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公子扶蘇,請始皇退位! > 第44章 內聖外王(求打賞月票全訂)

第44章 內聖外王(求打賞月票全訂)(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275章內聖外王

這一晚上過後,張蒼再看扶蘇,每次都覺得太子真的是眉清目秀、英俊瀟灑啊!

張蒼這時候不敢直接出來批判法家,但是他希望扶蘇能給他點明確的信號。

“太子心中懷仁,所以才會對儒家學說裡的某些內容感興趣。”

這句話說出來時,張蒼莫名腦子裡一個激靈。

內聖外王。

當一個心懷仁義的人,坐在最高統治者的位置上,這不就是師父所追求的治國的最理想狀態嗎!?

“隻是不知,太子是隻想要用儒家裡的一部分內容,還是取其核心呢?”

扶蘇坐定,自從打定主意要修改秦國的治國思想以來,他幾乎找不出比儒家更合適的思想容器去承載囊括未來大一統的帝國權力體係。

“不管是儒家還是法家,是取用一部分,還是取其核心。決定這些事情的,是到底哪個更管用。”

“如果儒家還是像一百年前那樣,那取用這樣的學說,就是亡國之道。”

扶蘇的話抨擊著張蒼。

“不管是法家還是儒家,能夠讓維係國家安定,幫助百姓安居樂業的,就是我所心儀的。哪怕,全部使用儒家的體係,我也在所不惜。”

扶蘇雙目如炬。

張蒼看到太子心意這麼堅定,也為其決心和魄力打動。

“這麼說,太子是真的想要重用儒家了?”

在秦國生活了這麼久,張蒼越是感覺到秦法家濫用權力,過度用法,壓迫榨取民眾,他就越感覺,自己師傅說的是對的。

“問題是,我現在隻有一個人,沒人能幫我完成這樣的事情。法家固然弊端多,可是比起儒家來說,就算有著再多致命的弱點,缺漏,它也仍舊是我的首選。”

“儒家就好比是傳說中的太陽車,固然光明,可是畢竟是傳說中的。可法家固然是劣馬驅動,車輪破敗,覆壓百姓,可是它能讓馬車跑起來,而且跑得飛快。”

第(1/3)頁

第(2/3)頁

“君王要選取哪一種思想學說來治理國家,不是看君王能根據學說來量身打造出一個怎樣的國家,而是看那些士人能不能把自己的學說改造成輔助馬車奔跑起來的車輪。”

“誰能讓馬車跑起來,跑得快,就用誰家的學說。這就是王道。”

張蒼也是滿腹學識,遇到太子扶蘇,終於有了賢能之人遇到明主的感覺。

他頓時覺得自己的未來一片光明。

張蒼認真說道,“先師認為,君主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權謀傾覆幽險而亡。臣願意為太子擔保,隻要太子有意重用儒家,可以既王且霸。”

聽到了張蒼給予自己的回應,扶蘇終於也露出喜色。

這些日子,他都為這件事愁大了。

好在張蒼終於把這件事給答應了下來,也算是解決扶蘇一塊心病。

要去找個能夠改變一個國家治國思想主張的代理人,真的是很難。

首先需要這個人自身有很高的學問,其次需要他有敢做領頭羊的膽量;再次,他要很有名。

就因為這些,扶蘇錨定了張蒼。

“我一直都很喜歡欣賞荀卿的學說。因為荀卿看到了儒家學說的許多不切實際之處,讓我最佩服荀卿的也正是這一點。荀卿畢其一生心血,都在做這件事。”

  “最後,他把提出了一個主張,就是把禮當做一種製度。要讓禮作為一種成文化的製度,當然需要執行者,或者說將之教化予民眾者,那麼這是由誰來進行的呢?就是“師傅”。”

“所以荀卿認為,要治理好國家,一定要尊重老師。“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賤師而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則法度壞。”

“在荀卿看來,師者是一種與和統治者不同的治理係統。統治者雖然掌握著政治權力,但真正了解治國之道、傳承著先聖遺訓的是學者、是老師。”

“這就是為什麼君王始終和德背離,而有德之人很難居於尊位的矛盾所在。”

“荀卿還認為,老師才是人類中最聰明智慧的那一批人,才是能和古聖先王真正溝通的人,才是真正對禮有了解和能執行者。”

“因此,老師代表著政治治理的“本統”。”

“荀卿以為,現實中的統治者則不過是一批不斷坐上統治者位子的人,他們僅僅代表了現實中的最高權力。但是這並不表示他們的心就和先王們相通。”

第(2/3)頁

第(3/3)頁

“荀卿因此認為,他們並不理解治國之道――禮。隨後,荀卿提出,要想治理好國家,君王必須尊重老師,向老師學習,以求了解先王之道,並按照大道本統治理國家。”

“不瞞你說,這些理論讓我聽到都感到荒謬。但是你知道,我為什麼在諸子百家之中,除了師傅韓非,最推崇的就是荀卿嗎”

張蒼作揖,“請太子賜教。”

“因為荀卿在提出這個荒謬絕倫的理論後,他自己也知道這個理論根本就無法實現。於是他又提出“製名”。”

“通過製名來對政治製度進行改革,利用製度確定世界中每個個體的職責,確立個人道德的義務與原則,明確政治製度和禮法的準則。”

“這樣就可以讓天下人都有位可立、有法可循、有製可依,從而達到治理。”

“換言之,由君王來製定製度,明確君臣、夫婦、父子之間的地位,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應該去做的事情。”

荀子這種對製度的重視,在儒家中是少見的,也是具有重要價值的。因為這樣一種“製名”的觀念,事實上給了王者過強的權力。

也就是說,荀子其實是摸索出了一點道路。

他在想儘一切辦法,把儒家的道德這條繩子,遞到遙不可及的君王手中,試圖借此把儒家的仁政理論從地麵拋上君王所處的高不可攀的權力頂峰。

“荀卿之所以被當今的人尊稱為子,也是實至名歸。可是到了我們這一代,也許能夠再努力一些,真的讓內聖外王成為現實。”

“我想要創立一種嶄新的製度,讓施行仁政,君舟民水成為君王為政的綱要。但是要做成這些,遭遇的阻力先暫且忽略,問題是誰人能打通最後的脈絡?”

張蒼作揖,“臣願意為太子馬前驅。太子放心,臣去為太子想辦法。”

“張蒼雖然不才,但是始終相信先師的堅持是對的。君王擁有權力,一旦為惡,禍比天災百倍。曆來各國諸侯王,也都是因為手中有權卻苛待百姓,招致亡國之禍。”

“隻有讓儒家成為馬車的軛駕,束縛君主的作為,這樣才能上下相安。君主既可以約束住臣子,同時又能夠做到施行仁政,善待百姓。”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