常嫻熟地學著常浩南他們那樣把兩隻手揣在一起來保暖了。
科倫坡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的棉衣棉褲棉鞋,張了張嘴沒有繼續說什麼。
隨著幾個人的鬥嘴告一段落,跑道周圍的氣氛又變得沉悶而無聊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旁邊一張桌子上放著的對講機中突然傳出一陣沙沙聲,頓時吸引了幾乎所有人的目光。
這種老式模擬對講機的信號傳輸穩定性很差,接通之後要等上一會才能聽清楚對麵在說什麼。
“……秦嶺氣象站報告,在1200-1500m高度發現有可能滿足條件的結冰雲層正在形成,空域範圍由如下五個坐標點構成:106.108e,32.473n、105.906e、32.459n……”
林國範抓起旁邊桌上放著的紙筆,把幾個最重要的數據記在上麵,隨後迅速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劃定空域範圍有大概1.2萬平方公裡,但是從雲層形成的速度來看,留給我們的時間窗口不是很長,可能隻夠進行一輪試飛。”
自然結冰試驗最佳的氣象條件是“天欲雪”,因此如果雲層太厚或者溫度太低已經開始下起雪來,反而又不具備試飛條件了。
一眾人麵麵相覷,最後把目光投向了常浩南:
“小常同誌,伱來決定吧,是讓運8先上,還是新舟60先上?”
“既然空域夠大,時間又短,也就不必分什麼先後了,我覺得不如讓兩架飛機一起試飛,這樣能夠成功收集到數據的可能性也要更大一些。”
603所方麵的負責同誌和182廠這邊的梁紹修對視了一眼,然後同時點了點頭:
“好,那就一起試飛!”
旁邊的林國範這個時候也抬起頭來:
“我之前聽去過美國的同誌說,他們那邊都會配備隨機的氣象工程師,等飛機到預定空域之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決策?”
第(1/3)頁
第(2/3)頁
那位602所的工程師一愣,隨即點了點頭:
“沒錯,地麵監控模式的靈活度和判斷精度都不太夠,讓氣象工程師跟機飛行的效率會高得多。”
說到這裡,他又猶豫了一下:
“但說實話,faa做出這種配置是建立在他們深度了解五大湖區氣象條件,以及十幾年時間經驗的基礎上,我們的自然結冰試驗才剛剛起步,安全性這方麵……”
林國範擺了擺手,直接打斷了對方的擔憂:
“於理,五大湖區的氣象條件,faa跟蹤了十幾年,這秦嶺地區的氣象條件,我也跟蹤了十幾年,同樣一件事,美國人做得,難道我就做不得?正因為我們的自然結冰試驗才剛剛起步,才更需要承擔一些風險來加快試驗進度。”
“於情,我也算是全程參與過運8飛機的除冰係統設計,跟著一起上天,也能給參與試飛的機組成員更多信心,小常同誌和小梁同誌是搞飛機設計的,祝蘭是搞表麵物理的,與其讓他們去白白增加風險,還不如讓我上去,還能發揮一些用處。”
“這件事情我意已決,無需再提了。”
這個時候,一臉茫然的科倫坡才通過翻譯了解到發生了什麼。
短暫的愕然以及被打臉的尷尬過後,他也趕緊大步流星衝了過來:
“我也要上飛機!”
“你?”
常浩南和梁紹修齊齊轉過頭看向科倫坡。
儘管作為合作方,代表阿古斯塔公司的後者跟機起飛可以通過許可,但自然結冰試驗畢竟是僅有的三種i類風險科目之一,少一個人上天就少一分風險。
“放心吧,我跟著a109直升機做過自然結冰試驗,有經驗的!”
科倫坡拍著胸脯保證道:
“而且,根據合同,我必須全程跟隨所有試飛項目,才能拿到總部給我的全額獎金。”
……
在確定了每一架飛機上麵的機組成員之後,早已經完成了飛行前準備的兩架飛機在塔台的指揮下一前一後起飛升空。
秦嶺地區距離南鄭並不算遠,因此常浩南等人回到塔台沒多久,就收到了兩架飛機已經進入試飛空域的報告:
“發現空域中存在大尺度層雲,層雲上方天氣條件晴好,符合結冰試飛基礎條件。”
塔台指揮員按照麵前試飛手冊的要求,開始逐一下達指令:
“檢查測試設備工作情況。”
電台中很快傳來了飛行員清晰的聲音:
“01號報告,所有測試設備工作正常。”
“02號報告,所有測試設備工作正常。”
“打開大氣參數探測器。”
“正在檢查大氣參數”
“……”
這一次收到回應的間隔稍微長了一點:
“雲頂高度1800,大氣液態水含量0.7g/m,過冷液滴平均直徑35微米,符合連續最大結冰試驗要求,請求開始雲體垂直探測。”
“請求批準。”
由於缺乏衛星通訊手段,因此在飛機進入富含水氣的雲層之後,機組和塔台之間的通話質量會急劇下降,常浩南他們隻能聽到刺啦刺啦的雜音。
雲體垂直探測要求飛機從雲體上方入雲,下降到雲底再爬升出雲,記錄垂直高度變化過程中雲中液態水含量的變化,確定哪個高度最適合實施試驗,整個過程隻會持續大概2分鐘左右,並且會全程打開防除冰係統,理論上不會對飛行安全產生影響。
儘管如此,無法與飛機保持實時聯絡還是多少讓人有些緊張。
終於,電台中的雜音消失了。
林國範的聲音傳入所有人的耳中:
“雲底高度1200,大氣液態水含量4.5g/m,過冷液滴平均直徑105微米。”
“我計劃在1500和1200兩個高度分彆進行自然結冰試飛,每次持續15分鐘,對應適航審定標準中的4、3類防冰能力。”
顯然,他這是想要趁著這數月難遇的珍貴氣象條件,一次性完成手冊中規定的全部試飛項目。
根據常浩南和林國範製定的暫行標準,將飛機的防冰能力分為4類。
其中1、2類對應不完善的防冰能力,隻有在天氣晴好、無積冰風險或弱積冰風險的情況下才允許飛行。
3類對應北溫帶絕大多數空域的積冰情況,滿足這一要求的飛機基本可以在所有正常的氣候條件下安全飛行。
而4類防冰能力則相當於附加題,隻有預計需要在更嚴重積冰風險環境中使用的飛機才需要完成。
塔台指揮員回頭看向站在身後的常浩南。
後者遲疑了幾秒鐘時間,然後點了點頭。
“試飛計劃批準!”
……
在收到計劃批準的消息之後,兩架飛機調轉方向,一頭紮進了濃密的雲層之中。
很快,飛機表麵就結上了一層致密的薄冰,擋住了所有人看向外麵的視線。
正常情況下,飛機都會特地避開這種顯然十分危險的空域,因此無論是對於隨機起飛的工程師,還是身經百戰的試飛員而言,這都是可以說是一次相當特彆的體驗。
尤其是運8機頭部分的領航員艙,270°的視野完全處在冰層包裹之中,領航員報告說自己仿佛處在愛斯基摩人的冰屋裡麵一般。
不過隨著冰層越來越厚,剛剛的新鮮感逐漸過去,飛行員已經感覺飛機變得越來越難以操縱。
第(2/3)頁
第(3/3)頁
後麵的機艙裡,林國範正緊盯著筆記本電腦屏幕上的畫麵,生怕看錯了積冰厚度標尺的位置。
根據常浩南之前進行的模擬,在正常構型水平飛行的狀態下,飛機機翼未防護前緣的積冰厚度應該達到7cm,才算達到測試標準。
“積冰狀況已經滿足要求,開始進行機動飛行試驗!”
由於雲層中無法和塔台溝通,因此隻能由林國範來給兩架飛機一起下達指令。
“等等……這太瘋狂了。”
無線電中傳來了科倫坡的聲音:
“我剛剛在電腦上看到,外界大氣中的水含量已經超過4g/m了!這……這比faa規定的數據高出了4倍!”
“你說的沒錯,科倫坡先生,可我們不是faa,我們是ccar。”
林國範對著手中的話筒說道。
“但是……但是為什麼要這麼極限?除了暴風雪天氣之外根本不會有這麼極端的情況,而暴風雪天本來也不可能讓飛機起飛!”
科倫坡的聲音中帶上了一些顫抖,似乎他此刻已經有點後悔跟著上來了。
“當然是為了安全,放心吧,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防除冰係統,可以保證你的安全。”
“而且,現在說什麼都已經晚了,我們總不可能把你從機艙裡丟出去。”
林國範說完之後沒有再搭理科倫坡,而是直接下令道:
“開始水平穩定盤旋。”
兩架飛機的飛行員小心翼翼地控製著舵麵,讓飛機開始向右進行40°坡度的穩定盤旋。
“我……我看到這架飛機的機翼抖振幅度很大,真……真的沒問題麼?”
新舟60機艙裡麵的科倫坡麵色慘白地向旁邊的機械師問道。
後者一臉淡定地抬頭朝另外一個攝像頭的屏幕瞄了一眼,然後又重新看向麵前的筆記本電腦:“沒關係,那是我們的主動顫振控製係統在起作用。”
“主動顫振控製?”
或許是因為緊張,也或許是因為寒冷,今天的科倫坡顯得格外健談:“”
“對,就像……呃,就像主動降噪一樣,利用可控的顫振來抵消不可控的顫振,這也是我們新舟60的核心技術。難道你沒看過我們飛機的宣傳手冊麼,上麵都寫了的。”
“誰會去看那種廣告性質的東西,你們大概是第一個把宣傳手冊和飛行手冊搞成同一種東西的飛機製造商……”
科倫坡的牙齒已經開始打戰。
“看來在這方麵,我們還有不少東西要跟你們學……”
與此同時,另一架飛機上的林國範已經操作高速攝像機抓拍到了所需的全部積冰生長畫麵。
跟之前的計算機模擬結果對比,幾乎完全一致。
“呼——”
他長舒了一口氣。
要說跟機起飛不緊張,那肯定是假的。
實際上一直到剛才抓拍積冰情況的時候,林國範都發現自己的手在微微發抖。
不過,飛機防除冰係統的設計是基於對不同位置積冰嚴重程度的模擬,既然模擬結果沒有問題,那就說明整套除冰裝置應該也沒有問題。
“盤旋飛行滾轉科目結束,打開全部除冰係統!”
……
由於已經近半個小時無法和機組取得聯絡,南鄭機場塔台裡麵的氣氛有些焦躁。
每一秒都如同一個小時那樣漫長
對防除冰係統有信心是一回事,但聽不到飛行員的聲音總歸讓人心裡沒底。
尤其是擔心丈夫的祝蘭,已經如同雕塑一樣在角落裡站了很長時間。
“01號機報告。”
突如其來的清晰對話聲讓所有人都麵色一喜。
“著陸構型、待機構型和進場構型下的機動試飛程序已經完成,防除冰係統工作正常,完全符合試飛合格判據,我雙機編隊準備返航!”
靠在牆邊的祝蘭整個人驟然放鬆,直接軟倒在了旁邊的沙發上。
最近半個多月來始終緊繃著神經的梁紹修也是徹底放下心來,叫來了旁邊的副手:
“通知製造車間,以最快的速度給另外三架運8j換上新的防除冰係統,絕對不能耽誤裝備的定型時間表!”
而常浩南,則是把目光投向了總裝車間的方向。
那裡停著另外幾架等待交付的運8f平台。
他站在塔台的落地窗前,用隻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呢喃道:
“如此這般,原來曆史上的慘劇應該不會再發生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