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風起明末 > 第二百八十章:獻俘

第二百八十章:獻俘(1 / 1)

推荐阅读:

inf

入京的隊伍從永定門一路北行,經由正陽門一路入城,帶起一路的歡呼,半個京師甚至都沸騰起來。

陳望跟隨著隊伍,一直到達了紫禁城南麵的午門前方約有數百步的距離,才最終停下了腳步。

午門是獻俘的地點,宣捷則是在朝會之上。

殿宇巍巍、清風徐徐。

一道道幡幟林立,一麵麵旌旗分布。

午門前方的禦道之上,身穿著華麗盔甲,罩袍束帶的錦衣衛大漢將軍早已是沿東西兩側設好儀仗,護衛皇城的禁軍密密層層守衛在四方。

宮廷內負責禮樂的教坊司在儀仗之南按東西兩側陳設大樂,北向而立。

兩名鴻臚寺的讚禮站立午門之前,東西相向而立。

承製官則是站在午門的前的東側,麵西而立。

在承製官的對麵,稍南一些,站著的便是典禮的宣製官,宣製官麵西而立。

文武百官及諸蕃國使者,侍立位於午門樓前禦道之南,按文東武西排班。

午門前禦道東側設擺放“露布”的大案,並設宣展官一員,展示官二員。

“露布”也作“露板”,也就是不封口的文書,特指檄文、捷報等緊急文書。

如今午門前擺放的露布,擺放著的自然是記載著青山關大捷的捷報。

早在午門前方等候多時的引禮官迎麵走來。

孫傳庭率先下馬,陳望和其餘的將校也是一起跟著離開了馬上,而後跟隨著引禮官向著劃定的位置一路走去。

按照事先說好的安排,六千甲兵止步,於午門前方的大廣場列陣等待檢閱。

大典正式開始。

禦道之南稍東的位置上專門進獻露布的官員,跟隨著引禮官舉步上前。

進獻露布官員手捧捷報放置於禦道東側大案之上,最後退回就位。

刑部獻俘官位於午門前禦道東側稍南的位置,麵西而立。

獻俘將校則位於午門前禦道西側稍南的位置,麵北而立。

陳望站在一眾將校的前列,仍舊是與曹文詔、左光先、賀人龍等人站在一排。

四十三名建奴的俘虜被甲兵押解著來到了午門之前,所有人都被按倒在地跪在地上。

經曆了十數日的折磨,他們早已經是沒有了曾經的桀驁不馴,饑餓和酷刑還有身上沉重的枷鎖,使得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反抗的力量。

悠揚而又威嚴的鐘聲緩緩自宮城之中響起,在紫禁城內重重的宮門和城垣之中跌宕回響,最終傳入在午門之前站立著一眾文武百官、觀禮群眾的耳中。

鐘聲並沒有回響太久的時間,很快便已是停止。

陳望和眾人站立在一起,透過午門的門洞,他已經是看到了那從午門之後緩緩到來的車駕和隊伍。

此前負責教習禮節的官員已經是提前講明,鐘聲停下便證明天子的禦駕已至皇極門,馬上就要到達午門。

很快禦駕到達了午門之後,陳望看到鴻臚寺的官員領人上前,行禮奏請崇禎皇帝換上了肩與。

教坊司的樂隊也在此時奏起了大樂,直到身著皇帝常服的崇禎到了午門的門樓正楹,大樂才最終停止。

宮廷內官在午門樓前楹正中早就設了禦座。

不過崇禎到達門樓的正楹之時,卻並沒有坐下,而是先看了一眼就在午門外圍列陣而立的六千甲兵。

崇禎雖然不通軍事,但是建奴兩次入關,進圍北京,他見過了許多的勤王兵馬。

但是那些勤王的兵馬帶給他的感覺,從來沒有一支有現如今在午門之外列陣的這支軍隊一樣強烈。

哪怕是昔日秦良玉所領的那支縱橫西南的白杆精兵,氣勢也才堪堪有如今這支軍隊的一半。

崇禎下意識的握緊了雙拳,心中激蕩,蒼白的臉上甚至都有了些許的血色。

侍立在一旁的王德化看到崇禎看著午門之外的軍隊,當即會意的上前,向著崇禎介紹起了各軍的組成。

“哪一陣是漢中鎮?”

崇禎掃視著午門之外的軍陣,問出了他心中最想去問的問題。

青山關大捷,塘報之中報到最多的便是漢中鎮。

漢中鎮的鎮將陳望,自勤王以來立功連連,這一次青山關更是射殺建奴的大將譚泰,勇奪公樹台,大壯三軍之氣。

“回稟皇上,就在午門正中,穿赤衣著赤甲,恍如烈火一般的,便是漢中鎮的營兵。”

崇禎循著王德化手指的方向看去,便再是難以挪開視線,衷心出言讚道。

“當真是天下雄兵也!”

又看了一會之後,崇禎才收回了目光,坐上了禦座之上。

午門之外,崇禎一時興起久未入座,讓一眾奏樂的教坊司樂手多吹奏了許久。

崇禎不坐下,按照禮製樂聲也不能停下,他們也隻能是一直演奏,等到崇禎入座了,一眾教坊司的樂手也是連忙停下了演奏。

崇禎於午門升座,午門之前身穿著金色盔甲的錦衣衛大漢將軍揮動鳴鞭開始靜場,全場肅穆。

讚禮官高聲讚唱了一聲“進!”進獻露布的官員麵向午門行四拜禮,禮樂再響,直到平身後樂聲方止。

大典的流程很是繁瑣,後又獻露布,取露布,示捷報、獻俘等等一係列的流程。

陳望站在人群之中聽從著引禮官的安排。

四十七名俘虜被按跪在午門之前,等待著他們最後的命運。

明時的獻俘大典,等待俘虜一般有兩種結果。

第一種是皇帝寬宏大量將其罪行赦免,使其可以重新做人。

第二種則是罪大惡極,難以容忍,斬殺棄市,以示威嚴於天下。

而這一次,麵對刑部尚書的請旨,崇禎隻說了一個字。

而正是這一個字,卻是宣判了午門之前一眾建奴俘虜的命運——殺!

伴隨著鴻臚寺的官員、侍立的大漢將軍層層傳下。

午門之外,一眾觀禮的群眾百姓也為氣勢所感染,皆是大呼喊殺。

午門門前一時之間,殺聲震天,喊聲盈空。

四十七名建奴被判磔斬,由甲士押赴市曹公開行刑。

伴隨最後獻俘的結束,在引禮官的引導之下,文武百官重新入班,麵北向立。

致詞官詣中道跪、致詞稱賀。

在讚禮官的高令之下,禮樂再響,眾人鞠躬行禮,行五拜,三叩頭。

平身之後,樂聲也隨之停止。

鴻臚寺跪奏禮畢,典禮隨著崇禎的離開也正式宣告結束。

當日,京師大慶!

不僅內外兩城,甚至就連城外的饑民也被納入了慶典了範圍,粥棚之中的米粥不僅粘稠厚實,甚至還加上了一些肉沫。

大軍回撤不再打仗,每日消耗的糧米也因此節省了許多。

既然有了餘糧,很多事情自然就好辦了。

城外的軍營也再一次得到了大量的酒肉糧米作為犒賞。

而陳望等人則是在獻俘典禮結束之後,被內官帶領著請入了紫禁城中,去宮中趕赴宴會。

光是學習禮儀,都是花費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

眾人原先基本沒有進入皇宮的待遇,眼下被召入宮中赴宴,都是拘謹無比。

陳望本來心中沒有多少的緊張,但是因為眾人的影響,心緒也禁不住有些浮動。

哪怕是沉穩如同曹文詔,桀驁如同祖大樂,也是同樣麵有異色,心血浮動。

這個時代便是這樣,皇帝在大部分人的心中仍然是至高無上的存在。

就好像在大部分的普通百姓想法之中,皇帝應是聖明的。

國家不寧,社會動蕩,是因為有奸臣在蒙蔽皇帝,隻要驅逐奸臣,聖明便可重開,天下又會重歸安定。

宴會之前,他們得到了召見的詔書。

內官帶領著他們進入了平台。

而崇禎此時早已經是在平台等待已久,親自接見。

陳望設想過和崇禎近距離見麵的情況,本以為是會是在宴會之上,卻沒有想到是在平台。

曆史上袁崇華、楊嗣昌、盧象升、孫傳庭等一眾重臣,都是在平台麵見崇禎。

到了平台內中,陳望注意到了孫傳庭和陳新甲兩人已經是先他們一步,到了平台內。

除了他們兩人之外,此前在太平寨有過幾麵之緣的高起潛,此時也站在平台之中。

陳望沒有再多看,按照內官教導的禮儀,跟著曹文詔等人一起俯身下拜。

一個十分溫和的聲音也隨之從上方傳了下來“眾愛卿請起,無需多禮。”

陳望跟隨著曹文詔等人一起站了起來,也看到了坐在上首的崇禎。

與陳望想象之中的崇禎不一樣,坐在上首的崇禎穿著赤紅色的皇帝常服,頭戴著翼善冠。

崇禎的身軀單薄,麵色蒼白,這個時間崇禎應該隻有二十八歲,正是年輕力壯之時。

但是陳望卻注意到,崇禎的兩鬢之間竟然都有些許的白發。

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崇禎這麼久以來掌控國家,局勢卻是每況愈下沒有好轉,心中的壓力隻怕是重如萬鈞。

陳望微微垂首,沒有再去看崇禎。

來的路途之上,內官便已經向著他們傳達了大概會問起的事情,講述了流程。

這一次的召見並非是臨時起意,而是在宴會開始之前的一番慣例問候,以示天恩。

眾人起身之後,崇禎也如同內官所說,溫言嘉勉一番後,隨後賜下了一些珍貴的兵甲馬具。

這些賜予都是皇帝私人禦賜,並非是公開的封賞。

具體的封賞還要等到禮部、吏部、兵部等部和內閣商議定下之後,才會下發。

雖然崇禎語氣溫和,但是平台之上的氣氛還是頗為嚴肅。

賜發物品的時候都是內官宣講,然後受賜者上前謝禮,禮畢便可以退回隊列之中。

召見並沒有持續很久。

崇禎和每個人簡單的交談了一下,談論一下關於青山關大捷的事情,又談論了一下過往的經曆,主要是以籠絡人心為主。

虎大威、楊國柱、賀人龍三人皆是麵色漲紅,如喝醉了酒一般醺醺然。

曹文詔和祖大樂表現要好上許多,但是也能看出來其心緒頗為激動。

“陳卿不辭辛苦千裡勤王,忠義可嘉,又勇冠三軍,戰功赫赫,未來必定前途無量。”

對於陳望,崇禎顯得頗為熱情,甚至親自下座溫言嘉獎。

沉浮宦海也有四載的時間,陳望雖然心中無感,但是麵上也是做出一副激動的神色,答謝恩賜。

外人看來,倒也是君臣相宜。

禮畢之後,在內官的示意下,陳望最後和曹文詔等人一起退離了平台。

在退離平台的時候,不著痕跡的微微抬起了一下頭,向著坐在上首禦座上的崇禎。

麵對著崇禎所在的方向,一路後退著直到退出了平台之後。

陳望轉過了身,緩緩地吐出了胸腔之中的濁氣。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這一次離開北直隸,南下湖廣之後,他和崇禎之間恐怕不會有再見之麵。

南方亂局現在已經初現,馬上張獻忠和羅汝才兩人在五月之時便會再度舉義掀起動亂,殘存的七十二營流寇將會再次揭竿而起群起響應。

從京師一路南下至湖廣,光是行軍便要數個月的時間。

左良玉因為熊文燦的原因,已經對於剿賊越發的不儘心力,開始逐漸的走上了軍閥的道路。

熊文燦現在根本沒有任何的辦法,來阻止南方這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

等到楊嗣昌南下在十月一日抵達湖廣之時,整個南中國半數的疆域,都已經是陷入到戰亂之中。

不過這一切,除了陳望自己之外,並沒有任何一個人知曉。

平台之中,崇禎坐在禦座之上,目視著曹文詔、陳望等一眾軍將離開了平台。

他並沒有注意到陳望最後抬頭向他投來的目光。

……

崇禎十二年,三月二十日。

封賞未下,懲戒的詔書先行宣發。

崇禎帝令楊嗣昌主導諸臣賞罰諸務,楊嗣昌奏報失事三事守邊失機,殘破城邑,失亡主帥、縱敵出塞。

薊鎮總監中官鄭希詔、分監中官孫茂霖,順天巡撫陳祖苞、保定巡撫張其平、山東巡撫顏繼祖,薊鎮總兵吳國俊、山東總兵倪寵,至州縣有司,二十四人論死,貶削者近兩百人。

比起曆史上,楊嗣昌奏報的失事少了失陷藩封一罪,畢竟濟南城未被攻破,德藩仍在。

這一次因為陳望的影響,被論死者也少了十二人。

祖寬和李重鎮兩人也都活了下來,甚至還因為解除濟南之圍的戰功得到了嘉獎。

因為盧象升沒有死在賈莊,最終還活了下來的原因,這一次遭遇貶削者盧象升也在其列。

(本章完)

inf。inf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