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爆竹聲聲和新挑換舊符喜慶之中,天盛十三年緩緩的走入曆史塵埃之中。
光平元年正式到來。
此時,隴右、河西局勢已經明朗,西燕失去了涼州這一重要臂助,對隴右不再擁有地利優勢。
唐公李源在見過慕容阿保之後不久,就收到了成都的軍報,方才得知南中叛亂。
自率萬餘精兵往回敢,等他過了劍門關,已經是光平元年二月了,這才得知了大娘子平定南中的消息。
得知此事的李源比起知道李二收取涼州還要驚訝。
幾乎是差不多同時,大江下遊的江淮方麵也得知了南中叛亂已平。
李元徽聽說消息之後,初時覺得很離譜,在一想想,倒也正常。
大姐是誰啊?
古代女子領兵打仗的,刨除掉花木蘭這種不見史籍的,其實真沒幾個。
宋金時期的楊妙真,明末的秦良玉,再就是平陽昭公主了。
不是沒有,但是真的很少。
不過他也沒時間感歎自家哥哥姐姐的豐功偉績,馬上就有讓他頭疼的事來了。
新任揚州刺史高智興已經進入江淮地界了,目前人正在壽春。
李元徽沒有一點去見他的想法。
雙方都是封疆大吏,現在這種亂世作為都督,統兵數萬,可比刺史管用多了。
雖然高智興在廣陵太守任上做了七八年,在江淮也頗有人望。
但現在,江淮隻能有一個說了算的聲音。
不過李元徽倒是有些會錯了意,這高智興還真不是來跟他爭權奪利的。
高智興停在壽春,與淮南太守鄭善道攀談了數日,又沿著壽春周圍看了看。
“此處跟豫州雖然隻隔著一條淮河,卻像是分屬兩國啊,保境安民鄭太守你功不可沒啊”
高智興站在壽春城外的田畝地頭,看著此時還沒有緩青的麥田,雖然都是枯黃的,但他眼中卻看出了生機勃勃,看出了收獲時候的喜悅。
出了洛陽,從潁川沿著潁河一路南下,穿過了幾乎整個豫州,所過之處,往往數百裡都難有人煙。
大片田地荒蕪,雜草叢生,狐逐兔走。
但是一過了淮河,到達淮南境內,他們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村落連綿不絕,炊煙渺渺,雞犬相聞。
雖然初春天氣依舊寒冷,但這裡跟淮河以北的豫州,真是對比鮮明啊。
鄭善道聞言笑曰:“使君過譽了,我不過是做些分內之事,淮南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都要拜托李將軍剿滅群賊,如今江淮之地,流賊幾乎絕跡,又招募流民屯田,去年秋收梁數十萬石,除了府庫和充作軍糧之外,足夠流民食用,這百姓能吃上飯,自然也就不會四處流竄”
高智興聽過之後點了點頭,“李將軍雖然是執劍之人,卻有活人無數的功德,善莫大焉啊。”
鄭善道笑著點點頭,卻沒有接話。在沒有搞清高智興的目的之前,他也是不會胡亂摻和其中的。
外一這是高智興嘲諷李元徽不務正業的意思呢?
鄭善道跟李元徽,目前來說是合作關係,此外兩家還是世交姻親,所以在態度上他肯定是偏向於站在李元徽這邊的。
不過這一切都得看看這兩位打算如何共事。
高智興在壽春住了五六日,才繼續南行。一行人足有上千,其中有高智興自己的部曲護衛二百餘人,幕僚極其家眷數十人。
族侄高盎帶領三百部曲,都是其父高晃恩養多年的親衛。
羅士襄則帶著在自己原本在青州騎軍統率的五百餘人,也是跟著高晃征戰多年的精銳驍騎。
這支五百人的精銳,前年跟隨高晃回到洛陽之後,一直就被安置洛陽近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