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與突厥之間很早便建交,而這也可以稱得上是宇文泰在外交方麵最得意的手筆之一。突厥不隻快速崛起並取代了柔然,還給東魏北齊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不過要維持這一份邦交也並不是沒有代價的,西魏公主外嫁突厥的聯姻且不必多說,早年間西魏對於突厥也多有退讓之舉。諸如宇文泰收留柔然殘部,被突厥強行索要,數千人眾直接斬殺於長安城外,可謂是跋扈至極。
除此之外,突厥每次往來關中,使團人員動輒數千之眾,多是突厥國中的權貴與紈絝子弟,因慕漢地繁華而入境享樂,穿州過縣恣意馳騁,來到長安城後更是招搖過市、諸多暴行。
但是為了維持兩國的友好邦交,西魏也都不敢對此嚴加監管,反而還要儘量的滿足這些突厥使員的要求,幣重言甘、美酒佳肴的加以款待。
這樣的情況一直等到李泰入主關中後才發生扭轉,尤其是陰山一戰擒殺突厥木杆可汗,徹底打消了突厥這個草原新興霸主在西魏麵前的傲氣,自此以後狂態儘斂,對於西魏所提出的各種要求與規定也都恭敬執行、嚴格遵守,雙方之間也少了許多的紛爭,就算是彼此間有什麼小的摩擦,突厥也學會了自己消化。
對於突厥使節的來訪,霸府也做出了相應的規定,每年不超過三次,而且必須在規定的時間範圍內,每作通使,必須提前向五原定邊城提出申請,使團人員規模也不得超過一百五十人,入境後則就要嚴格遵守西魏安排的行進路線,一旦脫離了即定的路線,便隨時都有可能會遭到地方防戍軍隊的撲殺。
如今的西魏,遠還沒有強大到可以任由四鄰窺探的程度,尤其是突厥這種本就狼子野心的家夥,該當有所隱藏和戒備。限製突厥的使團往來與向伴隨的各種要求,同時也是服從性訓練的內容之一。
這一次突厥使團的入使,其實早在大軍凱旋之初,靈州總管府便收到了突厥所提出的請求並上報霸府,隻不過李泰一直忙於內政人事問題,一直無暇理會,直到日前才批準突厥使團入使來見。
這一次突厥使團也是嚴格按照西魏的規定,使團人員隻有一百出頭,而且大部分還是隨隊的仆傭馬夫,用以運送禮貨並沿途照料作為禮品的駿馬。
突厥此番來使是一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而非之前的蒙葉護,不過兩人之間關係也是不淺,這年輕人便是蒙葉護之子,是突厥的達睦特勤。因為蒙葉護之前疾病去世,便換由他的兒子作為使者南來。
“烏尊可汗帳下達睦特勤,奉可汗王命,拜見大王!”
儘管更加年輕一些,但是這個達睦特勤對於漢人的語言和禮節掌握要比其父更加精通一些,這固然是因為年輕人的學習能力更強,但關鍵還是在於上一次的慘敗讓這些突厥權貴們不敢再對西魏心存傲慢與輕視。
李泰對於這一改變還是比較滿意的,起碼彼此間交流更加順暢,省了再安排專門的翻譯人員由中傳話。
“達睦特勤不必多禮,你父蒙葉護舊年不以年高、不辭辛勞的奔波兩處,化解兩國紛爭,重修邊睦。可惜天命不假,驟然辭世,幸有子嗣傳其遺誌、述其舊功,再為兩國通好的良使。希望你也能夠不負先人所傳,用心輔佐烏尊可汗,使我兩國繼續邊睦友好!”
李泰微笑著對這達睦特勤說道,儘管隻是一串客套話,但這達睦特勤也是認真傾聽而後又仔細思索了好一會兒才消化下來,之後便又連忙作拜道謝,然後才起身入座。
接下來達睦特勤便講起此番入使的主要原因,就是突厥想要向北齊發起進攻,所以烏尊可汗遣使來詢問西魏的意見,並且希望能夠獲得西魏的幫忙。
如果單純從政權的角度而言,李泰應該樂見突厥落井下石的對北齊發起進攻,從而繼續削弱北齊的實力,使其疲於應對。
可是從自己內心而言,其實李泰並不怎麼樂意聯合突厥去搞北齊。哪怕西魏與北齊之間乃是勢不兩立的關係,但也畢竟算是內部的對抗,可突厥卻是不折不扣、實實在在的外敵。
而且當下的時代背景、氣候因素等方方麵麵,都有利於突厥的崛起,一旦放鬆對突厥的警惕與管控,那麼突厥的勢力增長又會進入一個爆發期。在中原王朝沒有完成統一的情況下,突厥在當下這個時空中就等於是沒有天敵的存在,能夠限製其勢力發展的,隻有其內部的分裂趨向。
從民族感情上來說,那就更加缺乏認同感了。雖然眼下北齊高氏一言難儘,但其政權中下層終究還是由漢人百姓所構成。李泰並不能說在他崛起的過程中完全沒有傷害過漢人百姓,但在爭取達成軍事目標的同時也都在竭力避免,尤其是勾結外寇侵害漢人百姓,這更是他所不願意的。
但是個體的意願終究還是不能超越時代背景的限製,尤其是作為一個政權的首領,他更不能過於主觀、情緒化的去盲目追求什麼過於理想的目標。
突厥在如今的情況下提出要進攻北齊,無論是從其自身的利益訴求,還是在與西魏之間偏於弱勢的同盟關係中,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李泰也沒有任何的理由去阻止去反對。
他隻有在更長遠的時間維度上、擔心突厥太過強大,提前做出一些防範的安排布置。畢竟如果突厥跑順了的話,未來平滅北齊之後,就換了他要在漠南防備突厥的寇擾了。
“烏尊可汗近年來執禮甚恭,我亦樂見他痛擊賊齊,誇威漠南。隻是不久前兩方剛剛交戰結束,我師旅雖然大勝而歸,但也疲憊不堪。縱然此番有心相與共擊賊齊,也是無力繼續作戰,隻能於此遙祝烏尊可汗馬到成功。”
略作沉吟後,李泰便又開口說道。
達睦特勤聽到這話後,心情既有些失望,但也頗感慶幸。當年陰山一戰,他便身在軍中,魏軍的戰鬥力之強悍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魏軍與齊軍交戰多是勝績,若得同行那麼此番想必勝算更高。可如果魏軍當真一起出動的話,他又擔心他們突厥大軍或會淪為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