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尋陽。
自曹元靜和李元徽兩人來到豫章之後,雙方對峙已經有月餘。
燕軍守在北岸,柴桑孤懸於南。
魏軍則屯兵幕阜山北麓,柴桑城之西,以及廬山北麓的湖口處,兩處立營,對柴桑形成夾擊之勢。
曹元靜並沒有想要攻城的念頭,因為柴桑雖然孤懸,大無法展開部隊合圍而攻。
隻能從西麵攻城,這樣一來攻城的難度很大。
如果強行攻城,損失肯定不會小,到時候師老兵疲對岸的燕軍跨江打過來,拿什麼應對?
所以,這次魏軍就圍而不打。目標很明確,就是圍點打援。
並且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燕軍這邊也頗為撐得住氣。
左右城內現在有將近一年的糧草,守城器械充足,你不打大家就一起耗著。
這種對峙拚消耗,雙方都在等待機會的戰爭其實並不罕見。
秦趙的長平之戰,一打好幾年。官渡,夷陵,赤壁,劉備入蜀,曹劉漢中,等等。
少則數月,多則數年。
雙方的主帥如果都是明白人,那麼速戰速決的可能性其實很小。
白起、項羽、韓信、衛青、霍去病這種打起仗來就是秋風掃落葉的神將畢竟是極少數的天才。
對,是神將。
這是李元徽自己的定義,是將領裡麵的t0級彆,二哥肯定也算其中一員。
但他是知道自己沒有這種天才的,所以他一直的理念就是老老實實的把該做好的事情做好,不給對手可乘之機。
而曹元靜、陸恭仁等人,他們對於李元徽這年輕人呢,如此撐得住氣表示驚歎。但同樣,他們的選擇也不多。
想要北伐,就得死磕濡須口走淮南。
但現在李元徽把濡須口打造的堪稱是固若金湯,砸不動。
所以隻能是利用柴桑這地方,把李元徽從濡須口戰場調出來。
雙方在這耗下去,總比硬砸濡須口好多了。
一旦能在鏖戰之中擊敗李元徽,那麼順勢攻下濡須口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這邊的作為主戰場相對來說,對魏軍更有利些。
不過,李元徽沉得住氣,曹元靜卻有些心猿意馬了。
而經過這段時間的對峙,陸恭仁也摸清楚李元徽的心態,想要等著對麵主動進攻,有點難。
本來換戰場就是他主導的,就是為了讓調動燕軍。因為隻有敵人動起來,己方才能找到機會。
《孫子兵法》上說: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致人不致於人。就是得把主動權握在手裡。
於是乎,魏軍出招了。
七月上旬,曹元靜遣楚王曹成率三萬兵馬,攻皖口。
七月中旬,大將軍苗先雲攻曆陽。
李元徽還是不為所動。
守皖口的是張堅、張鎮惡兄弟,守曆陽的是朱、常、徐等人。
這種配置,李元徽不覺得能被人輕易攻克。甚至李元徽覺得自己這邊是最弱一環。
事實上,皖口和曆陽目前應對起來也都是迎刃有餘,隻是通報了這邊打起來,並沒有告急的軍報。
且主力肯定是都被曹元靜帶來了豫章,那就說明,都是佯攻。
屬於有棗沒棗打一杆子。
所以他除了傳令讓各部守將小心行事之外,也就沒什麼安排。
注意力更是全部集中在了柴桑和尋陽之間的江心洲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