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第338章留任姚賈
“他們的將領趙括派出精銳士兵並親自披掛上陣率領這些部下與秦軍搏殺,我秦軍威武,當場射死了趙括。”
“趙括一死,隨即趙括的部隊大敗,士兵四十萬人向武安君投降。”
“當時武安君麵臨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因為趙軍發兵四十萬,人數實在是太多,和我秦軍的兵力幾乎是一樣的。”
“武安君對眾人道,之前秦軍拿下上黨,上黨的百姓不甘心做秦國的臣民而歸附趙國。趙國的士兵變化無常,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要出亂子。”
“於是武安君就欺騙趙兵,答應接受他們的投降,隨後某一天就把趙國降兵全部活埋了。”
“當時武安君先讓趙國的士兵交出武器,說是要接受他們的投降,等到趙國士兵交出武器之後,就讓士兵持著武器把趙國降卒趕入了深坑。”
“趕入深坑之後,又是連續餓了趙國士卒三天,趙國士卒接連得不到食物補給。又在戰壕裡被餓了三天,便互相食用。”
雖然不至於聽到這些就會吐的地步,但是當望著這些遍地殘骸,聞著腐爛的陳舊的屍骨的味道,一幅幅人和人之間互食的駭人場景自然而然浮現在腦海裡,就在這些戰壕裡,就在這些深坑裡。
眾人都感到背後脊骨發涼。
這時候,大家忽然明白了,為什麼這座山穀看起來鬼氣森森,總是讓人有不好的感覺。
是那種冤枉、仇恨、絕望的心念,始終徘徊在這個山穀裡。
眾人踩著腳下的土地,都是感到心中一片蒼涼。
很多事,大家一開始未必都是願意這樣的結果,但是結果卻往往讓兩方都難以麵對。
信倒是一如既往地冷酷,“如果趙國不亡,那麼滅亡的就是秦國。當時趙國和秦國,彼此都在爭奪誰是天下最強國的位置。倘若我秦國輸了,趙國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
“好在,上天給予秦國機會。世人都說我秦國無德,是虎狼之師。可是按照六國的理論,隻有有德者才能稱天下。可最後結果是秦國贏了,趙國敗了。”
“後來武安君隻留下年紀尚小的士兵,一共二百四十人,將他們放回趙國。此戰前後斬首擒殺趙兵四十五萬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趙國人自然更加痛恨我秦國。而我秦國時至今日,也始終不敢對趙地掉以輕心。”
“從昭襄王開始,便不斷地遷上黨、長平一帶的百姓,去往我秦國的隴西,巴蜀之地。如此反複,整整耗費了幾十年的時間。”
第(1/3)頁
第(2/3)頁
這些人談起這個長平之戰後半段,馮敬就不說話了。他悄悄退在一邊。
扶蘇站出來道,“所以,秦趙之間是宿仇。這種仇恨雖然可以讓時間來化解。一是長平之仇,二是亡國之恨。但是你們應該也猜想的到,要化解這樣巨大的仇恨,就算是經年累月用時間撫平傷痛。可是期間還要經曆許多波折。”
“所以這些屍骨,必須掩埋。”
眾人聽了,自然更加向心於扶蘇。
夜幕快到時,姚賈自己權衡利弊,他考量了很多因素,夜間才來麵見太子。
姚賈話說了一半。
扶蘇自然問,“那依照上卿之見,此事該當如何處置?”
“臣欲請大王另遣大將,接受此次任命,接送太子前往齊秦邊境之地。”
“至於樊將軍,臣以為太子之見實在是妙計,就讓樊將軍帶領刑徒,在此地斂放屍骨。”
在姚賈讚同扶蘇的主張之前,扶蘇也是打算讓樊於期乾這個事情的。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姚賈一勸,扶蘇頓時又想起樊於期在談論到秦趙長平之戰以及他私下裡對待士卒的態度。
扶蘇頓時感到,讓樊於期這個人來處理這樁事,他必定不肯誠心。
就是對自己手下的秦人士卒,樊於期尚且不會善待他們,更加不要說好生斂收這些趙人的屍骨。
扶蘇想到自己未來的事業,心中已然出現了兩個人選。
可是某種意義上,樊於期並不是犯了大錯,而且一個出使走到半道上臨時換將,傳到鹹陽,對自己來說也並不是什麼好事。
仿佛自己太過矯情,而且很多臣子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如果因為這個過錯打擊了這個人,可是犯了其他過錯的臣子卻沒有被牽連。那被打擊的這個人,自然覺得不公平。
怨恨啊,後續引發的報複,統統是這麼來的。
到了這個地步,扶蘇不得不做個大膽的決定。
第(2/3)頁
第(3/3)頁
“還是,讓樊於期隨我們一道上路吧。”
姚賈臉色一變,太子怎麼又忽然改了主意?
姚賈也是做了很多準備,打聽到了許多事才知道,太子有心為士兵做主,但是樊於期這邊,他曾經和昌平君聯姻,後來昌平君倒台,又和朝中王氏一族、還有廷尉李斯聯姻。
樊於期過去一直都為大王辦事,深得大王信任。除非,他做了什麼天大的錯事,這樣才……
姚賈抬頭看看太子,頓時明白了什麼。
“那這斂葬屍骨之事?”
“交給你,你看如何。我帶著的兒子前去趙地。”
姚賈一聽,頓時慌張,“太子,犬子無能,若是他陪著太子去做這樣的大事,難免會壞事。”
“你曾經也是趙國人,沒有人比你更了解長平之戰到底給趙人帶來多大的傷害,也沒有人比你更了解,生在底層的庶人日子過得多麼艱辛。”
“我會親自向君父上書,讓你著手完成此事。”
姚賈知道這絕對是大功一件,而且是可以向太子投誠的好機會。
“既然如此,臣願意接受此令。隻是臣請太子,萬萬不可對犬子委以重任。”
“這是為何?我看令郎有上卿的風範,也是能說會道之人。如此接受獻地,正需要使節。”
“那都是表麵功夫,真的到了大場麵,必定會出紕漏。還請太子明鑒,不過有太子前往,又有其他使節前去輔佐,也可以成事。否則前後不知道又要耽誤多少時間。”
“那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