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開發大西北從種子開始 > 第一百六十二章 從田間到餐桌

第一百六十二章 從田間到餐桌(1 / 1)

推荐阅读:

農業部的目的不言而喻。

國產大豆的危機讓一乾領導人都很頭痛,大豆和糧食產業上專家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

免稅費、給補貼、給進口轉基因大豆設置障礙…種種措施已經在實行中。

但還有個隱患。

現目前的國內大豆產業投資者大都是跨國糧商,純正內資企業除了九三糧油,再沒有其它的。

這些跨國糧商投資我國大豆加工業是以銷售洋大豆為前提。

如ADM收購了華農集團湛江油脂廠30%的股份,卻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購權。

跨國糧商投資我國大豆行業,隻是作為其變現國際貿易利潤的一個環節。

與其說是來投資,不如說是來搶占國內大豆消費市場,消滅競爭對手,進而壟斷。

這就導致農業部有些時候想扶持龍頭企業,都找不到合適的主體。

嘉禾就這樣進入了農業部的視線。

其強大的盈利能力,以及在大豆、玉米、牧草等種子領域的控製能力,讓其能從容的應對加工行業的高風險。

換句話說,嘉禾能承受更高的虧損,而天豆1號在鹽堿地等荒地和中低產田上的潛力,也讓嘉禾具備反轉局勢的能力。

目前的國儲政策隻能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解決不了市場短缺問題。

國儲倉容也不可能無限製收購。

把給國儲的補貼政策給大型加工企業就成了必然,讓企業參與到收儲行列來,既解決了國儲倉容不足,又能減少加工企業進口大豆的數量。

然而,這一政策也存在隱患,以往的經驗告訴農業部,有些企業,甚至包括國有企業都是靠不住的。

前頭拿了政府補貼,掉過頭來就將大豆賣給國儲部門,充當二道販子。

這樣國家補貼給了出去,國產大豆又並沒有在加工環節消耗掉,問題是一點兒沒解決。

能扶持的企業選項少之又少,除了九三糧油,農業部確實也極為鐘意嘉禾集團。

承受得起虧損,加上國家補貼,然後再靜待時局反轉。

所以,劉司長是很在乎郭陽在會上的表態的,雖然其說得很簡短,但意思到了就行。

事實上,郭陽也有了介入全產業鏈的心思。

更何況是國家有難,這時候嘉禾站出來,能取得的政治收益是超出想象的。

四大跨國糧商都有極強的政治背景,總統都能時不時的出來下場撐腰。

嘉禾要想在國際上乘風破浪,背後也要有大國力量的支撐。

並且,這時後國內大豆壓榨產能嚴重過剩,不僅是跨國糧商全線並購的最佳時機,同時也是嘉禾並購的時機。

和國糧集團東一榔頭西一榔頭不同,按郭陽的計劃,嘉禾將專注於大豆、玉米、小麥、牧草等加工領域。

那麼,順勢也可以進入飼料行業。

郭陽此前新培育的玉米新品種,被命名為天玉8號,是極為優良的優質蛋白玉米品種。

同時天禾還有天豆1號。

這讓嘉禾進入糧食加工領域有了更多的底氣,大豆加工虧損,但我還有玉米、小麥、水稻……

隻要在產業鏈垂直領域進行深耕擴展,嘉禾是足以應對國際資本帶來的風險的。

……

九泉。

郭陽在這次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收獲良多,尤其是關於四大糧商的一些發展策略。

讓他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結合前世對四大糧商的一些了解,郭陽花了幾天時間,將自己的各種思路整理成文檔。

隨後召集了各部門及核心管理層,組織了戰略會議,將嘉禾集團的幾大工作重點托盤而出。

一是全產業鏈發展,圍繞種子為核心,拓展化肥、種植、農藥、食品多種產業支撐。

二是海外市場拓展;

三是領導人發展計劃,以及海外本地化戰略。

跨國經營總要經曆人才匱乏的陣痛,事實上,嘉禾已經經曆過了這種痛苦。

領導人發展計劃更重視年輕隊伍的建設,著力於培養那些有潛質成為公司高層的人才。

而郭陽希望通過此計劃培養出具備想象力,執行力,以及人際關係的人才。

人際關係――為了給公司帶來最大的利益,能夠與投資者、政府、雇員、農民、客戶等等構建一個友善的關係網絡。

要想進軍全球,海外人才總是少不了的,這一點從華夏企業步履維艱的海外擴張中也可見一斑。

所以就有了海外本地化戰略,其核心思想主要有四點:

決策基於最接近市場的人士,因為他們最了解實際情況和客戶需求,適時啟用當地優秀人才。

入鄉隨俗,用客戶的語言和習慣來溝通。

鼓勵雇員關注基層,而非自上而下的高層目標。

催發雇員和客戶的忠誠度,營造開放性的氣氛。

同時,郭陽一再強調,全產業鏈戰略成功的核心-――為農民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

這也是嘉禾一直在做的。

事實如何,隻有那些農民才知曉,但一定要這樣大張旗鼓的宣傳,並努力去實現。

一方麵向農民提供種子、技術支持、農學培訓、收割、烘乾、儲存等一係列涉農服務,

一方麵將農民的農產品收購、儲存、加工並使之進入貿易體係中。

用服務讓嘉禾從農產品“生產―銷售”的整個過程成為了價值鏈,並把這些農民納入到體係中來。

嘉禾將一直宣揚嘉禾的成功來自於農民的辛勤勞動,農民不僅僅是嘉禾的衣食父母,也是嘉禾的客戶。

最後,就是適當多元化。

構建以種子、化肥、農藥、食品為核心的農業產業體係。

會議連著開了兩天。

因為郭陽隻提出了一些大的框架,還有很多細節需要集思廣益,同時這份全產業鏈規劃也會長期的修改完善。

會議結束後,整集團的高層都籠罩在一陣莫名的情緒當中。

興奮?激動?忐忑?

沒人能說清。

但仿佛總有發泄不完的精力。

這種情緒也到了工作之中,讓嘉禾集團接下來的投資和並購手段顯得格外粗暴。

當嘉禾正在組織召開會議時,國內大豆產業界早已鬨翻了天。

甚至因為期貨市場的波動,以及轉基因的敏感性,國產大豆再次引起了社會公眾的注意。

起因源於一篇采訪,九三糧油的董事長薛禮強麵對記者侃侃而談。

“我們黑省四家廠隻有一家在生產,量非常少。但現在沿海三家大豆加工生產非常好,用的都是進口大豆。”

“現在整個企業都靠沿海的廠養著,因此,黑省的廠即使停了,工人也照常上班。”

記者問:“進口的是轉基因大豆嗎?”

薛禮強說道:“是。”

這位國產大豆的捍衛者反應,問題已經提過了,建議也提了,但實際效果並不明顯。

“3%的低關稅、不設過渡期、沒有進口數量限製……使得國外低價轉基因大豆魚貫而入。”

“國家給國產大豆加工企業有每噸160元的補貼,但必須按照1.85元的國儲價格收購國產大豆。”

“基本已經放棄加工國產大豆。”

采訪出來後,很快就開始傳播。

相關的報道在網易、新浪、騰訊等門戶網站的發酵:九三糧油開始加工轉基因大豆了!

“洋大豆低價衝擊再襲,堅守者九三糧油轉向。”

“華夏大豆被迫發出最後的吼聲。”

這對國民是不小的衝擊。

遙想一年前,由天玉1號引發的轉基因風波,傳導到孟山都轉基因大豆種子。

最後是堅守非轉基因大豆的九三糧油獲得了巨大的收益。

那時,很多的家庭主婦將食用油的希望放在九三糧油身上。

堪稱民族之光!

沒想到,短短一年,這濃眉大眼的家夥就叛變了。

但其每加工一噸國產大豆,虧損600元的說法,也讓很多人籲虛。

也有記者深入東北調查。

在黑省大豆之鄉阿城xian的一位農戶家裡,去年收獲的4000斤大豆還一直沒有賣出去。

村民說:“每斤大豆的種植成本起碼1.4元,年初的時候價格不到1元,現在也不過1.2元,仍不夠本,隻能窩在家裡。”

實際上,由於豆價低賣不出去,村民家家戶戶的角落都堆滿了大豆,村裡很多村民儲藏的大豆比他家還多。

麵對來勢洶洶的進口大豆,最直接的受害者還屬豆農。

因此,村裡的人察覺到種大豆沒啥出路,種大豆的積極性一年不如一年。

類似的采訪在社會上很有傳播的熱度,這就導致關注的人越來越多。

同時千瘡百孔的大豆產業也直接展現在了國人的麵前。

“誰來拯救國內大豆產業?”

“能再給莊炳昌教授幾年時間,國家說不定會更有話語權。”

“唉,這種級彆的教授,怎麼會出意外呢?”

社會各界關於大豆的討論越來越激烈,陰謀論也甚囂塵上,同時隱憂也越來越多。

誰來拯救國產大豆?成為了社會各界的心聲。

而就在這時,嘉禾集團以迅猛的手段開始在糧食加工領域進行布局。

六月初,嘉禾糧油集團公司成立。

接下來一個月,嘉禾相繼在蘇省、黑省各投資10億元建立糧食加工廠,涵蓋大豆、玉米、水稻,甚至生物質能也在規劃設計內。

並與粵省富之源油脂廠、遼省華良油脂公司、閩省章州油脂廠商談並購事宜,並迅速落地。

川省、疆省以及中部地區的投資項目也迅速的進入了考察之中。

同時,嘉禾在綜合分析國內大豆產區布局的基礎上,先後在西北、東北、黃淮海、西南立項數個典型的高油高產大豆種植基地,以替代部分進口。

如果全部投資要實現落地,基礎投資就超過了60億元!

晚上九點。

晚霞將天空染成令人著迷的夢幻色彩,忙碌中的嘉禾集團員工偶爾抬頭,享受落日餘暉帶來的驚豔。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