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真的隻想混個從龍之功啊 > 第二百四十六章各有其分

第二百四十六章各有其分(1 / 1)

推荐阅读:

李源被封為唐王、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柱國大將軍、錄尚書事,等於是軍政大權一把抓。

接下來的路徑,基本上就是奔著加九錫、禪讓這條路走了。

而他接下最為緊要的事,就是把目前長安的降兵,以及自己從益州,二郎從涼州,三郎從隴右帶來的軍隊進行整編,從新建製,迅速消化關中精銳。

經過統計和盤點,目前長安周邊各部軍隊加起來,有將近三十萬人。

成分極其複雜。

益州軍之中有氐人義從,板蠻,南中豪強部曲。

涼州也有羌胡從騎,和鎮戎軍。

所以在跟幾個兒子,朝中大臣,和心腹幕僚們商議過之後,最終確定新的建製方案。

多達十四萬的關中降兵,取其精銳,得十萬精兵。以萬人為一軍,分作十軍,各設統軍總管,為中軍。

十大總管分彆是張平高、王翊、穆長陵、李孝傑、李懷真、竇琮、劉思恭、劉文惠、宇文覺、宇文蕭。

隨後又以蜀中大軍三萬為禁軍,宿衛宮中、禁苑,分設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各設統軍將軍,以心腹李高遷、王長楷、高政會等充任。

隨即任命長子李孝儼丞相府長史、京兆尹、撫軍將軍,與護軍將軍宇文涉、領軍將軍柴榮共同執掌中軍軍務。

二子李鳴岐為都督涼州軍事、征東大將軍。

三子李玄慶為都督益州軍事、征西大將軍。

又遙授四子李元徽,為司空、柱國、征南大將軍、姑藏公,揚州牧,開府儀同三司。

老二老三都沒有統領中軍,而是分彆統率益州和涼州諸軍。

這樣的安排,無疑是李源不想讓二郎三郎兩個兒子所掌控的部隊過多,從而扶植大郎來掌控中軍。

不過老二老三因為一路征戰立下大功,所以又分彆授予大將軍名位,以彰其功。

至於四郎,除了官職現在也沒什麼能給他的了。

江淮一帶等於是李四郎自己拉起來的軍隊,又遠在千裡之外,即便想把李四拉進來跟老大老二老三搞平衡都辦不到。

文官方麵,裴弘德為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舊是宰相。

而王審、虞南基為中書侍郎,這兩人都是李源霸府之中的幕僚。

原本的涼州都督蕭卷,被任命為中書令,也算是對他投誠,和後麵非常識趣配合李二郎接手整頓涼州軍的酬功。

宇文成業被任命為兵部尚書,雖然沒有繼續統領軍隊,但他的兒子宇文蕭、族弟宇文涉,侄子宇文覺、宇文招,全都是在中軍任職,兵部尚書也算是位高權重。

他很清楚,之前慕容盞做皇帝時候他的那種大權獨攬,是不可能在重現的。他還能做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就該知足了。

此外,長安城的文官係統,其實變動不大。

新帝,或者說李家入主之後,在兵權以及長安防務等方麵上進行了一番大洗牌,主要位置上換成了李家人,和其姻親故舊,文官方麵,三省六部,三公九卿其實更多是調整和換位,大部分做事的官吏都沒有動。

因為李源是很清楚朝廷的運行邏輯的,這種時候宰相、尚書這種其實很容易更換的,但下麵這些辦事的人,才是基石,如果大麵積更替,就會讓新朝的運轉出現問題。

在進行過多方麵的調整之後,長安也終於收到了有關江淮戰事的情報,其中就包括李元徽發動突襲,燒毀了南頓故城的糧草。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