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
慕容英令征東大將軍慕容定和輔國大將軍段義弘的主力,以及鎮東將軍高晃的水師,迅速回撤。
令左將軍鄭果率軍殿後,自率大軍迅速通過了渝關,並在涿郡上了船,開始南歸之路。
而為了迅速回師,軍資、器械堆積如山,皆棄而不顧。左將軍鄭果率領的後軍數萬人被高句麗追隨抄擊,羸弱數千人被殺。
皇帝乘坐的龍舟高四十五尺,闊五十尺,長二百尺,上有四層樓,上層有正殿、內殿、東西朝堂,中間兩層有房一百二十間,下層為內侍居處。
如此大的龍舟,看起來有四五層樓高,運河兩邊幫助拉纖的民夫就有數千人。
最上層正殿內,慕容英憑欄而立,望著外麵的堤壩上的柳樹久久不言,身後站著的內侍馮謹也一言不發。
在皇帝身邊侍候了超過快二十年,從一個沒品級的小宦官到如今的權傾禁中的內侍令,哪怕是皇後,也沒有他待在皇帝的身邊的時間長。
能夠在一個喜怒無常的皇帝身邊一路升遷,二十年屹立不倒,馮謹自然是對慕容英無比了解。
聖人在等,等洛陽方麵的消息。
而且這些時日以來聖人還很焦慮,所以才會一直不召見大臣討論軍機。
還有些怕,怕這些那些人精一樣的大臣看出來他的焦慮和底氣不足
而在正殿外的甲板上,尚書令段世桓,中書令柳壑,侍中慕容惠,兵部尚書薛楚,戶部尚書崔固安,大理寺卿薛知運,左羽林將軍慕容芝等一眾隨侍大臣都在等候召見。
這些大臣都是跟著慕容英從征遼東而去,沒想到幾月的功夫就又要隨著慕容英回去了。
衛尉卿李源是從懷遠跟上隊伍的,當時就得到了皇帝的嘉獎,“辦事勤勉”。
卻對於他密奏楊巡可能謀反之事隻字不提。李源也明白,聖人必然是不會把這件事拿開說的。
畢竟有人提前預警楊巡謀反,還上了密奏,聖人也見到了不過沒當回事,這事對聖人英明神武,睿智多謀的形象可是有一定影響的。
所以對於自己上過不,他就沒上過密奏。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下次出征,老夫應該不成行了。”
年近七十的段世桓看著運河水麵突然感歎了一句。
一旁正值壯年的中書令柳壑道“段公何處此言,您老身體康健,精神矍鑠,聖人和大燕,還都得倚重您老呢。”
段世桓笑著搖搖頭“老而不死是為賊,我年近古稀,精神不濟,等這次平定叛亂之後,就會告老致仕,這廟堂諸事,輔弼聖人的重任,還要諸公努力啊。”
這位段公,是真的覺得自己該退了。
雖然他自覺身體康健,即便在活個十年八年都不成問題,但月盈則虧,從先帝時候就開始擔任宰相,他可是與已故的司徒、太師楚國公楊素共事過。
現在楊素的後人造反作亂,肯定是成不了氣候的,等大軍回師,一月隻能就能平定叛軍。
楊家的下場也不必多想,必然是要夷其族的。
雖說這是自作孽不可活,但楊家走到今日這一步,也不單單是楊巡野心膨脹。
若不是慕容英步步緊逼,持續打壓,想必楊家也未必就會鋌而走險。
而段氏自太祖開始就是一等高門,現在的輔國大將軍令支王段義弘就是他的侄子。作為鮮卑貴胄,和慕容氏的關係比起漢人大族楊家肯定是更為親近的。
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形勢在不斷的變化,經過楊巡這場叛亂,慕容英的猜忌之心肯定是更勝以往,所以急流勇退謂之知機,還是早點抽身朝堂的好。
還有一點,拜聖人的雄才大略所賜,現在各地民變蜂擁而起,豫州的瓦崗賊,冀州的劉胡之,幽州的張狗兒,淮南的郭鳳凰
若是聖人就此改道,剿滅叛賊,與民生息,輕徭薄賦,這大燕尚能中興。但以聖人的脾氣,這第二次征高句麗無功而返,是因為楊巡叛亂。等到這場叛亂結束後,第三次肯定是要再次提上日程的。
想起這些事,段世桓都覺得頭隱隱作痛。
罷了,就讓這些年輕人折騰去吧。
而柳壑、慕容惠、薛楚等人聞言心中又是另一番計較,嘴上說著社稷和聖人都離不開段公,心裡想著這老不死的終於要致仕了。
朝中可稱得上宰相的,隻有尚書省的長官尚書令和左右仆射,加上中書令、侍中,算是宰相。
其中尚書令權柄最大,楊素致仕之後,段世桓接任尚書令已經有五六年了。以他在朝中的地位和聖人的倚重,再乾個五六年也不在話下。
如今他萌生退意,也就意味著很多人都能更近一步了。
諸人心中各生波瀾,一份從東都來的戰報終於送達。
片刻之後,馮謹出來,宣眾人入殿麵聖。
但一眾大臣見到慕容英的稍霽之後,頓時心下都鬆了一口氣。
洛陽的戰事必定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了。
“衛尉李卿?”
李源有些詫異,怎麼第一個叫的是他?不過還是立即應聲道“微臣拜見聖人。”
“李卿真是有個好兒子啊。”
慕容英麵帶笑意,顯然是心情很不錯。
見到李源不明所以,心情更好了,“馮謹,將戰報內容告知諸位卿家。”
“七月二十五日,高陽王領關中援軍救援洛陽,在北邙遇敵,戰不利,被圍,翌日洛陽守軍出兵,左領軍將軍趙翊率軍兩萬餘,與叛軍戰於洛陽北郊,初時不利,眾軍退卻,左領軍將軍趙翊臨陣大喝乃至,眾軍反身交戰,李衛尉卿之子雲騎尉李元徽發一矢,射殺逆賊楊巡之弟楊熙,戰陣之中人皆以為楊熙乃楊巡,於是士氣大震,乃勝之,拔高陽王餘眾歸洛陽,叛軍潰敗”
眾人一聽聞言戰報都齊聲道賀“恭喜聖人”
隻有李源還是不敢相信,自己家的那頑劣的四郎,竟然如此出息?
四個兒子之中,長子孝儼處事周密,沉穩方正,是王佐之才。
次子鳴岐騎射俱佳,胸懷韜略,是將帥之才。
三子玄慶沉靜深遠,膂力過人,才器不可測。
惟有四子元徽,騎射功夫在李家隻能說得過去,文武皆末等,竟然有此運氣,臨陣射殺敵將?
“李卿做事勤勉,教子有方,真乃國之柱石也。”
李源聞言隻能謙遜道“回聖人,小兒臨陣射殺楊熙逆賊,不過運氣使然,乃是聖人之洪福庇佑,不敢居功。”
“哈哈哈,朕在遼東,如何庇佑?”
“聖人乃天子,洪福齊天,即便是千裡之外,也能庇佑我大燕將士無往不利,平定叛匪”
慕容英現在的心情很是不錯,看李源也越發的順眼,督運糧草軍械辦的不錯,行事謹慎,心中已經在想著等平叛之後要給他的爵位在提一檔,來個國公。官位也該往上挪一挪,九卿做過了,完全夠資曆任一州刺史,或是都督
還有朝野內外許多人都在位置上待得太久了,正好該讓他們動一動了。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