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帝業第一卷關西新客0853禍水東引「這、這……如今湘州群情煩亂、人心惶惶,王湘州因恐再生變故,所以留守城中以鎮亂備變,絕非歸義之心不誠。」
裴政聞聽此言後便又連忙說道:「況且如今大王雄軍環置長沙城外,湘州士民俱知王威難禦、各自厭戰乞活,王湘州縱有彆計,也難以違觸眾願而一意孤行啊。」
李泰聽到這話後便又冷笑起來,望著裴政繼續說道:「王琳在時局之重難道還要超過梁主?湘州群情之煩亂難道還要超過江陵?天意失庇梁家之後,就連梁主都要負枷北上、入朝請罪,裴侯此行所見,今時之江陵可有失治?偌大江陵我尚可治之有術,區區湘州難道竟非王琳不可得治?」
裴政聽到這話,頓時便語竭詞窮、無言以對。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既然自謂滅梁乃是天意所趨,當然也不會違背天意、以殺為威。湘州士民但欲求生,我自賜以生機。但若有人脅眾情而為自計、外以賓服而包藏禍心,我亦絕不容之!」
李泰又望著裴政沉聲說道:「王琳若果然有請降求附之意,自當如我前言,解甲來拜求入長安以侍奉故主。如若他仍然禍心未已、貪勢抗命,則我亦絕不姑息!
唯裴侯所陳湘州士民厭戰乞活之情甚是可憫,便請你歸而告之,為爾湘州士民計,我可暫對王琳網開一麵,允其引部且赴下遊,共你故國餘寇彙聚一處,來日一並剿滅!」
不能讓王琳與其部眾繼續存在於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這是李泰的底線。王琳如果要投降,那麼就要親自到江陵來請降,李泰還可將之送到長安去繼續陪著蕭老七,但是其部眾則就一定要趁勢剿滅。
至於說殺俘不祥,那也要看殺的是什麼人。王琳部眾在平定侯景之亂後於建康城中可謂是血債累累,李泰若真將之部眾徹底剿滅,起碼建康士民是一定會拍手稱快的。如果沒有了王琳的統禦,這些殘暴之眾一哄而散,那可真就散是滿天星,整個江淮之間民生治安恐怕都要大受摧殘。
當然王琳親自來降的可能微乎其微,所以李泰也提出了另一個方案,那就是放王琳與其部眾往下遊江州去,不準再繼續逗留於湘州。
雖然李泰沒有親赴湘州前線,但通過之前的一些戰例和梁士彥等人傳回的戰報,也了解到長沙城的確是易守難攻,儘管眼下他們西魏軍隊已經建立起了優勢,但想要完全的攻下城池,仍然免不了一番苦戰,而且時間上也有些不確定。
畢竟長沙城的地理位置擺在這裡,河網交錯、夾岸連城,實在是易守難攻。而且守城的王琳也是南朝首屈一指的戰將,其部眾雖然軍紀敗壞,但講到戰鬥力那也是名列前茅的。就算李泰再率大軍親赴前線,也不能保證這長沙城會不會成為他的快樂城。
既然眼下王琳鬥誌已失,將之從湘州逐走也是一個比較實惠的選擇。而且就算王琳不肯走,也能借此機會瓦解一下他的群眾基礎。
須知如今被困在湘州的數萬梁軍,也並非儘是王琳的死忠,在如今勝算渺茫的情況下,選擇背叛王琳也算是一個基於現實的考量。而今李泰正好借著王琳的請降給他們一個做出抉擇的理由和動力,隻要王琳肯服從安排,或是來降、或是滾蛋,那麼眼下的一切苦難都將劃上句號!
至於說王琳選擇前往下遊後,會不會增強下遊梁軍的勢力,夥同王僧辯、陳霸先等再一起殺向江陵?
這個可能不是沒有,畢竟後三國主打就是一個極致的混亂,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但是發生的幾率大概略等同於宇文泰願意跟李泰的姓、並且肯將李泰立為自己的繼承人,當然就算宇文泰樂意,李泰還不樂意呢。
如果王琳真的往下遊去,最大的可能就是下遊局麵變得更加混亂,南梁這些殘餘勢力之間的內鬥消耗會進一步的加深。
不說曆史上王琳與南陳政權的水火不容,之前他被押送回江陵並險些被殺這事,就是王僧辯乾的!就這麼些家夥湊在一起,彆說什麼中興梁家,自己之間不相互打出狗腦子來,都得是他們沒長。
裴政聽到李泰的態度如此強硬,一時間也是一臉難色,還待再作爭取,然而李泰卻不再給他機會,直接從席中站起身來,提前退席離開。
有了李泰的明確表態,湘州請降使者的使命算是暫時畫上了句號,到了第二天李泰便著員安排他們再返湘州去向王琳傳達自己的意思。
使命沒有完成,感到失落的不隻有裴政,還有剛一重逢便又要分彆的韓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