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暖和,鳥鳴聲就越發清脆。
吳氏早早起身拉著趙老二說了幾句話,“她性子這輩子估計變不了了,你想跟她過,夫妻倆除了爭吵,還得交心,你要是覺得累,就趁早分開。”
她眼神黯然,“也是娘的錯,覺得這和離說出去不好聽,一直沒想過這事,才害的你現在進退兩難。”
趙老二嗡著聲音開口,“娘,我心裡有數,以前讓你操心了。”
“彆學你大哥那個糊塗東西,自己得有主見。”
吳氏說完後,又堵住趙老三,“娘心裡是有氣,但不是對你媳婦,你叫她彆多心。”
為什麼不直接跟趙氏講,自然是心裡那道坎過不去,她這個做婆婆的能說出這段話已經算是十分大度。
趙氏聽到趙老三傳達的話,眼圈自然而然的就紅了,心裡積壓的害怕和委屈好像霎時消失的無影無蹤。
她運道算是頂好,能嫁給趙老三,有上進的丈夫,懂事的兒女,大方的妯娌,和善的婆婆。
趙老三一張嘴就破壞氣氛,“一大早哭啥啊?”
趙氏紅著眼看他,一言不發。
楊氏輕手輕腳的起身,把灶房讓給兩人。
不用去縣裡,趙老四是能睡多晚睡多晚,趙大郎跟趙二郎手腳利索的收拾東西,心裡記著家裡人囑咐的事。
奶奶要半斤鹽,晴姐要一個拍背板和幾捆彩繩,三叔要一斤五花肉,兩根排骨,蓉寶要幾根糖葫蘆。
晴姐小心翼翼的走過來,拍了拍趙二郎的肩,“二哥,你幫我買一對絹花和一份點心。”
她把手裡一塊銀角子遞過去,“買個最好看的。”
“行,”趙老二感慨的看著晴姐,想著小姑娘長大,如今愛美了。
晴姐對上他的目光也沒解釋,笑著囑咐,“駕車慢著些。”
自家最近發生這麼多事,村裡村外傳了個遍,許家人若聽到了未必不會考量,可惜大房沒有長輩。
吳氏幾人最近忙,也忘記了這事。
晴姐自覺已經長大,得多思慮家裡的人情往來,上回去縣裡玩,許靈桃買了好大一堆吃食。
人家有這份心,自己就不能小氣了,她打算提著點心雞蛋去喊許靈桃帶著她侄子來家裡玩,理由就用跟四嬸學繡花。
趙大郎自然不知道自個親妹子為自己的終身大事煞費了多苦心,他鬆著衣服在家裡數銅板,都是編竹筐掙的,一百多文錢。
上麵臟兮兮有油汙的銅板他都拿布擦乾淨了,四嬸說過,人可以窮,但不能臟,萬一被……被媳婦瞧見招人嫌棄了咋辦。
他從牆縫裡摳出一個布包,裡麵是一堆銅板,房梁上麵也有,裝的是銀子,這事就連朝夕相處的趙四郎都不清楚,更彆說趙老大跟晴姐。
正午的日頭大,誰都沒出門乾活,趙大郎就坐在院裡陰涼處編竹編,偶爾還有一小陣風,涼爽的緊。
外麵突然傳來一陣腳步交談聲,聲音十分耳熟,為首的幾個小孩有兩個正是蓉寶嘉寶。
趙大郎又往後麵看,除了晴姐慧姐,還有一身綠衣的許靈桃,他立即低著頭想起身回屋,並不是害羞,而是覺得自己這身衣裳不好看。
晴姐眼睛一亮,喊道:“大哥。”
她帶著一群小孩走近,“大哥,你今天不是買了東西嗎?就放在吊籃裡。”
趙大郎接收到妹妹的眼色,一頭霧水去家裡翻東西。
晴姐在陰涼處擺了許多凳子,還搬了一個小桌子出來,上麵放著橘子跟棗子,又在家裡翻了翻,還有幾個糖柿和花生瓜子。
許靈桃自然拘謹,好在今天帶了侄子侄女過來,小孩子玩心大,很快就跟蓉寶幾人打成一團,時不時在她身邊說說話。
大房屋內的趙大郎把布包著東西打開看了看,一對漂亮的墜珠粉白絹花,他的腳步立即就遲疑了。
東西肯定是晴姐買的,但他覺得不能現在送出去,便又家裡找了找,有上回蓉寶送過來的糖還沒吃,捧出去不好看,就在家裡翻箱倒櫃找起東西。
最後拿了個竹編小果盤裝著端出去。
晴姐迫不及待的探頭瞅,見裡麵都是糖,不由投去疑問的目光。
趙大郎先是點了點頭,代表自己知道,後又搖頭。現在肯定不能送,東西不過長輩的眼,被外人知道了那叫私囊相授。
南元朝的民風還算開放,至少沒有未婚男女完全不能見麵的說法,隻要行事坦蕩,見麵不偷偷摸摸,一般沒有人說閒話。
因此許家才會讓許靈桃過來,上通村有一兩個婦人看見了也隻是酸一兩句,說姑娘身子單薄,以後一定不好生養,又說那許屠夫殺孽多,男娃不肯上門。
吳氏對這些話多少能猜到一二,但嘴巴長在彆人身子,她就是躲起來罵上一天也沒人聽的到,若事事都要計較,豈不是成天與人吵架去了?
她看著許靈桃幾人和藹一笑,過會又去看趙大郎,心裡的喜悅完全止不住,後代子孫多,家族才能繁榮昌盛。
隻是不知道能不能有機會看到曾孫,她一點都不畏懼死亡,誰都有這麼一天,人到了年紀總歸是要走的,誰都一樣,隻要後輩平平安安,有出息,這一輩子值得抵得。
楊氏起身後坐在一邊犯困,時不時指點一下幾人的針法繡藝。
她說話語速慢,溫柔親和,許靈桃很快就放鬆心思,專心聽師傅講解。
晴姐一點沒看錯,許靈桃在針線活上麵極有天賦,往往楊氏一講,她能很快糾正自己的不足並做的很漂亮。
看的出有些功底,楊氏笑問,“你以前學過?”
許靈桃的聲音極小,“我娘會做虎頭鞋,我跟她學的。”
不是什麼精細手法,一個簡單的王字,再繡一個虎頭,針法比較糙。
她今天光是學劈線就學了好久,越厲害的繡娘,線就分的越細,繡出來的東西自然更靈動漂亮。
晴姐隻有豔羨的份,“許姐姐,我學了十幾年都沒有你這麼厲害。”
許靈桃謙虛道:“在家做的多了,手就熟。”
她家的地不多,殺豬這種活計又用不上女人幫忙,平日除了乾家務活就是做針線活,相比起來,晴姐的時間更少一些。
喜歡趙氏發家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