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也是北漢的國運到頭了,鎮北將軍呼延寶,開府將軍楊善興,折衝郎將周據,封徽,並州從事王謹,太常寺卿祖鋌這一乾文臣武將前後通過各種渠道給城外的唐軍送去了書信表忠心。還表示願意為內應為大唐效力。這些武將可都是統兵的,並且負責城防,文官留在晉陽的也都是管著軍械物資糧草輜重。夜晚,呼延寶按照與唐軍的約定,在連續晃動火把之後,打開了晉陽城門,放唐軍入城。大部分漢軍幾乎是沒有任何抵抗,就在一眾將領的指示下投誠了。反抗的人立即被圍攻剿滅,投降的比比皆是。隻有楊侃的率領的騎兵,駐紮在北城,戒備森嚴,劉長民和王思政都是被唐軍突進到了府邸前麵,才被兩人親兵部曲發現,展開激戰。負責攻打兩人府邸的,分彆是長安和洛陽的兩部精銳,其餘各部則開始按照預案接手晉陽城防。朱德裕則率領精兵去奉命堵住了漢軍城北大營,也就是楊侃所領騎兵的駐地。楊侃被驚醒之後,馬上叫親兵給自己披掛,然後率隊來到大營前麵,看著唐軍高舉著火把,並且架好了強弓硬弩,長槍大盾,立馬就明白這是有備而來。同時也對發生了什麼事情了然於胸。到了這個地步,從來都是如此,殉節者之所以被歌頌是因為這麼做很難得。舍生取義。但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生存。楊侃現在完全可以下令手下的騎兵出營突擊,這些跟他走了八千裡路的精銳騎兵肯定會有不少人願意為他的軍令赴死。但這麼做的意義何在啊?也就是多死些人。還都是跟他遠征八千裡,經曆過多次血戰的老部下們。唐軍這邊朱德裕率軍堵住了城北大營營門之後,也同樣沒什麼動作。抵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刺史府和都督府,劉長民和王思政率領精銳部曲守著府衙,其餘各處如糧倉、武庫、城防陸續被唐軍接手了,隻要不是負隅頑抗的一律不予誅殺。城中基本上除了三個高官,下麵的中層和基層,基本上已經全都心向大唐了。或者說他們並非是心向大唐,而是想要繼續活著,而不是陪著大將軍們赴死。不到一個時辰,劉長民所在的都督府被攻破,劉長民本人戰死。圍困刺史府的唐軍則收到一則命令,領兵的折衝校尉傳給負隅頑抗的刺史府傳達了齊王李元徽的命令,齊王要活的王思政,若他死了,刺史府的所有衛士和幕僚,包括王家家眷,所有人就一個不留。一貫寬厚仁德的齊王難得下這種狠辣的命令,但王思政不敢賭李元徽是不是真的會這麼乾。畢竟刺史府現在真的在頑抗,就算全都誅殺也沒人能說出什麼,甚至整個晉陽都是李元徽一念之間。最後王思政出降了。而楊侃還在猶豫,城北大營的萬餘精兵,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出營作戰,跟唐軍打巷戰。楊侃也得為弘農楊氏考慮,要知道他們家一大半族人都在長安和洛陽呢。有些甚至就在唐軍之中。現在北漢大廈將傾,他要是負隅頑抗,肯定要連累家族。但他也沒有選擇投降,回到營帳之中一直坐到了天明。直到李元徽將晉陽城內外全都掌控之後,才派遣自己的兒子李承道和侄子李長恭去城北大營勸降。李承道和堂兄李長恭在營門前表明了身份,楊侃聞言很是詫異,但還是讓兩人入營了。見到李承道之後,楊侃問道:“你是齊王之子,我與齊王有殺兄之仇,你敢入營勸降,不怕死嗎?”李承道笑著說道:“我聽說楊將軍曾經率隊跋涉八千裡,襲擊關中,雖然被我伯父太宗皇帝擊敗,但能率大隊騎兵長途奔襲,將軍之才,可以比肩霍去病了,至於我的安危,自然是不用擔心的,將軍與我父親齊王其實並沒有什麼仇恨,楊公當日乃是自殺而死,又不是家父所殺,何來仇怨?至於兩軍交戰,各為其主,何有恩仇可言?且楊將軍昨夜按兵不動,想必也是放心不下這營中將士和弘農楊氏的家人吧?”楊侃看著李承道這年輕人侃侃而談,毫無懼色,言語之間又直擊他的軟肋,偏偏開頭那幾句褒獎之話又說的他極為得意被拿捏的楊侃長歎一聲道:“齊王能有你這樣的兒子,真是虎父無犬子,小將軍可回稟齊王,楊某願意歸降大唐,還請齊王善待這些跟我多年的將士。”李承道聞言笑道:“楊將軍不必擔憂,我父親寬厚仁德,天下聞名,早就叮囑了各部不得殺降,不得侵擾百姓,違命者立斬。”楊侃道:“那就拜托小將軍了。”隨後楊侃跟著李承道和李長恭出城在大營外向李元徽歸降,城北大營萬餘精兵也全都交出了武器。李元徽也終於鬆了一口氣,帶著諸將入晉陽。這座本應該是老李家的龍興之地,終於再度回到了李家手中。進入晉陽之後,李元徽立即委任並州都督李懷真負責晉陽城防,城中守軍則全部出城分散安置。隨後又召見了王思政。詢問他如何攻滅北漢。王思政卻不肯出言,再三詢問,王思政才說了施仁政,以收並州之心,而後河北不攻可破。策略是對的,但按照現在的形勢而言那就是扯淡了。不過李元徽也沒難為他,直接讓他下去了。這被逼降的大才終究是不會為他所用。實際上李元徽也沒想過真的用他,留著他不過是用來安撫並州人心,並且給河北士族打個樣。我們大唐求賢若渴啊。楊侃也是同理,關中士族可有不少人陷在河北,原本都是大唐的官吏,白溝之戰被俘之後就給北漢效力了,這部分人可不在少數,且家族都是關隴望族,勸降楊侃等於在告訴他們你們都放心,咱們大唐既往不咎,隻要你們回來給大唐效力,那都是好同誌。畢竟楊侃當年那是追著李元徽砍了十八條街的,差一點就把李元徽給弄死了,這都能招降,你們有什麼可糾結的?說白了都是人心。不能讓這些人跟著北漢一條路跑到黑,殊死抵抗。李元徽又把人在河東做後勤工作的祁國公、並州刺史王翊叫到晉陽來,安撫本地士族人心,畢竟王翊是李源的外甥,又是太原王氏祁縣房的,之前在河東的安撫工作做的就很好,太原那是他的郡望所在,發揮的空間更大。長安的李三郎收到晉陽攻克的軍報之後,直接祭告太廟了。因為他覺得整個長安除了大姐,就沒什麼人配跟他一同慶賀這個消息,這個消息他特彆想跟太廟裡的高祖神武皇帝,太宗文皇帝說一番。老爺子二哥,你們看見沒有,咱大唐一統天下的日子不遠了。隨後又拜上黨之戰首功的李承道為鎮軍大將軍,至於其餘一眾功臣全都由齊王來決定封賞。而在晉陽稍稍穩定之後後,李元徽立即任命撫軍大將軍李藥師為行軍大總管,左驍衛大將軍竇琮、右驍衛大將軍程知節,以及剛被封為鎮軍大將軍的李承道,右領軍衛大將軍侯浚,上都護張鎮惡五人為副總管,率騎兵精銳一萬二千人突襲朔方。這次用兵朔方,主要是為了收拾朔方豪強梁家。目前北漢所置的朔方太守、征西大將軍梁士儼的父親曾經先歸大唐,又叛唐歸漢,事情做的相當不地道。大唐這麼多年對朔方也一直沒有太顧得上,這次李元徽決定借著拿下大同的好機會,把北疆肅清了,雁門、馬邑、雲中這些北方的邊防全都得拿到手裡。所以又命堂叔,河東郡王李滄率數萬精兵坐鎮上黨,防禦太行陘道,朱德裕為行軍大總管,常雁衡、張堅、薛萬均、李肅為副總管向北收取雁門、代郡。朱德裕率步騎三萬北上,北漢雁門太守尉遲綱、折衝郎將侯莫陳雄出降。大軍一路北上,常雁衡三千騎軍為前鋒,經過兩日夜疾行從雁門奔襲到代北,造成了極大的響動,卻沒有跟代北諸部騎兵纏鬥,而是直接疾行突襲鐵門關,也就是居庸關。居庸關是代北通往幽州的要道,常雁衡這一舉動非常的凶險。因為他所帶的都是騎兵,缺乏攻城的重武器,又沒有帶太多的給養。但好在自從大唐在高平一戰把突厥人打崩盤了以後,北麵威脅基本上就沒了,突厥人自己忙著內戰打的不可開交,重新分裂成東西兩部,北漢和大唐分彆支持一方,給他們送些物資扶持,這樣一來北邊已經好幾年沒有邊患了,這就導致了居庸關成了北漢的內關,武備鬆弛,士卒也多受長官克扣,自然是沒什麼精力用心巡察,這就導致了帶著漢軍旗號的唐軍騎兵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就拿下了居庸關。居庸關被大唐拿下之後,這就意味著把代北和幽州的聯係給切斷了,因為居庸關本身就是太行八陘之中的第八陘。北漢驃騎大將軍拓跋天保得知居庸關被唐軍襲取之後,大驚失色,因為他這會正在召集部眾準備抵禦唐軍主力呢。結果後路被抄了?這還打什麼了。於是以拓跋為首的鮮卑八部在草草的跟唐軍打了兩仗之後,也派遣使者去見朱德裕,表示願意歸降大唐。但李元徽表示,你們這代北八部必須分散安置,不能接著在代北盤踞了,這種部族製太落後了,伱們得齊民編戶,並且沒得商量。八部酋長自然是不願意啊,我們在代北幾十上百年了,憑什麼讓我遷移,還得齊民編戶?你這樣我還不投降了呢,接著乾。大唐眾將:接著乾?還有這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