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的請功上表是李元徽擬訂的,交給裴敏之觀看之後,沒有任何意見的就同意聯名了。
其中,裴行嚴是陷陣首功,張鎮惡是奪旗之功,其餘張世武、趙騰、馬得意、王統等人都是次功。
李青蓮和幾個幕僚得到了策畫之功。
段承徽的梁郡郡兵是助戰之功。
基本上可以說,是非常公允的,裴家父子挑不出任何的不是來。
對於險些生擒瓦崗猛將單雄信的張鎮惡,裴行嚴即便平日裡眼高於頂也是承認這人的勇力不在他之下。
若是李元徽讓張鎮惡做先鋒,打出的效果也不會比他差多少。
在睢陽停留了一日,十七日船隊才再度出發。
過了睢陽距離彭城就不遠了,幾百裡的路程,不過幾日的時間就到了。
彭城是徐州郡治所在,現在是裴家父子的地盤,李元徽婉拒了裴敏之邀請他到彭城轉道,順便小住幾日的提議,兩方人馬在過了睢陽之後分道揚鑣。
這裡卻要說下,曆史上廣神所開鑿的通濟渠是從板渚出黃河,至盱眙入淮河,經過滎陽、浚儀、杞縣、睢縣、寧陵、睢陽、虞城、夏邑、永城,濉溪、宿州、靈壁、泗縣、泗洪、最後從盱眙入淮河。
是不經過徐州彭城的。後來京城成為政治中心,運河往河洛一代的延伸就不重要了,所以才取直,改走後世京杭運河的路線。
但因為曆史變化,前魏宣帝時候製定的河圖,就已經開鑿了後世京杭運河的部分路線,所以前魏的運河基本是照著後世京杭運河的線路開鑿連通的。
而大燕慕容英開鑿的運河和跟廣神通濟渠路線區彆不大,為了連通東段運河,所以從睢陽開始可以走黃河故道可以直接從水路通往彭城,繼續走通濟渠則是沛郡永城一線。兩條運河線路現在都在使用。
但其實在李元徽看來,東線那條後世京杭大運河路線的運河,在這時候其實作用並沒有慕容英後開鑿的通濟渠大,因為現在的天下政治中心是洛陽、關中。而不是後世的京城一代。
從睢陽離開以後,差不多過了十日,李元徽部船隊才出了通濟渠入淮河,隨後又沿著淮河前往鐘離。
已經改名朱興宗的老朱聽說李元徽回來了,帶著自己訓練了將近三個月的八百淮南兵前往渡口列陣迎接。
“可把將軍盼回來了。”見到李元徽,老朱是眉開眼笑興高采烈。
李元徽沒下船,反而是讓老朱和陳瓊登船,就在船樓上檢閱了他手下的淮南兵後,還賜了個營號,“淮南左營”。還叮囑道:“你手下這些士卒好生操練,必是天下強兵。”
江淮一帶從三國開始,就是民風彪悍的四戰之地。經曆了前魏兩百年太平,重新成為了富庶之地後,可大魏南渡變成了南魏後,南魏跟奪取中原的大燕又在淮南打了幾十年。
常年的戰亂又讓淮南的民眾不得已成為了彪悍之輩,大戶聚眾建塢,對抗亂軍和盜匪。
直到十幾年前南魏平定後,朝廷下旨禁絕塢堡,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淮南一帶,屢屢跟朝廷官軍對峙,後來雖然被朝廷以威壓掃平了。
但淮南人尚武好戰之風,卻一直存在,男子多習武。
所以老朱這八百兵,李元徽一看就知道都是精悍之輩,隻要訓練得當,必然能成為精銳。
至於老朱會不會帶兵,李元徽可是從來不會懷疑這個問題。
即便現在不會,就以他的學習能力和進化能力,也能迅速將隊伍拉起來。
要不是自家二哥三哥都不是一般人,李四自己還真就未必敢用老朱這種天降猛男。
不過眼下老朱,還遠遠不足以讓李四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