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出陣回道:“將軍此言何意?我吳國何來背信棄義一說?”
司馬懿冷笑道:“吳國?這吳國如何來的,伯言想必心中有數吧。”
“仲達放心,攻下合肥之後,吳國必將履行承諾。”
“東吳倒是好算計啊,也罷,在下早說過,魏國無懼,既然吳國執意要試,儘管來吧。”
“那便拭目以待。”
陸遜悠悠退下,呂蒙下令攻城,圍三缺一。
“子明方才可曾聽清?張遼說的是竟真二字。”
“不錯,看來這個司馬懿也不簡單,至少是有所提防的。”
與此同時,魯肅出使抵達襄陽,得徐庶接見。
“不知子敬前來,有失遠迎,還望見諒。”徐庶遠遠走來,一邊作揖道。
“哪裡,事出突然,應是肅冒昧才是。”
“子敬請入座!”
“請。”
二人入府就座,見清茗備好,魯肅先飲一口,以解途中口乾。
徐庶看著他,亦是輕抿一口,問道:“庶聽聞,天子詔令下達建業,今後唯有吳公,再無孫將軍,子敬可是為此事而來?”
“此事的確占部分原因。”
“明人不說暗話,能讓魏公許下如此厚禮,吳國想必答應了什麼條件吧?”徐庶的臉上似有寒霜。
魯肅神色淡然道:“不錯,魏公要求我主攻打荊州。”
徐庶冷哼一聲:“既如此,子敬還來我荊州作甚,莫不是下戰書挑釁?”
“元直誤會了,我主與劉皇叔締結同盟,豈能反戈相向?”
徐庶手指在案幾上敲擊,審視著魯肅,若有所思,片刻後說道:“子敬的意思是,吳公雖然答應了魏公的條件,卻並不打算執行?”
“正是如此,我主故意應下條件,引魏國掉以輕心,再伺機進攻。如今劉皇叔在北方吸引了曹操大量主力,我主認定合肥宛城一帶防禦空虛,已經派出大軍進攻合肥,肅此來,一是為了解釋封公之事,二便是請荊州出兵進攻宛城,兩方合力,必有所獲!”
“哦?吳國已出兵攻打合肥?”徐庶狐疑道。
“大軍已然出征,相信元直不日便能得到消息,真假自明。”
“好,請子敬回稟吳公,若消息屬實,荊州定會協助吳國牽製宛城兵力。”
“如此甚好,孫劉聯盟攜手抗曹,堅不可摧,望元直勿複多疑。”
徐庶淡笑道:“庶心中有數。”
魯肅走後,徐庶陷入沉思:“進攻合肥……的確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莫非是子平失算了。”
但轉念一想:“進攻合肥也好,不進攻合肥也罷,荊州此時都不能節外生枝,出兵攻打宛城,隻需以不變應萬變。”
回到建業,魯肅回複孫權之後,便下令關注荊州舉措,見徐庶對吳國並無特彆行動,一切如往常一般,方才鬆了口氣,暗道:“如此,算是保住了同盟間的信任。”
合肥的進攻並不順利,儘管吳國兵力占據絕對優勢,弓箭手亦是精銳,能在城下與城上的魏軍對射不落下風,造成不小的殺傷,但魏國畢竟也有兩萬兵力駐守,想要在攻城戰中耗死魏國談何容易。
“司馬懿極為沉穩,任憑我軍將領如何挑釁叫罵愣是龜縮不出,甚至還反嘲罵得不夠狠,反倒令諸將怒氣衝天。”呂蒙無奈苦笑道。
“這也沒辦法,好在我們有弓兵之銳,攻城消耗,倒也不怕,隻要敵軍沒有增援,總歸是能拿下的。”陸遜淡然道,江東善水戰,水戰又以弓矢為主要進攻手段,所以江東的弓箭手儘是精銳,在攻城上亦頗有優勢。
時間一晃而過,這日,呂蒙與陸遜收到了一封北方的戰報,稱魏國關西軍團撤退,劉備大軍勢如破竹掃蕩涼州,連下幾城。
陸遜眉頭一皺:“曹操要放棄涼州了?”
呂蒙亦是驚道:“不該啊!曹操兵力遠超劉備,怎會主動讓出涼州。”
“誘敵深入?不,不可能,曹操是強勢方。”陸遜苦思冥想,心急如焚。
呂蒙乃是戰將,他在腦海中篩查了一遍自己領軍有可能在優勢撤退的原因,靈機一動,急說道:“隻有一種可能!”
陸遜猛然抬頭,與呂蒙並聲道:“後方補給!”
是了,隻有後方補給供應出了問題,才能導致前線無法作戰。
“失策了。”陸遜惆悵道:“難怪劉備敢憑這點兵力分三路北伐,定是吃準了魏軍的虛弱之處!此著可謂神之一手。”
“伯言,攻荊州吧,劉備已成大勢,荊州不能再留於他手。”呂蒙沉聲道。
陸遜微微點頭:“不能在合肥消耗下去了,趁現在百利在手,迅速奪下荊州!江東樓船艨艟我已請示過主公屯於江夏,我軍隻要將兵力運輸至江夏,即刻便可進軍荊州。”
呂蒙眼前一亮,讚道:“伯言思慮周全。”
二人達成共識,當即上報孫權,安排運輸事宜。
合肥城中,消息要比東吳更早獲悉,在張遼為北方戰事不利而焦慮時,司馬懿卻是泰然自若。
張遼不由疑惑問道:“軍師似乎不在意主公戰事失利?”
司馬懿笑道:“文遠可不能冤枉在下,主公失利,懿豈能不惋惜,隻是事成定局,再多愁苦亦無濟於事。”
“難道軍師便絲毫不擔心我軍處境?北方失利,我軍隻怕也將孤立無援,撐不住東吳的攻勢。合肥失守,末將有何顏麵回見主公?自當以死殉城,以報主公之恩。”
司馬懿輕笑一聲:“文遠不必擔憂,北方失利,於合肥,不僅無害,反倒有益。”
張遼驚疑道:“軍師何出此言?”
“吳國既然能出爾反爾,便說明所謂孫劉聯盟不過是笑話罷了,之所以不攻打荊州,想來隻是權衡之下尚有顧忌,如今北方一敗,他們就要重新評估劉備與主公的實力,這次,吳國想必不會再錯過進攻荊州的機會了。”
張遼猶疑道:“吳國已在合肥消耗甚多,豈能甘心就此撤退,轉攻荊州?”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文遠且看便是。”司馬懿目光深邃,他堅信陸遜和呂蒙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喜歡三國:開局淪囚,厚黑軍師歸劉淪囚,厚黑軍師歸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