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未停的吵架
花費了近一年時間,終於完成照片衝印和分析的愛丁頓,在皇家學會的柏林頓會館舉行了一場科學會議。
這隻是英國本土舉行的一場範圍不太大的會議,但它的影響力可不小。
會議的議程隻有一項:聽取關於日食觀測的報告。
擔任會議主席的是新任皇家學會主席湯姆遜,與會者不僅僅有皇家學會、皇家天文學會的會員,還有許多專門過來聽報告的哲學家以及愛好科學的英國貴族。
會場的氣氛很熱烈,因為人們都想知道牛頓的物理體係是不是真的存在缺陷。
愛丁頓和戴森展示了他們的發現,詳細講解了觀測日食用到的設備、拍下的照片和複雜的計算過程,最後的結論很簡單,愛丁頓總結說:“經過對底片的認真研究,我鄭重宣布,它們無可置疑地證實了愛因斯坦的預言!奔赴索布拉和普林西比的遠征隊所得到的結果令人信服地證明,光在太陽附近的確發生了偏折,而且偏折的量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致!”
李諭說:“畢竟想學相對論,不可能不懂基礎的牛頓力學。”
李諭說:“你要聽複雜點的數學物理角度回答,還是通俗易懂的回答?”
對與錯,光與影,
悄然之間已經完成了變換。”
李諭笑道:“好詩,好詩!”
彎折繞過幾個高聳的山頭,
——“永遠到不了的世界?”
章士釗說:“嘗試嘗試,隻是嘗試,談不上文學二字。”
胡適說:“有唐宋古詩不就夠了?現在人做不出成樣子的古詩,還不如研究研究新文化下的新詩。”
出現在你我眼前,
突然告訴世人,
胡適欣賞道:“看看周教師的覺悟!我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都被周教師說了出來!可惜周教師提前離開日本,不然也是個博士。”
你不攻來我不駁,雙雙並坐,各有各的心腸。
大家可能都知道,魯迅罵了胡適十幾年,但這時候的魯迅和胡適關係還是很不錯的。
章士釗給李諭麵子:“李諭先生一個研究科學的,寫的詩都比閣下好。”
我開口還是我的老腔。
胡適擅長舉例子,說:“大白話同樣可以有深意。你難道忘了,李諭院士曾經寫出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尋找光明’這般振聾發聵的詩句。”
兩邊現在吵得很凶,柳亞子與楊杏佛等人一直看不上胡適寫的東西。
魯迅早年對胡適的評價非常高,他說過:《新青年》時期,最讓我注意和佩服的就是陳胡二人。
章士釗與胡適的關係正好反過來,現在挺不好的,以後變得不錯。
章士釗取出一本筆記,念了起來:
李諭首先在大同大學的禮堂進行了第一次演講。
雖然李諭這麼解釋,還是有人問道:“您沒有正麵回答,空間之外是什麼?”
胡適則寫了首古詩:
“但開風氣不為師,龔生此言吾最喜。
就像以往很多普通人不可能真的懂佛經,但不妨礙很多人去燒香拜佛。
在上海講完後,李諭照例繼續去京城的北大、清華講講相對論。這幾天報紙已經進行好幾撥報道,所以來聽的人更多了。北大麵積很小,壓根沒那麼大的禮堂,隻能選在戶外的操場。
李諭笑道:“就這麼一小句,算不上詩。我和周教師一樣,單純突發奇想,不是詩歌創作。”
兩人一反常態,章士釗寫了首新詩:
胡適得意道:“我準備把它收入我的《嘗試集》中,作為對新科學理論的致敬。哦!我真是太喜歡這種掀翻舊有理念的事情了!原來外國人在做和我們一樣的事,不僅文學在革命,科學也在革命。”
身處柏林的愛因斯坦沒能分享這種激動,隻在得到消息後買了一把新小提琴以示慶祝。
同時曾開風氣人,願長相親不相鄙。”
簡短的幾句話,讓英國科學界隨之歡呼雀躍。
為了幫他考證,魯迅處處留心關於《西遊記》的資料,一旦發現便會立即寄給胡適。
有報刊發出漫畫,畫中有佝僂的老書生、街邊的小兒、街上買賣的行人還有閒情逸致的主婦,配文則是一句故作深奧的話語:“人們慢慢地習慣於這樣一種觀念,空間本身的物理狀態是最終的物理實在。”
李諭微微一笑:“你可以理解為還有很多彆的宇宙,或者是真空,但怎麼理解真空,則是另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即量子力學,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中。”
李諭說:“我有些隱隱擔心,很多人並不能完全理解科學,要是有人拿著科學作為幌子,去搞‘科學化的玄學’,就很麻煩了。”
“物理世界奧秘深,探索未知心歡喜。
直到幾年後才和解,兩人合影留念時,在照片背麵題詩。
兩個人一直關於白話文和文言文爭論不休。
在尋求到了一些常識性解答後,五四時期大火的《晨報》發了一篇文章,開篇就是碩大的三個大標題:
“科學中的革命
宏觀微觀皆一體,萬物相連無界限。”
“至於諸位擔心的光線偏折問題,其實不僅你們,就連英國皇家學會的科學家們剛開始知道日食照片證實了愛因斯坦理論後也很恐慌。但你們隻要看到太陽照常從東方升起,並一直這樣持續下去,就隻需安分過好自己的日子。因為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章士釗同在辦公室中,大搖其頭:“你做的這首新詩完全不如我的一首。”
胡適與柳亞子等人的南社也相當不對付,胡適曾經說“暫不與君辯,且著《嘗試集》”,但隻是說說而已,不辯就不是胡適的風格。
禮堂中掛著牛頓的畫像,李諭指著畫像說:“200多年來,牛頓創下的偉大科學體係終於得到了第一次修正。而我們在修正和改進他的理論時,不要忘了,這一切都有他老人家的莫大功勞。”
力熱光電磁五行,相互作用妙趣生。
後來蔡元培把他的想法寫成了一篇叫做《洪水與猛獸》的文章,他以洪水比喻新思潮,以猛獸比喻軍閥,還挺形象的。
李諭打眼看了看,笑道:
魯迅被說得有些尷尬:“輟學一事,確實不對。”
而在創作《中國小說史略》時,魯迅也多次征求過胡適的意見。
胡適說:“就連周教師都寫了幾首新詩。我起名《嘗試集》,不僅是為了嘗試,更是呼籲大家都來嘗試做新詩。”
“新詩?那不就是大白話嘛!”章士釗一點都不喜歡。
李諭講的都是一些不太深奧的部分,想達到科普效果,本來就不能講得太深,不利於傳播。
有意思的是,來聽講座的不僅有理學院的學生,還有文學院的學生以及很多社會名流。甭管懂不懂物理與數學,“科學”二字對當下的國人來說簡直就是金科玉律,必須來捧個場。
新的宇宙理論
牛頓思想被推翻”
“或許已經有了!”蔡元培歎道,“各種新的思潮如同一場大洪水,來勢凶猛,把舊日的習慣都衝破,有人會因此感受痛苦。而如此迅猛的水勢,也會讓舊有的河槽無法容納,泛濫岸上,把田廬都掃蕩掉。高高在上的軍閥,則像猛獸。中國現在的狀況,可算是洪水和猛獸競爭。要是有人能把猛獸馴服了,來幫助疏導洪水,那中國就立刻太平了。”
蔡元培說:“多年以來的新文化運動,已經在輿論中產生一種‘科學主義’傾向,把科學看成是萬能的,因此大家對你極度推崇,即便你不承認,很多人還是把你做成了聖人。”
胡適不服道:“拿出來看看。”
很多媒體和學生已經把問題做成標語張貼了出來,希望讓李諭看到。
哈,哈,我寫白話歪詞送把你,總算是俺老章投了降。”
北大校長辦公室中。
“我其實不喜歡做新詩,”魯迅笑了笑說,“而且我也不喜歡做古詩,隻是感覺現在詩壇寂寞,才打打邊鼓,湊個熱鬨而已。等什麼時候真正的詩人出現,就洗手不作了。”
“很多問題還是關於狹義相對論的。我看有人想知道《大公報》社論後的那個問題,即‘宣稱空間有儘頭的科學家們有義務告訴我們空間之外是什麼’。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但也是個沒有意義的問題。就像有人問,關公能不能打過秦瓊。
肯定還是有一些人表示極不理解,比如《大公報》的一篇社論就說:
“這一新聞著實令人震驚,它甚至會動搖我們對乘法表的信任。‘空間有界限’的想法愚不可及,空間依據定義就不可能有界限!對普通民眾來說,事情已到此為止,無論那些高深的數學家們對此有何看法。”
李諭有意讓民眾不要以為相對論掀翻了一切,所以說話非常委婉,不過媒體就不太懂了。
在國內