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氏就像根攪屎棍子一樣,走哪臭哪。
楊氏當聽不見她講話,親切的拉起趙氏的手打量,“我也算是看出來了,訣竅都在這雙手上,實話告訴我,是不是得仙人點化過? ”
她側頭看向晴姐,“快快快,你去點三炷香拜拜菩薩,也求雙巧手。”
晴姐笑個不停,話說的斷斷續續,“哪有……菩薩保平安,不管這事。”
“心誠則靈啊!”楊氏一本正經,“到時彆說你三嬸四嬸沒有教你。”
屋內幾人聊的親親熱熱,把許氏排擠在一邊,她自討沒趣,又在院裡溜達起來。
她瞧見上房打瞌睡的吳氏,腳步遲疑的兩刻,不知覺往上房走,等回過神時,人已經站在吳氏麵前,她語帶討好,“娘,如今家裡沒什麼事,我想去回娘家幫幫忙。”
吳氏眼神慢慢清明,不想管著這事,“已經分家了,你跟老二說就成。”
許氏碰了個軟釘子,她要是有膽子跟趙老二說,現在就不會這麼低三下四。
但想到了娘家的爹娘哥哥,她還是忍不住開口,“娘,我爹娘身子不好,哥哥又不會乾活,家裡的糧食指定還在地裡,到時萬一下雨,不全糟蹋了嗎?”
吳氏語氣淡淡,“你有孝心是好事,幫爹娘乾活也應當,娘沒有什麼話說,你跟老二商量好就成。”
許氏一臉憋屈,感覺自己的話就跟打在棉花上一樣,有氣無力,“娘,當家的不願意,你得幫忙說一兩句。”
“日子好壞,都是你們夫妻倆的事,娘一大把年紀,不摻和進去討嫌。”吳氏的語氣一頓,“三郎你也得多上上心,昨天剛被他老子打一頓,這一大早又不見人影。”
她神情淡淡,聲音沒有起伏,就好像隻是把話念一遍,“你整天想著你娘家爹娘,就不想想丈夫兒子?二郎身上的衣裳短了一大截,上下漏風,老二換來換去就那兩套舊衣。該花的銀錢不能省,去年我給各房發的布你要拿出來用,彆壓著箱子裡,容易壞。”
許氏臉上發燙,她怕這事傳出去,惹趙老二生氣,人忙不迭就跑了,許久才拍著胸口平複跳動的心緒,“娘也太嚇人了,怎麼說起話來比爹還厲害。”
她摸著頭上的絹花,對兩個兒子頗有怨言,“果然還是自家人親近,二郎三郎一心幫趙家人,自個親姥爺想都不想一下。”
許氏心裡的想法十分清奇,彆說是趙家人想不到,就是村裡人也迷惑不解,“你大哥都不下地乾活嗎?”
“我大哥不怎麼會乾地裡活。”許氏沒覺得這事有任何不對,“我大嫂身子不好,也不能下地,我爹娘年紀大,侄子年紀又小,我再不去幫著點,家裡連口飯都沒得吃。”
村裡其他婦人對視幾眼,“你大嫂的娘家人怎麼不來幫忙?”
許氏一臉理所當然,“我大嫂又不姓許,她娘家人哪肯來啊?”
原來你也知道啊!人家趙家又不姓許,憑什麼去你家幫忙。
十裡八村沒聽說這樣的事,娘家人一個兩個都躺在床上,就指望女兒女婿乾活,頭回見,真新鮮。
心裡是這樣想,但話肯定不會說出來,大家夥順著她的想法誇,“老二媳婦真有孝心,這外嫁女做到你這個地步的人少見。”
何止是少見,根本就沒有,又有一個婦人出口問,“你家老二願意去?”
許氏尷尬一笑,“前幾年都去,就今年家裡忙,沒空。”
村裡婦人低著頭翻了大白眼,什麼沒空,這明顯就是不給臉。好在這許氏不是自個兒媳,不然這種吃裡扒外的東西,腿非得打斷不可。
這趙家日子過的再好,子孫再有出息又能怎麼樣?有這種媳婦家,再大的家業都得被敗光,以後娶親千萬不能要這小塘村裡的姑娘。
那趙家膽子也是真大,有個許氏還敢再說個許氏進門,不怕侄媳步伯母後塵啊?
許氏被人捧的滿心暢快回家,她人影剛一消失,人群就七嘴八舌的炸開了鍋。
“以前就知道這許氏顧娘家,今兒個可算見識到了。”
“自家爹娘哥嫂躺在家裡睡覺,她把自己丈夫叫過去下地乾活,叫人一聽就笑掉大牙。”
“這趙家也真是能忍,這種吃裡扒外的蠢東西都沒送走,她要是我兒媳,嫁進來就休了她!我出錢給我兒娶個更好的。”
“我就說小塘村的姑娘不能要,你還不信我,現在親眼瞧見,死心了?”
許氏憑一己之力壞了小塘村的名聲,這事用不了多久,就會在附近幾個村子亂傳,尤其是許氏娘家,家裡的閨女估計嫁都嫁不出去。
林嬸一聽到這事,就去趙家拉著趙氏楊氏講悄悄話,“如今村裡都傳遍了,說小塘村的閨女不能要。”
她把嘴上的瓜子皮吐到地上,“有兩家在準備定親,聽說了這事,立馬反悔。”
楊氏真心實意為之歎服,“二嫂……真有本事!”
趙氏既想笑,又覺得她可憐。
許氏從小被爹娘灌輸顧娘家的話,她自己不覺得有絲毫不對,以為所有人的想法都應該跟她一樣。
有些聰明人能及時醒悟,許氏愚笨,這一輩子都不知道能不能看清。
井底之蛙,誤以為窺見天地,實則一生都未能得見豔陽。
“林嫂,我們啥時候做豆腐?”
“村裡還有人的糧食沒有收完,過兩天興工。”林嫂把杯裡的水一飲而儘,興致勃勃的問,“你們家是不是特彆愛喝豆花?我天天都見老四買。”
“蓉寶嘉寶愛喝,就喜歡吃新鮮東西。”楊氏給她添茶,“就跟我們喝水一樣,天天吃也吃不膩。”
“哎呦,這要去買什麼啊?你家兩頭牲口,自個磨兩碗豆子,煮開加點鹵水,要吃多少有多少。彆看豆花不貴,一日兩日能省下不少錢!”林嫂傳授過日子的經驗,“人甭管家底多厚實,能省一筆是一筆,日子久後,攢錢不知數 。以前的日子多苦啊!可照樣有人家底厚實,不是掙的多,是會持家。”
喜歡趙氏發家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