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集結,準備出城會戰!”
李元徽的決定,可謂是大出眾人所料,很讓人震驚。因為這不像是他的行事風格。
“援軍不知道還有多久能來,賊眾十萬,若守城自然可保金鏞城無虞,但我們身後就是洛陽,豈能讓北虜肆虐?爾等皆隨我日久,若有遲疑者,且留在城中,敢戰者,可隨我出城一戰!”
李元徽這話等於是激將了,全都是血氣旺盛的武夫,當即一個個全都嗷嗷叫的表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登鋒履刃,陷陣先登,絕無二話.”“原為大王先鋒”
實際上,李元徽的考量遠不止這麼簡單。之所以出城作戰,是因為不得不戰。
第一個原因自然是剛才說出口的,東都洛陽附近,唐軍在自己的都城附近都隻能悶守,這對士氣影響很大。
其二,援軍不一定就靠得住。最為靠譜的援軍是郭風和的南豫州軍和李玄道的兗州軍。餘下隊伍是否靠譜都是兩說的。
從戰鬥力上來說,援軍之中最強的是陳和劉元慶所部左威衛的十幾個折衝府,其次是慕容三藏右威衛一部,但這些人成分使得他們當牆頭草的可能性很大。
陳是徐州士族,劉元慶是被收編的義軍首領,慕容三藏前燕宗室,但是上過瓦崗寨.他們的隊伍都有很強的獨立性,未必會在這時候效死力。
若是看到大唐和李元徽這邊弱勢,起了觀望之心,也是非常有可能,甚至臨陣倒戈也不稀奇。
成分上沒有問題的郭風和和李玄道,兩人所領的隊伍,都是州郡兵,但戰鬥力非常堪憂。
及時趕到沒問題,但指著他們來了就能打反擊癡人說夢了。
至於最靠譜的,最能相信的隊伍左右武衛那三十多個折衝府,在兩淮,冬天沒有水運,讓他們北上最少得兩個月時間。
兩個月的時間,這場仗估計已經打的差不多了。因為大燕那邊他就不可能堅持用兵超過三個月。
很簡單,就是糧食問題。
彆看大唐給河北送了二十萬石糧食,但這些糧食對二十萬級的大軍,甚至都無法撐過兩個月。而且隨行的還有大批的民夫和輔兵,這還不算戰馬需要的草料。
因此,李元徽的判斷是,這場大戰若是始終處於相持,差不多要持續到明年開春,等到春耕之前燕軍一定會退兵。
但想要悶守三個月,那變數太多了。這裡麵有太多的可操作性。換成是他率軍兵臨城下,必定會想方設法的讓洛陽後院起火。
所以從多個方向考量,李元徽還是決定先打燕軍。因為這個機會同樣很難得。
燕軍至少還有半數人在北岸,甚至劉玄機本人都沒過河,而在溫縣。現在出兵對方還立足未穩,是為數不多的戰機。
而李元徽這邊率七千餘騎軍出城的消息,也很快就被燕軍得知。
左右都督楊侃和東方狄,聞言當即召眾將商議,都督婁代文一聽說李元徽率軍不足萬人出城,當即表示,不用你們,我自己上就能搞定。一定把李元徽這小子給漢王生擒了
楊侃和東方狄聞言,當即就奉勸婁代文你彆衝動,齊王那是能跟漢王一較高下的英傑,手下的猛將也不是等閒之輩,所以咱們還是先回報漢王在做決定。
楊侃和東方狄其實都是好意,但是在婁代文看來,這跟要搶他功勞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