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世,在思想學說上,並非荒漠。
各大仙門功法各有特色的同時,相應的外門書院,也在凡間有著不同的思想學說,猶似百家之爭鳴。
不論道家、法家、墨家還是儒家等,在此世其實都有著相近的學說理論。
比如儒家思想,總體上而言,與對應禮部的度厄書院之學說,頗為相近。
不過,或是因為此世神詭橫行、凶險暗藏,大部分名頭響亮的書生文人,基本都是修士,行事謹慎,顧惜性命,在殺身成仁上,並未有太多論述。
反倒是並不存在神詭異事的藍星古代,書生文人輕易死不了,卻也無緣長生,因此講究人生價值,遂有舍生取義、殺身成仁之說,並逐漸演變為了俠文化。
俠者,誌士仁人也。
而現在,南奕將俠之道,論述成文,搬運至了此世。
他作完《誌士仁人》,自覺此文一出,不僅升華了自身所著武俠,更是徹底在此世立起武俠精神。
隻要打響了武俠精神、武俠思想之招牌,等《大離雙龍傳》劇情更新至後期,說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時,必能引起眾人熱議。
不過,吃一塹長一智,自打文抄《大離雙龍傳》,卻最終引來天賦「天子劍」覺醒後,南奕便知:此世,話不能亂說;文章,亦不能亂作。
南奕緩了一手,等次日到了書店,將《誌士仁人》掏出來,呈給陶知命過目。他生怕自己貿然發布此文,會又一次犯上什麼忌諱。
陶知命閱此文章,初時尚有些隨意。但他很快便認真起來,仔細品閱。
等閱完之後,他甚至閉目凝思起來。
南奕此文,文筆嫻熟尚屬其次,關鍵在於文章之精神,自成道理。
陶知命凝思片刻,睜眸問道:“你以俠字論述武俠精神,是準備以此為自身之道不成?”
“自身之道?”南奕稍顯疑惑。
陶知命似笑非笑地看著南奕:“按理說,此乃蛻凡修行之要點。不過你小子,誤打誤撞下著書邀名,連養氣之修行,都已提前入了門道,倒也確實可以開始考慮,蛻凡築基事宜。”
正常來說,書院三年,除去常規授課外,第一年,是暗中考核評估學子心性。若心性太差,不會引之入道。
第二年,是傳授接引無相源炁之竅門,助學子打牢藏精期修行根基。
第三年,則是講述養氣修行之門道,讓學子著手考慮自身未來發展之途徑。
一般而言,絕大部分書院學子,書院就讀期間,哪怕入道,也隻是在藏精期打磨。能在書院三年便步入養氣者,可兼任書院助教身份,已稱得上是優秀學子,寥寥無幾。
而畢業之後,書院學子,主要是在養氣修行途徑上,做出選擇。
源炁合於靈性,是為法力。
而源炁,接引自天地。
是以,養氣修行,關鍵其實在,如何快速積累靈性上。
除去日常功課外,黃階修士,基本都是圈立道場,借助道場興衰變化,印證道行——翻譯一下,就是名下得有相應產業,借產業經營積累名望;若經營壯大,成功起勢,便能於冥冥之中,聚攏受自身產業所影響者散逸之靈性。
這個道場產業,可虛可實。
大部分修士,或是投身官場,借官身修行;或是經營家族產業,乃至自個創業經商,於商場修行。
亦有修士,著書邀名,於文壇博取名望。
此外,因入道修行暗藏凶險,心性不佳者稍不注意,就會步入歧途,乃至死路。
所以此世,哪怕是修行世家,也不會讓稚子入道,都是正兒八經地先讀書,積累學識,增進見識。若讀書有所成,證明自己天資聰穎,方才有望被人接引入道。
如此一來,若無天賦神通覺醒,純靠功法修行正常入道,十六至二十歲,普遍在藏精期;
二十至三十歲,積累名望,是為養氣期;
三十歲以上,則處蛻凡期。
所謂蛻凡,不僅是蛻凡體,更是蛻凡心。
在凡間閱儘繁華、看儘冷暖,是為紅塵煉心。
紅塵數十年,隻為蛻去凡心,養出沉穩道心。
可以說,此世煉精化氣境之修行,某種意義上,就是要讓修士走完凡人一生。
是以,上古年間,修行五境,即五重大境界,另有稱謂:
煉精化氣境,是曰人間世;
煉氣化神境,是曰養生主;
煉神反虛境,是曰逍遙遊;
煉虛合道境,是曰大宗師;
最後一境界,則曰應帝王。
總之,此世修士,大都是在凡間過完數十年生活,紅塵煉心後,才會破境築基,從仙門外門,升至內門。
但毫不例外的是,總有人例外。
總有極少數修士,天賦異稟,能勇猛精進,快速走完煉精化氣境的修行之路。
比如南奕,亦比如曾經的陶知命。
陶知命簡單介紹完蛻凡築基事宜後,似笑非笑道:“勇猛精進沒問題。你要相信,萬古以來,伱修為精進再快,都能有人比你更快。”
“所以,確實不必為修為精進快於常人而感到不安。但是,修行易,修心卻難。我輩修士,須講究戒驕戒躁。可是,當你以為自己有著自知之明時,或許雙眼早已被惡念魔障蒙蔽,卻猶不自知。”
陶知命悠悠一歎:“所以,修行路上,每一步,你都要三省己身,務必不要走錯。”
第(1/3)頁
第(2/3)頁
南奕恭謹應是。
他知道,這是陶知命的肺腑之言。
作為跌境修士,陶知命很可能就是路走錯了,才不得不留在城中故意跌境,重走蛻凡路,求一個二次蛻凡、二次築基。
而說回蛻凡築基事宜,有了陶知命講解,南奕也終於不再懵懂。
在蛻凡期,修行關鍵,就在於找準自身之道。唯有找準自身之道,有了明確的自我定位,才能在煉化源炁、轉化法力的過程中,讓自身法力,能體現出更多的個人特色。
簡單來說,蛻凡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身法力性質,讓體內法力,從某一源炁轉化而來的法力,變為某一修士的專屬法力。
而所謂的蛻凡真身,則是最適宜自身法力性質的道身顯現。
至於具體是怎樣的法力性質,有著怎樣的蛻凡真身,不僅取決於術法神通,也受個人主觀意願跟自身道理影響,不一而足,因人而異。
再說回《誌士仁人》。
之所以陶知命突然對南奕說起蛻凡關竅,則在於《誌士仁人》中體現的武俠精神,已經可視作是南奕開辟的新道學說,足以感召他人。
可陶知命看得出來,南奕本人,並不是個殺身成仁的性子。
雖然,《誌士仁人》,確是南奕真情實感之流露。南奕心中,也確實有著看不慣此世不少規矩與風氣的情緒。
但南奕,也隻是看不慣而已。
如果順手為之便能行俠仗義,或者做些好事善事,南奕是願意的。
但要南奕為了心中大義,舍生取義,殺身成仁,卻是不大可能。
聽陶知命指出關鍵症結,南奕心中凜然。
陶知命看得很準。
南奕確實不是殺身成仁的性子。
用前世的話來說,南奕清楚知道,自己或許是俠,但最多也就是個鍵盤俠而已。
作為穿越者,某種意義上,前世考入編製卻查出身懷癌症的南奕,已經是閱儘繁華、看淡冷暖。
不敢說心性修持業已圓滿無暇,但基本上,此世凡間種種,不論美色還是虛名,都很難再令南奕動心。
即便當真要說南奕是貨真價實的天生道子,或許也不是不行。
可此世修行,講究知行合一。
唯有真正找準自身之道,定下道途,凝練道基,才能在築基之後,不會後悔,不入歧途。
而《誌士仁人》中的武俠精神,南奕說得固然好,可就他本人而言,卻難免說得有些假大空。
畢竟,他隻是一個鍵盤俠,並不能真正踐行武俠精神。
當然,這並不影響南奕發表《誌士仁人》,開辟武俠學說,宣揚武俠精神。
自身道理究竟是何,從來都取決於本人內心,而非對外發表的文章。
陶知命主要是提醒南奕,要認清自己本心,不要當真把《誌士仁人》之武俠精神,當作了自己心聲。
對於《誌士仁人》武俠精神所聚攏的被感召者散逸靈性,在吸收之時,南奕屆時須作出相應取舍,不能全盤應下。
這有點類似於信仰神道中信仰有毒之說法。
雖說聚攏的是散逸靈性,不是信仰之力,不需要滿足信徒願望。
但這種散逸靈性,之所以能被聚攏,源於被感召者,對武俠精神的認同。
著作並發表《誌士仁人》的南奕,可以吸取這部分靈性。
但他隻能吸取自己能踐行的部分,卻不能全數吸取。否則,道途將生隱患。
不過,這種關鍵訣竅,其實也就是一句話的事。
南奕若是散修,未得陶知命指點,貿然發表《誌士仁人》,肯定會全數吸取《誌士仁人》聚攏之靈性。
但隻要知道了關鍵妙要,南奕也就再無後顧之憂。
他直接加急刊印,於二十號刊載的《明報》上,發表《誌士仁人》。
而等《誌士仁人》一出,南天城文壇,終於震動。
…………
自二月十五號起,楚狂生便一直在暗中發力,為內功及《明報》造勢。
但這種造勢,影響的隻是底層民眾。
世家文壇,知道郡守是在炒作輿論忽悠百姓,隻做冷眼旁觀狀,不以為意。
在《誌士仁人》發表前,主要是江湖武夫,以及雖未入書院,卻也在學舍讀了幾年書的平民書生,被郡守勾動心神。
在民間腦補記憶中,魔教妖人,個個武功高強,之所以能在郡城中搞出大破壞,就是因為這些魔教妖人,看了《明報》上的,學會了內功,武功大進。
武安卒雖然也會武功武技,卻架不住內功內力之神異,這才沒能及時製止住魔教妖人。
然後,雖然郡府對外宣告了魔教全稱為永恒明火教,但全稱太長,百姓們下意識地將此魔教,稱為明教。
普通百姓,對據說有著神異效果的內功,頗為好奇。
但他們也就隻是好奇而已,關注起了《明報》,卻並未想過自己能練成內功。
而江湖武夫,則是為之瘋狂。
一來是官府背書,應當做不得假;二來,則是個彆縣城,確實有奕武者武功大進。
第(2/3)頁
第(3/3)頁
在郡府公布內功存在之後,原本還在納悶奕武者為啥突然變強的江湖武夫,登時猜測,突然變強的奕武者,肯定是修了內功。
不過,南奕並未寫信讓燕青雲放開奕武者招收門檻。大部分江湖武夫,找不到學習內功的門徑,暫時隻能買下每期《明報》,指望通過看《大離雙龍傳》來找到內功修法。
而平民書生,則是隨著《明報》大火,關注起了直描畫技。
直描畫技,適合插圖配文,可在印刷術普及的當下,開辟新的畫道。
雖然世家對此不以為意,但平民書生,卻頗為上心,如同曾經南山縣的書生墨客一般,開始通過臨摹作畫來嘗試掌握。
楚狂生原本隻想替南奕宣傳內功。
但在見了《明報》後,發現南奕畫技,合乎印刷之術,遲早能形成潮流,成為楚郡治下創新之政績,楚狂生也就順水推舟,將《明報》帶上,一並造勢宣傳。
然而,這種造勢,影響的始終隻是底層民眾。
楚郡各大世家,冷眼旁觀,不以為意。
畢竟,所謂內功,不過爾爾。
必須在城內,配合「萬法禁行」,才能有點作用。
否則,修士鬥法,內功內力,根本拿不出手。
對於世家的冷眼旁觀,楚狂生知道,卻也同樣不在意。
他替南奕造勢,本就隻是為了炒熱內功與直描畫技,然後將這兩玩意,作為楚郡創新政績,上報朝廷。
楚狂生隻要世家不拖後腿就行,並未想過讓世家震動。
但等南奕發表《誌士仁人》,係統闡述了何為武俠精神後,楚郡各世家,終於吃了一驚。
這驚意,六分來自於文章本身,文采斐然,氣勢激昂,如同當真有俠客,仗劍獨行,殺身成仁一般;
剩下四分,則來自於南奕,居然能係統性地開辟新的思想學說。
思想學說,可稱為“道”字。
武俠精神,可稱為“俠道”。
南奕開辟武俠學說,宣揚武俠精神,實質上,就是開辟了新道。
在此世,世家多入仙門,且經營產業,占據市場,能與官府互相製衡。
但這些繁華,終究隻是凡間之繁華。
所謂世家,也隻是凡間世家,而非修行世家。
唯有出了地階修士,即煉神反虛境修士的世家,才能稱之為修行世家,傳承萬載。
奈何,絕大多數修士,都止步玄階,難入地階。
蓋因修行之路,並非走的人越多,就越順遂。
或許前兩境,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仙門傳承齊全,修行還算順暢。
但亦步亦趨者,走不出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基本也就止步玄階了。
然而,修士之道,基本蛻凡築基時,便已確定。
大部分修士,蛻凡築基時定下的自身道途,都是依托於仙門正道。
仙門正道,前兩境相對順遂。可到了第三境,要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時,仙門正道的路,卻基本已被前人走儘。
想要在仙門正道的基礎上,走出獨屬於自己的道路,十分艱難。
可以說,築基時定下的道基,很大程度上已經決定了修士未來道途之長短。
這就出現了很有趣的一個現象。
一位修士,要想晉入地階乃至天階,需要築基之時就能開辟新道。
可黃階小修士,憑啥開辟自成體係的新道,還能直抵地階天階?
反正以楚狂生為例,他早就能築基,卻一直占著郡守之位積累底蘊,也隻是希望自己日後有望修至玄階上品,即元神期。
然而南奕今番,不僅開辟新道,還是道理完備、體係完善的新學說。
這意味著,南奕最低有著晉升地階的潛力。
雖說俠道立足於內功,而內功暫時不堪大用。
但世家修士並不在乎南奕日後能否繼續完善內功心法,他們隻知道,南奕心中,有著一條接近成熟的俠道。
這條道,他們也想走啊。
隻要能讓他們蹭上車,他們並不介意行俠仗義,從世家改名為慈善家。
————
有些世界觀設定得說清楚才好推進後續劇情的邏輯,就乾脆一口氣多更了幾百字。總之,在4k字保底情況下,不得不抖設定時都儘量多更點字數
d 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