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公子扶蘇,請始皇退位! > 第41章 儒家已經死了(求打賞月票訂閱!)

第41章 儒家已經死了(求打賞月票訂閱!)(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272章儒家已經死了

“哦?”

“我沒有記錯的話,荀卿之所以提出內聖外王的主張,正是因為他看到作為享有最高權力的君王,往往是和理想中的人倫之楷模,道德之典範相違背的。”

“所以荀卿才提出了內聖外王的主張。荀卿希望,未來坐在君王之位上的人,能夠是聖人。本質上是希望君王能夠同時是道德上的至善者,政治上的地位最高者。”

灌夫看著太子和禦史,看兩人說起話來,不僅是脫口而出,而且道理典故,就像取用長江水一樣,根本用不完。

灌夫本來隻識字,現在跟著扶蘇,都快要把古代聖賢都了解一遍了。

原本灌夫本來覺得那些子都和自己麼沒關係,八竿子都打不著。

但是現在,灌夫終於明白他們之所以被尊稱為子,是因為那些人會為和他們無關的人考慮,甚至會為日後的子孫後代考慮,為百年後的人考慮。

了解之後,灌夫就非常佩服他們。

不過,灌夫也發現了這些子的一個大問題。那就是他們說得很好,可是都不切實際。而且每個人都不切實際。

但是看太子這麼糾結聖人和子的教誨,灌夫算是看出來了。

‘太子果然是對儒家心心念念。要是太子根本看不上儒家,就不會和張蒼聊這些了。’

灌夫能看出來的,何況信呢。

讓一個秦法家坐在身邊,聽國之儲君與齊國的儒家議論施加到國中的政治理論和主張,這就讓信琢磨不透扶蘇的心意。

“荀卿認為,聖王應當選擇忠良之人在身邊,任用篤實可靠為官,興孝悌之義,收孤寡無助之人,補救貧窮之人。如果這麼做了,那麼庶人將安於國政。庶人安於國政,隨後君子安位。”

扶蘇說著,張蒼也跟著不住地點頭。

但是忽然,扶蘇話鋒一轉。

“可是早在十多年前,儒家就已經死了。”

這話猛地扣在張蒼的心頭。

扶蘇說的是事實。

第(1/3)頁

第(2/3)頁

荀子在世時,諸侯王遍地林立,互相爭霸,周王室沒落。當時的天下,根本沒有人再相信儒家那一套。

現在的儒家,隻留著那些典籍。人已經沒有精魂,隻剩下一具具軀殼。

“到了現在,已經有人聽到了儒家兩個字,就對其嗤之以鼻。”

眾人聽著,不約而同地看向林信。

信瞪大雙目,“一個個都看我做什麼。太子說的是事實。我們秦國一貫主張實用,且不說儒家學說的很多理論會導致國家產生禍亂。現在的儒家,已經被諸侯國都拋棄。”

“一個根本無法使用的學說,還整日對外吹噓,我看隻會使得儒家學說更加一文不值。”

“而且老實告訴你們吧,我們秦法家,從來都不是對儒家嗤之以鼻,而是將其作為禍源看待。”

“按照儒家的那種做法,君王把民眾放在肩膀上。你們覺得這可能做到嗎?很多時候,儒家隻是說得好聽罷了。”

“人性本惡。貧賤的人尚且不甘心於長久地處在貧賤的地位上,何況地位高的人,又怎麼會甘心把自己放在比民眾更低的位置,甘心將他們托舉起來呢。”

“儒家學說,基本上都是謬路。”

說到這裡,信又冷笑了一下。

“說起來,當初我們秦法家之所以能夠自成一家,實際上,就是看到了儒家的不切實際,所以針對儒家的觀點,完善了法家的體係。”

  “儒家主張性本善,而我秦法家主張性本惡。這兩者看起來完全相對的理念,其實並不是各自發展起來的。秦法之所以能夠幫助我秦國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國家,就是因為秦法看到了儒家的不切實際之處。”

“某種意義上,儒家算是秦法家的先師了。”

信露出這樣張揚且自信的笑容。

他們根本看不上儒家。

眾人都紛紛點著頭。

張蒼像是被幾隻大狸貓逼到牆角的老鼠。他坐在扶蘇的左手邊上,隻是看著坐得筆直挺拔的信。

太子嘴上也說不看好儒家,心裡怎麼想,很難琢磨。

張蒼一時間找不出話來回懟。

第(2/3)頁

第(3/3)頁

不管怎麼說,他堅信,要愛民,而不是馭民、用民、掠民。

張蒼這個人,還是相當有原則性的。

他並沒有見狀就阿諛逢迎扶蘇的‘表麵意思’。

不過,談到這裡,扶蘇忽而感慨道,“話雖如此,不過先人們的思想,始終值得敬佩。而荀卿,也著實不負天下儒者之大宗師的名號。”

“戰火蔓延了百年,儒家早就被諸侯王拋棄。可是荀卿依舊堅持儒家“民為邦本”的政治主張。”

“他曾經引用了舟水之喻,認為君為舟,民為水。荀卿認為作為“舟”的統治者,一定要善待“水”。”

“君王要滿足百姓的各類需求:首先,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國家要賑濟貧困、幫扶弱者、減免苛捐雜稅,使老百姓能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再次,荀卿堅持要讓老百姓能有所發展、有所成就,使自己能由社會的底層逐漸上升到中層甚至上層去,荀卿希望民眾內心深處能夠產生想過上良好生活的願望。這樣民眾才會對國家有信心。”

“荀卿認為,一個好的國家,應當具有一個通暢的流動係統,能夠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階層的改變、身份的變化,而不是讓官位、財富隻被一少部分人始終把持。”

“那樣的話,既阻塞了老百姓的期盼而會造成不滿,也會對統治者自身構成潛在的危險。而要實現這點,統治者就要做到“隆禮敬士”“尚賢使能”。”

“隻有這樣,百姓便會心滿意足,統治者這個“舟”也就可以在平穩的“水”上安寧的生存了。”

“但是這些理論之中,明顯有很多地方不合理。”

“在我看來,人的欲望是永遠都無法消除的。所以君王讓所有的百姓都心滿意足,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而人的本性,自古以來就是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人怎麼可能甘心於讓自己處於卑下的位置。世界上大部分人內心深處,都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認為自己要優於其他人。”

“而之所以造成這些地位上的不平等,資源上的貧富差距,見識上的高低,都是因為出身。”

“很多時候,人的痛苦,源自於內心的理想和現實的矛盾。肉體上的勞累反而是次要的,精神上的不安寧,無法調理的欲望,才是痛苦的來源。”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個傳統。看破不說破。針對某些和現實重合的劇情內容,請諸位看官老爺們看明白了也就彆發太直白的評論。懂的都懂。】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