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匈部隊由於行動緩慢,給塞爾維亞王國的壓力其實並不大。
奧匈帝國的情況很特殊,這個國家的情況複雜到,讓人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康拉德雖然誌大才疏,他對帝國有著深刻的認識,針對奧匈帝國的國情,康拉德曾表示:匈牙利人是蛀蟲,他們時時刻刻都在啃食帝國的根基。
普奧戰爭結束後,匈牙利向約瑟夫一世提出一個建議,如果奧匈帝國允許匈牙利作為一個獨立的王國加入奧匈帝國,那麼匈牙利人將承認約瑟夫一世是匈牙利王國的皇帝。
約瑟夫一世同意了這個建議,於是匈牙利王國就成為了奧匈帝國內部的國中之國。
1873年,匈牙利議會拿到了一票否決權,從此奧匈帝國的內政和外交,乃至軍事法案,都必須得到匈牙利議會的同意後,才能在匈牙利王國推行。
在拿到了一票否決權之後,匈牙利在作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野蠻推行他們的“馬紮爾化”政策,行事越來越極端,最後居然嚴重到,在匈牙利境內稱約瑟夫是皇帝違法,會因叛國罪受審。
這是判了誰的國?
匈牙利王國以帝國九分之一的人口,占據著帝國三分之一的土地。
從1889年開始,匈牙利政府就拒絕承擔兵役,大量削減軍費,這導致奧匈帝國的戰爭動員,隻能在奧地利境內推行,匈牙利王國根本就無動於衷。
即便沒有匈牙利王國掣肘,康拉德的麻煩也已經足夠多。
康拉德為塞爾維亞戰役製定的作戰計劃是奧軍直接強渡多瑙河,向貝爾格萊德發動攻擊。
約瑟夫一世為了穩妥,任命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總督奧斯卡波蒂奧雷克擔任南線奧軍總指揮,於是自開戰後,奧軍就在波斯尼亞山區艱難跋涉,完美浪費了因戰爭爆發的突然性帶來的優勢。
所謂突然性,隻存在於大國之間。
塞爾維亞王國進行戰爭動員的時間比奧匈帝國更早,準備的更充分。
在巴爾乾戰爭中表現出色的王儲亞曆山大親自擔任塞爾維亞總司令,軍隊的實際控製權則是在擔任總參謀長的拉多米爾普特尼克手中。
普特尼克能回到塞爾維亞,還要感謝約瑟夫一世的紳士風度。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王國宣戰時,普特尼克正在奧地利的波希米亞省度假。
戰爭爆發的第一時間,普特尼克就被逮捕。
約瑟夫一世卻沒有扣留他,反而安排列車將普特尼克鬆回貝爾格萊德。
這個行為或許有點迂腐,但是在這個被謊言和暴力充斥的世界,約瑟夫一世就像一股清流,為這個灰暗的世界帶來一抹色彩。
不過也不用歌頌約瑟夫,因為過不了多久,他就會知道因為他的紳士風度,會給奧匈帝國帶來多大的麻煩。
塞爾維亞軍隊的士氣雖然高昂,但是缺少武器裝備,很多士兵不得不自備服裝,塞爾維亞政府甚至挨家挨戶搜查被藏匿的武器和其他有用的任何物資。
普特尼克的身體很糟糕,隻能待在火車上用地圖指揮作戰。
在經過最初的慌亂後,塞爾維亞軍隊終於在亞爾達河頂住了奧匈帝國的進攻。
接下來就是普特尼克的反擊了。
奧匈帝國的人口是塞爾維亞王國的十倍以上,即便如此,沒有德國的幫助,奧匈帝國也無法占領貝爾格萊德。
所以喬治一點也不急,他要充分利用這段時間整合巴爾乾聯盟,不說達到如指臂使的程度,至少也不能陽奉陰違。
開始動員後,塞爾維亞王國征召的軍隊大約在40萬人左右,這對於一個總人口隻有450萬人的國家來說很不容易。
保加利亞王國征召的軍隊已經超過20萬,大部分是參加過巴爾乾戰爭的老兵,他們不需要接受太多訓練就可以投入作戰。
羅馬尼亞王國同樣征召了40萬人,但是和塞爾維亞王國一樣,羅馬尼亞王國也麵臨著缺少武器裝備的窘迫局麵。
希臘還在僵持,格奧爾基要求軍事聯盟立即將軍事指揮權移交給喬治,韋尼澤洛斯還在猶豫中,他擔心在失去軍隊控製權之後,被卸磨殺驢。
不過情況也由不得韋尼澤洛斯猶豫了,安德烈率領的第13集團軍已經抵達希保邊境,地中海艦隊也已經抵達塞薩洛尼基外海,韋尼澤洛斯如果繼續猶豫不決,他的下場會很淒慘。
喬治整頓巴爾乾的時候,“雙重最後通牒”的截止時間終於走完。
威廉二世沒等到尼古拉二世的回複,於是在下午一點簽署宣戰聲明:由於俄羅斯帝國持續進行戰爭動員,自此刻起,德意誌和俄羅斯已經處於戰爭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